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闵行区建筑建材业管理所 上海 201199
【摘 要】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住宅工程的质量问题已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建设工程的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两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住宅;设计;施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住宅已经像商品一样进入了千家万户。作为家庭中最昂贵的资产,其建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成了投诉的焦点。如何解决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质量通病的重点主要是渗、漏、裂缝,笔者通过工程实践并结合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两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一、设计方面
1.1外窗台墙体裂缝
按照断裂力学的理论,应力往往从材料锐角的方向释放。外窗台下侧斜裂缝是常见的质量老问题,情况严重甚至引起墙体渗漏,以往常规的做法是下设砼带进墙6厘米,但效果不甚理想,裂缝还是在砼外边缘或下侧出现。为根治这一现象,笔者在金榜世家多层砖混结构工程施工中采取了窗台下设尺寸240×120mm砼腰梁和两端构造柱相连,内设4Φ12+6@200钢筋锚接入构造柱,窗台下口裂缝情况基本消除。
1.2现浇楼板配筋
为了降低造价,设计单位在现浇楼板钢筋未按照双层双向配置,施工荷载对下部模板支撑产生了向上的反力,使跨中砼产生拉应力,容易产生裂缝。楼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后,裂缝现象得到明显的改观。楼板配筋使用小直径钢筋,适当提高配筋率,缩小钢筋间距,可提高现浇板的抗裂能力。
1.3屋面的雨棚设置
外开门上口必须设置雨篷,这是常规设计要求,但有时设计单位为了建筑外立面的美观把雨篷给省掉了,这给顶屋的斜屋面建筑带来较大的问题,因夏季雨量较大,整个屋顶的雨水被大风夹着吹进了平开门,引起房屋严重进水。阳台下水因杂物堵塞引起积水,导致墙角渗水,对于砖混结构外阳台处设12厘米高度混凝土导墙可解决这一弊端。
1.4混凝土板和墙体的构造连接
砖墙结构阳台栏板和墙体材料交接处,因材料线性膨胀系数不同,因热胀冷缩变形值差异产生裂缝引起渗水,此处墙体需增加混凝土结构柱防止裂缝产生。
1.5楼梯休息平台的净距
楼梯休息平台楼梯栏杆中心线至墙体凈尺寸必须大于1.2米,而设计单位结构尺寸刚好满足此尺寸,加上内粉刷和楼梯栏杆的施工尺寸,实际净尺寸均小于1.1米,结构设计尺寸必须达到1.35米以上才能满足此要求。
1.6现浇楼板的管线配置
现浇楼板内敷设PVC电线管时,应避免交叉排放,若必须交叉敷设时,应采用接线盒的形式;PVC电线管等其他管道大于板厚1/3或多根管道集中布置时,应在管道上下部加设宽度不小于400mm的 4@100钢丝网片座位加强措施,以避免管线过多砼断面减少从而引起砼和钢筋的粘结力下降。
1.7高层的外开窗
建设部07年659号文规定,7层以上建筑禁用外平开窗,以防止窗扇受风力的影响而脱落,如改用推拉窗则气密性、水密性指标很难达标,影响节能性能,易引起雨水渗漏,故可采用内平开窗。
1.8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
据沪建建管【2012】16号文《关于本市建设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的指导意见》要求,梯梁箍筋应全长加密,梯柱箍筋应全高加密。部分设计单位未严格执行。
1.9混凝土构造配筋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1规定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需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个别设计单位有遗漏现象。
二、施工方面
2.1混凝土配合比
砼配合比作为原材料报审是目前较为忽视的一项工作。配合比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规定,对粉煤灰、矿粉等外加剂须满足沪建建(2001)第 0907 号《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比例要求。现行混凝土配合比中粉煤灰掺量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粉超过20%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水泥甚至小于最小水泥用量。监理单位对不合格的砼原材料并未严格检查而用于工程。这是实测混凝土强度低于标准一至 两个等级的主要原因之一。
2.2混凝土水灰比
砼的水灰比是能客观反映强度的一个指标,坍落度现场检测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坍落度不满足要求的砼必须进行退货处理,严格的坍落度检测可以避免因混凝土搅拌站材料问题而发生的质量事故。
2.3模板支撑
模板支撑立杆间距须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计算书的要求,立杆的下端须增加木板以防止集中荷载。模板应根据拆模用的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而现实因模板套数少而无法周转提前拆模的现象,造成砼模板的弹性变形。因砼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楼板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更不得堆放砖、模板等重物。而因工程进度较紧,施工人员在砼终凝前,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
2.4混凝土施工管理
浇捣砼前须设置操作平台,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防止施工人员踩弯负弯矩钢筋。浇捣过程中,对位置不正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准确位置。特别对现浇板端部受力最大处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四周阴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2.5层高及砼楼板厚度的控制
