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古人矣,还轩犹在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以草木比喻女子,丁宁该是江南烟雨中的一竿翠竹。生于清末乱世,一颦一笑却恍如远古伊人,于一湾秋水之上浅唱低吟着古老的曲调,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使岁月经年,依旧恰到好处地触动听者的心。
  生于江南温柔乡里,长于官宦富贵人家,她的身世却远没有这十余字光鲜明了。她的母亲虽嫁于江南丁氏望族为妾,终究只是身份低微的婢女。由于身体孱弱,生下她便撒手人寰,丁宁便由嫡母抚养长大。
  好在她是家中独女,又天资聪颖,惹人怜爱,父亲便将她当作男孩一样养育。
  在静好的总角时光里,她的天赋才华便迫不及待地展露出来。六岁那年,丁宁被送进私塾随先生学习韵文,那时她只是懵懂孩童,玩心未泯。一次她溜到私塾外嬉戏,却被先生抓了个正着。先生罚她对对子,出“皮脸鬼”,她望着大腹便便的先生,俏皮笑道:“肉头人。”句型对仗,而且应景,被调侃的先生不但没责罚她,反而转怒为喜,夸她聪慧,自此“小才女”便成了丁宁的诨号。
  之后不到一年,她便能自撰对联,曾写“粉荔酥花开宿酿,青葱黄韭簇春盘”,字字对仗工整,俨然一幅明艳的春光图。父亲见后喜笑颜开,老来虽只得一女,但女儿聪慧如此,亦觉此生无憾。
  然而她不识人间况味,只伴诗书起卧的生活,随着13岁那年父亲的离世戛然而止。
  孤女寡母相依为命备受欺凌,明知父亲之死与族人争夺家产有关,却无力为父亲讨要一个说法。多年后她用文字记录了那段从云端跌入泥淖的时光:“酿成百花成大错,萧墙风折灵椿。早居秀屋暮荆榛,麻衣皆血泪,虎视尚纷纷。”
  回想人生之初的十余年,多像一个浮华的梦,而那一纸婚书又将这梦碎得彻底。
  那是九岁那年父亲为她择定的夫婿,父亲虽逝,婚约却还在。16岁时她依约出嫁,生活却再难安宁。
  民国词坛总有人拿她比李清照,一样气质清丽,一样命途多舛,一样以身世写词,可叹丁宁却没有李清照那般幸运得遇赌书泼茶的谦谦夫婿。
  那黄公子不过是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入不了女词人的眼,也不懂她的才,只耽于酒色,而后是无止境的打骂。丁宁知道这血泪筑成的精致樊笼不会是她的归宿,唯一的牵绊是出世不久的女儿。“入世旬三萱荫失,北塘色笑难温”,这样的痛苦,她不愿在女儿身上重演。
  然而四年后幼女因病夭亡,漫漫长夜里最后一线微光终于湮灭,她决心逃离。嫡母是大家闺秀,自然不愿这样有辱祖宗颜面的事情发生,千方百计要劝回她。见丁宁心志坚定,便声色俱厉道:“除非你发誓此生不再嫁人!”
  昏黄古旧的丁氏祠堂里,空气中弥漫着沉郁的熏香,袅袅青烟仿若未散的幽魂,模糊了母亲和长老们的面容。她跪于祖宗牌位前,声音细弱却字字铿锵:“我丁宁誓与夫离婚,从此不再嫁人。”
  话音未落,母亲已潸然泪下,她本欲打消女儿的荒唐心思,安于现世,反而将她推入更加狭隘的深渊。从此红尘无碍,旧愁新怨,只诉诸笔端:“闻说扶床初学步,赤绳系定难更。随鸡随犬注前生,飘茵诚可喜,坠溷亦何憎。欲借樊笼培短翮,当筵誓水盟成。从今尘梦不关情,澄心依古佛,力学老青灯。”
  那年她23岁,是江南小有名气的才女,若干年后,当整个民国词坛再也无法忽视“丁宁”这个名字时,无数赞扬也随之而来。从那些倾慕者的目光中,她或许能寻得风度翩翩的良人,只可惜错的时间再难遇见对的人。
  逝去的时光恍如隔世,此后丁宁侍奉嫡母辗转他乡,转从多师学习诗词与佛学,甚至师从武术家刘声如习武以自卫。半生跌宕,她不愿再做纤弱无力的江南闺秀,宁愿是一竿翠竹,清丽却不乏坚韧。
  也正是这时,丁宁在文坛崭露头角,不少作品见报,也因此与多位著名词人结为师友。
  日子虽清苦,她却云淡风轻不甚在意。笔下玲珑生姿,与词友唱和往来,共话山水,却无关风月,这才是词人该有的生活。
