“神舟七号”语言运用试题全透视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金秋,承载着中国人太多梦想与期盼的“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胜利返回,特别是航天员翟志刚的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有关“神舟七号”的题材以语言运用新题的面目出现,符合新课改“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会是2009年高考的热点。
  
  一、连贯排序
  
  解答此题型要注意“四个一”:陈述对象统一,阐述角度统一,语境和谐统一,句式结构统一。另外,还要兼顾“四抓”:抓起始句,抓中心句,抓文体特征,抓前后关系。最后,明确中心,把握好“度”,通盘考虑,得出正确答案。
  [例1]下面是关于“神舟七号”的一段话,请为句子排序。
  ①这跨越的基石,就是独立创造的精神。
  ②面对太空,神舟的航程才刚刚开始。但,如同一台永不停歇的助推器,中国人特有的创造精神必将托举着已经起飞的神舟飞得更高、更远。
  ③神舟一次次圆满飞行,一次次向世人昭告,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创造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④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华民族,在我们实现梦想的飞天之路上,曾一度远远地走在了美、俄等航天大国的后面。
  ⑤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成果来证明。
  ⑥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梦想到现实,其间跨越的何止千山万水?
  [解析]本题可根据上下文之间实际存在的逻辑关系确定排列顺序。材料为“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后引发的思索,认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因此,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结合“四个一”“四抓”,借助相应的语言标志,如“最早”“起步较晚”“这……就是”“一次次圆满飞行”“飞得更高更远”,答案就会非常明了。
  [答案]④⑥①⑤③②
  
  二、补写对联
  
  对联是前两年热考的题型,近两年逐渐变淡,但明年重新热起来也很有可能。对联尽管形式很多,但应具备以下共同特点: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例2]下面是一幅关于“神舟七号”的对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金秋明月,彻夜无眠,全球关注神舟返
  下联:_____________
  [解析]实对实,虚对虚,逐字逐词对仗工整,注意整副对联是仄起平收。
  [答案]示例:玉宇琼楼,倾樽有酒,举国欢迎壮士归
  
  三、拟写祝福话语
  
  须符合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要求,围绕话题不动摇。进入角色,发掘意境,注意照应与和谐,衔接要自然,文气要贯通。
  [例3]2008年9月2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在“问天阁”要举行一个出征仪式。作为一名高中生,假如在现场要把祝福的话语送给三位航天员,你有什么话说?
  [解析]要表达出对航天员的由衷祝福之情,体现出他们为我们国家、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还要表达出欢迎他们凯旋的意思。
  [答案]英雄的航天员,你们满载中国人的梦想和期望,骄傲和自豪。我们会用掌声和鲜花迎接你们的凯旋!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我为“神七”自豪,我为祖国自豪,我为英雄们自豪!
  
  四、拟写标题
  
  拟写标题,要把握文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所谓关键信息,主要指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拟写标题时,充分把握导语的巨大作用,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如果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
  [例4]为下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5字。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 美联社的报道说。翟志刚的太空行走加强了中国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向空间探索领域进一步推进的雄心壮志。
  路透社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达到高潮,是中国朝着建立空间实验室和较大规模空间站这一长期目标迈出的又一步。
  法新社说,中国已经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实施太空行走的国家,此次太空行走是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最重要的环节。
  德新社27日连续播发消息,详细介绍了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的全过程。文章说,这次太空行走将成为中国宏大的航天计划的一个里程碑。
  德国之声电台报道说,中国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为建立持久空间站创造了前提条件。
  法国《世界报》网站27日在题为《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的文章中详细报道了翟志刚出舱行走的情况,并认为这“充满风险而又具有历史性意义”。
  捷通社27日发表评论说,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解析]显然这段材料是对各国媒体报道内容的选择性转载。没有导语,概括各条材料的共性是最重要的。显然各国媒体共同关注的是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行走。用“海外媒体”对各新闻社、电台,报纸进行概括,用“又一个里程碑”概括他们的评价。
  [答案]海外媒体认为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又一里程碑。
  
  五、书写导语
  
  拟写的一般准则是,在标题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突出全篇中心内容并且吸引读者注意力。如果没有标题的话,就需要尽可能地概括主体内容,从主体中选取读者最关心的、新闻本身最想告诉读者的核心部分,然后对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受新闻主体误导,要能拨云见日,深刻挖掘新闻本身要告诉读者的真正内涵。
  [例5]为下面新闻书写导语,请采用问句形式。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李筱梅、田兆运)
  着陆场系统主任设计师安振华介绍说,飞船着陆后,正常情况下会有信标发出,直升机对着信标找,很快就能找到。如果出现异常,信标没有发出来,那么直升机就得在预定的着陆区对返回舱进行目视搜索,即沿着着陆场区,一字排开拉网式搜索。
  受领回收、搜救神七飞船的任务后,着陆场系统就对直升机驾驶员进行了专门目视培训,以便确认返回舱有哪些标志,为完成任务打好基础。
  [解析]本则新闻很短,而且没有标题,就需要研究主体部分内容。文中谈到了飞船着陆后正常情况下会有信标发出,那如果信标没有发出呢?新闻着重谈到了我们在信标没有发出后采取的举措。
  [答案]正常情况下,神舟飞船落地后信标机会发出指示信号。但如果出现意外,着陆场系统应该如何应对呢?
  