未确保层高的高度,须从楼板支撑时先检验其净高尺寸,为防止楼板中间砼下垂,对跨度大于4米的楼板进行起拱,中间的支撑须增加双扣件以确保刚度,在柱筋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标高控制点,在浇筑时拉好模线以控制楼板厚度。
2.6钢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一、二、三级抗震等级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比值不应大于1.3;现在监理单位对材料进行了平行检测,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不同的检测单位做出的结果不同,特别是由于监理单位工作滞后,检测出钢筋抗震指标不合格,而实际钢筋已经用于工程。
2.7钢筋的绑扎
基础梁钢筋因受底板反力作用,梁上部钢筋搭接在支座,下部钢筋搭接在跨中。工地常常按照楼板钢筋搭接配置在跨中。在梁上部楼板上排钢筋绑扎接头采用“隔一绑一”,违反了混凝土验收规范中的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梁板类不宜大于25%。的规定。
2.8混凝土后浇带
为了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设置了后浇带。后浇带未浇捣两侧砼支撑就已拆模,此时板已变成悬挑结構,而钢筋未按悬挑结构配置。施工单位必须对后浇带两侧砼重新进行支撑。
2.9混凝土拆模时间
一个单体工程施工单位常规配备两套模板,因抢工期的需要往往7到8天完成一层结构的施工,悬挑结构的阳台混凝土未到100%的强度就已经拆模,并承受上部的荷载。
2.10节能施工
室外窗四周混凝土线条节能漏做,因冷热桥温差导致了室内墙面结露,使墙面发生了霉变现象。
总之,克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必须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抓起,设计是根本,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使用是保障。需了解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在施工中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部位,逐步消除住宅工程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1
[4]沪建建(2001)第 0907 号《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
[5]沪建建管【2012】16号文《关于本市建设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的指导意见》
作者简介:阮仁林 男1967.2 上海 大学本科 工程师 工程质量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住宅工程的质量问题已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建设工程的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两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住宅;设计;施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住宅已经像商品一样进入了千家万户。作为家庭中最昂贵的资产,其建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成了投诉的焦点。如何解决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质量通病的重点主要是渗、漏、裂缝,笔者通过工程实践并结合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两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一、设计方面
1.1外窗台墙体裂缝
按照断裂力学的理论,应力往往从材料锐角的方向释放。外窗台下侧斜裂缝是常见的质量老问题,情况严重甚至引起墙体渗漏,以往常规的做法是下设砼带进墙6厘米,但效果不甚理想,裂缝还是在砼外边缘或下侧出现。为根治这一现象,笔者在金榜世家多层砖混结构工程施工中采取了窗台下设尺寸240×120mm砼腰梁和两端构造柱相连,内设4Φ12+6@200钢筋锚接入构造柱,窗台下口裂缝情况基本消除。
1.2现浇楼板配筋
为了降低造价,设计单位在现浇楼板钢筋未按照双层双向配置,施工荷载对下部模板支撑产生了向上的反力,使跨中砼产生拉应力,容易产生裂缝。楼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后,裂缝现象得到明显的改观。楼板配筋使用小直径钢筋,适当提高配筋率,缩小钢筋间距,可提高现浇板的抗裂能力。
1.3屋面的雨棚设置
外开门上口必须设置雨篷,这是常规设计要求,但有时设计单位为了建筑外立面的美观把雨篷给省掉了,这给顶屋的斜屋面建筑带来较大的问题,因夏季雨量较大,整个屋顶的雨水被大风夹着吹进了平开门,引起房屋严重进水。阳台下水因杂物堵塞引起积水,导致墙角渗水,对于砖混结构外阳台处设12厘米高度混凝土导墙可解决这一弊端。
1.4混凝土板和墙体的构造连接
砖墙结构阳台栏板和墙体材料交接处,因材料线性膨胀系数不同,因热胀冷缩变形值差异产生裂缝引起渗水,此处墙体需增加混凝土结构柱防止裂缝产生。
1.5楼梯休息平台的净距
楼梯休息平台楼梯栏杆中心线至墙体凈尺寸必须大于1.2米,而设计单位结构尺寸刚好满足此尺寸,加上内粉刷和楼梯栏杆的施工尺寸,实际净尺寸均小于1.1米,结构设计尺寸必须达到1.35米以上才能满足此要求。
1.6现浇楼板的管线配置
现浇楼板内敷设PVC电线管时,应避免交叉排放,若必须交叉敷设时,应采用接线盒的形式;PVC电线管等其他管道大于板厚1/3或多根管道集中布置时,应在管道上下部加设宽度不小于400mm的 4@100钢丝网片座位加强措施,以避免管线过多砼断面减少从而引起砼和钢筋的粘结力下降。
1.7高层的外开窗
建设部07年659号文规定,7层以上建筑禁用外平开窗,以防止窗扇受风力的影响而脱落,如改用推拉窗则气密性、水密性指标很难达标,影响节能性能,易引起雨水渗漏,故可采用内平开窗。
1.8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
据沪建建管【2012】16号文《关于本市建设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的指导意见》要求,梯梁箍筋应全长加密,梯柱箍筋应全高加密。部分设计单位未严格执行。
1.9混凝土构造配筋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1规定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需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个别设计单位有遗漏现象。
二、施工方面
2.1混凝土配合比
砼配合比作为原材料报审是目前较为忽视的一项工作。配合比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规定,对粉煤灰、矿粉等外加剂须满足沪建建(2001)第 0907 号《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比例要求。现行混凝土配合比中粉煤灰掺量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粉超过20%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水泥甚至小于最小水泥用量。监理单位对不合格的砼原材料并未严格检查而用于工程。这是实测混凝土强度低于标准一至 两个等级的主要原因之一。
2.2混凝土水灰比
砼的水灰比是能客观反映强度的一个指标,坍落度现场检测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坍落度不满足要求的砼必须进行退货处理,严格的坍落度检测可以避免因混凝土搅拌站材料问题而发生的质量事故。
2.3模板支撑
模板支撑立杆间距须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计算书的要求,立杆的下端须增加木板以防止集中荷载。模板应根据拆模用的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而现实因模板套数少而无法周转提前拆模的现象,造成砼模板的弹性变形。因砼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楼板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更不得堆放砖、模板等重物。而因工程进度较紧,施工人员在砼终凝前,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
2.4混凝土施工管理
浇捣砼前须设置操作平台,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防止施工人员踩弯负弯矩钢筋。浇捣过程中,对位置不正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准确位置。特别对现浇板端部受力最大处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四周阴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2.5层高及砼楼板厚度的控制
未确保层高的高度,须从楼板支撑时先检验其净高尺寸,为防止楼板中间砼下垂,对跨度大于4米的楼板进行起拱,中间的支撑须增加双扣件以确保刚度,在柱筋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标高控制点,在浇筑时拉好模线以控制楼板厚度。
2.6钢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一、二、三级抗震等级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比值不应大于1.3;现在监理单位对材料进行了平行检测,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不同的检测单位做出的结果不同,特别是由于监理单位工作滞后,检测出钢筋抗震指标不合格,而实际钢筋已经用于工程。
2.7钢筋的绑扎
基础梁钢筋因受底板反力作用,梁上部钢筋搭接在支座,下部钢筋搭接在跨中。工地常常按照楼板钢筋搭接配置在跨中。在梁上部楼板上排钢筋绑扎接头采用“隔一绑一”,违反了混凝土验收规范中的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梁板类不宜大于25%。的规定。
2.8混凝土后浇带
为了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设置了后浇带。后浇带未浇捣两侧砼支撑就已拆模,此时板已变成悬挑结構,而钢筋未按悬挑结构配置。施工单位必须对后浇带两侧砼重新进行支撑。
2.9混凝土拆模时间
一个单体工程施工单位常规配备两套模板,因抢工期的需要往往7到8天完成一层结构的施工,悬挑结构的阳台混凝土未到100%的强度就已经拆模,并承受上部的荷载。
2.10节能施工
室外窗四周混凝土线条节能漏做,因冷热桥温差导致了室内墙面结露,使墙面发生了霉变现象。
总之,克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必须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抓起,设计是根本,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使用是保障。需了解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在施工中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部位,逐步消除住宅工程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年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1
[4]沪建建(2001)第 0907 号《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技术导则》
[5]沪建建管【2012】16号文《关于本市建设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抗震设计的指导意见》
作者简介:阮仁林 男1967.2 上海 大学本科 工程师 工程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