  六、提炼概括
  
  应具有明晰的结构意识及文体意识、准确辨析论点、论据、论证的关系,确立从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递进思维关系切入找寻脉络的思路。明确中心句、过渡句等句间关系,明确正反、因果等论证方式。
  [例6]请根据下面材料内容,概括分析“嫦娥一号”与“神舟七号”的飞行控制有何不同。不超过50字。
  在嫦娥一号的整个奔月过程中,卫星从上升段至建立环月模式以及进入长期管理阶段,经历了入轨段控制、4次调相轨道控制、1次中途修正、3次近月制动、环月轨道维持等10多个重点测控弧段。其中涉及上行控制有实时指令1000多条,延时指令900多条,注入数据57种格式。“从这些繁杂的数字中。足见这次任务的难度。”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室主任唐歌实说。“而在神舟七号任务中,由于飞行期间的飞船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飞控本身的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考虑各种因素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唐歌实说。首先是要考虑气闸舱泄复压和航天员出舱对飞船姿态的干扰。气闸舱泄复压实施的轨道圈数不同和时间长短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2000多秒的泄压过程将使飞船产生200米的位置差异,在着陆时就将产生3到4公里的误差。其次是要考虑空气阻力对飞船运行的影响。飞船运行的环境并非真正的真空环境,尚存一些从地球大气层逃逸的空气,虽然比较稀薄,但是,对高速飞行的飞船来说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最后要考虑伴飞卫星的轨道控制。这也是这次飞控的最大难点。进行绕飞飞行的两个目标——小卫星、轨道舱本身没有通信能力,需要完全靠反射式雷达测量气闸舱轨道,通过小卫星上的发动机,使之围绕轨道舱飞行,难度和风险都很大。
  [解析]一定要抓住中心,找出符合两者在飞行控制上的不同。新闻前半部分主要说的是“嫦娥一号”,其特点是控制难度特别大,从“而在神州七号任务中”起,进入到“神州七号”的特点,即难度要小,但还要考虑到更多、更复杂的因素,“气闸舱泄复压”“空气阻力”以及“伴飞卫星”。
  [答案]与嫦娥一号飞行控制的超级难度相比,神舟七号的飞行控制难度要小一些,但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更复杂。
其他文献
[考点阐释]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近年来,修辞手法的考查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或者与仿写、补写等题型相结合,重点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理解
期刊
句子根据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主语的性质可分为主动句、被动句;根据结构的繁简可分为长句、短句;根据判断的性质可分为肯定句、否定句;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句的位置可分为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根据语体风格可分为口语句、书面句;根据句式整齐与否可分为整句、散句;根据句子数量可分为单句、复句。高考常用语意连贯衔接题的形式来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句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要符合
期刊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你好!在语言表达与运用题中,常会遇到一些句式转换的题目。其中会涉及到单句、复句之间的转换。可是,我至今连单句、复句都不会判断,更不用说做这类句式转换的题目了。照理说,有关联词的应该是复句,可是有时我看到一个句子明明用了关联词,老师却说它是单句。单句和复句到底如何判断?请您帮我解答一下这方面的疑问谢谢!    教师解惑    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日常教学中,
期刊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反映个人命运的贬逐诗和国家命运的衰亡诗作为阅读材料,频频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鉴赏这类诗歌有别于送别诗、咏物诗、怀古诗等,特别要关注以下两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正在备考的高三学生。我非常有信心将考点各个击破,可是当我复习到语言运用题时,我发现有一个已经在语文课堂上学了很多年的知识点,我始终都没有弄明白,这就是比喻句的辨别和运用。而且我发现在各种考试试卷中有很多题都是对比喻句的考查。那我们究竟该怎样又简易又准确地辨别和运用比喻句呢?    教师解惑    贾明同学,你好!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而且你的观察和发现也很准确
期刊
“学以致用”,学习好的语言,并灵活加以运用,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我们的思想,这是语文学习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体现。在高考试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这块,题型变化大,题目内容广泛,要求多样化。在复习过程中将题型进行归纳,并总结一些答题的经验是很有益的。  语言运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得体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方面。下面我对扩展语句与压
期刊
[考点诠释]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较之于“鲜明、生动”,“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它要求组句根据语法、逻辑,做到句子结构完整,词语搭配稳妥,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适当,正确使用谦词、敬词和关联词语,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切合语境和对象等。    [命题特点及方
期刊
“语言得体”指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辨析、主观表述及病句修改,多和语言表达的其它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查。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主要包括交际的场合、对象、目的、表达方式等。“内部语境”指题目提供的上下文。语体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即文章语体,主要有科学语体、艺术语体、政论语体和事务语体等。科学语体的特点是用词准确,
期刊
随着考试命题由单纯地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的方向转变。语言实际运用的考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期“名校学案”将告诉你:不论语用题怎样“善变”,我们也能总结出规律,有的放矢地攻破难关。    语言运用题,因其具有的“创新”和“综合”两大特点,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试验田”。所谓“创新”,指的是考查内容的新颖。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语用这块新内容、新形式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如写开场白、串词、电影脚本
期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