  然而长于乱世,总也逃不过烽烟。母亲与诸多词友先后在战火中逝去,只留她一人,像失根浮萍,彷徨无依。她作《莺啼序》悼念挚友,字字泣血:“疏更暗催滟蜡,飐轻虹万转。绛心苦、微雨浮烟,似说身世如茧。峭寒重、繁声渐熄。前尘冉冉春云乱。趁低迷摇荡,沉宵倦怀重唤。”
  满目凄怆未能毁灭她的生活,反而激发了她的才情。似酒闲愁、料峭灯影、凛冽战火皆可入词,挥毫而下,万般思绪尽付纸上。虽是女儿词作,却清而不媚,柔而有骨;虽写今人今事,却是难得幽微的古人情怀。她这一时期的词作后来结为《还轩词》,惊艳世人。
  战火中有挚友为她觅得一方净土,丁宁成为南京私立泽存图书馆的编目员,从此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除却诗词,图书馆是她人生中另一个灿若星辰的世界。她定是从扉页泛黄的古书中参悟了人世往来的真谛,才愿意用四十余年的时光守护它,面对日寇的刺刀与文革的风暴时连性命也能不顾。这段生涯虽历尽辛酸,而“百城坐拥琳琅”的欣然,只有爱书之人才会懂得。
  晚年生活仍是清寒,她由于体弱赋闲在家,养猫写词以慰寂寥,词作又积累了许多,她托付挚友油印《还轩词存》三卷分赠好友,又将多年藏书悉数捐给国家图书馆。世间牵绊太多,走时要散得干净才好。
  临终前丁宁自撰挽联,上联是:“无书卷气,有燕赵风。词笔谨严,可使漱玉倾心,幽栖俯首。”下联为:“擅技击谈,攻流略学。门庭寥落,唯有狸奴为伴,蠹简相依。”寥寥数语,道尽一世悲欢。
  她说死后要将骨灰葬于扬州,因那里有父亲的还轩斋,轩外雨打芭蕉,翠竹飒飒,此情此景总萦绕在她梦中。
  后来,五卷《还轩词》重刊行世。若有幸,便趁着夜未央时静心读几阕词,恰似随着词人的魂魄打马过江南。只是伊人随风而逝,再也不会归来。
其他文献
古时文人雅士,无不爱月下吹笛,林泉对弈,还讲究风姿娴雅,执扇轻摇,再给扇子取个别致的名字,风流之感便尽在其中了。而最寻常的该是老蒲扇,制材多是潇湘妃子泪染的竹子,扇动的不只是流风,还有古旧清和的光阴。  明代文徵明曾有诗曰:“春雨绿阴肥,雨晴春亦归。花残莺独啭,草长燕交飞。香箧青缯扇,筠窗白葛衣。抛书寻午枕,新暖梦依微。”他笔下的四月春事,繁光盛景,自是令人沉醉。其间有春雨、绿树、残花、黄莺,让人
期刊
听闻凡间有人在拼个性,四海八荒的妖怪们笑掉了大牙,纷纷托梦给本少,让他们出一次镜,看这些大言不惭的愚蠢人类还怎么说自己个性十足。所以请注意,前方高能,请勿尖叫出声。  大怪1号:九婴  因其叫声如婴儿啼哭,且有九头,故称九婴。它有个逆天的神技,能喷水吐火,估计每天放火救火都够它玩儿一天的了。  大怪2号:英招  马身人面,虎文鸟翼,能跑能飞,关键还有一张帅绝人寰、堪比本少的脸,那啥,大怪你干脆改名
期刊
自小便没来由地喜欢“霓裳”二字,听起来多美。我曾觉着那是人世间最好看的衣裳,洁白如高山凝雪,淡然似冷月秋光。长大后真的得到一件连衣裙,雪白雪白的,裙摆如波浪,银线勾着卷边儿,美极。唯有参加盛会,或见重要客人,才舍得穿上。  而穿越君唱的《霓裳》,光听名字便怦然心动。听着听着,心不由越揪越紧。曲里是段常见的爱情,一个“你既无心我便休”的故事。  她唤作霓裳,是风月场上的头牌舞姬,他则是花间买醉的风流
期刊
武则天端坐在妆台前,一言不发,沉默似水般蔓延开来。身后的宫女小心低垂着头,为她将长而繁复的衣摆理好,将不再乌黑的长发束起,绾出一个美丽的弧度。武则天感到头上的重量越来越沉,那代表她身份的凤钗在眼前铜镜里显得有些扭曲,她微微向前仔细端详,却不小心看到了眼角的皱纹,像被微风吹皱的湖面。  这年的武则天已年过六旬,再温柔的时光也会在她容颜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论她是否贵为太后。她不得不承认她不再年轻,
期刊
李商隐将她写在诗中时,离群雄并起的汉末乱世已有六百多年。岁月的荒原尘烟漫起,很多真相被隔空掩埋,已无人知晓“宓妃留枕魏王才”这句诗里,甄氏是否真有过这样一段旖旎残梦。  她自小便美艳无匹,因此在曹军大破邺城时,尽管她已嫁作袁家妇,小她数岁的曹丕仍对她一见钟情,甘冒与父争色的风险求娶她。据说彼时年少的曹植也有意于她,怎奈这绮念只能深埋心底,一个还未成熟的少年争不过风头正健的世子。  她是被曹丕横刀夺
期刊
塘中莲叶尚青小,檐上飞燕正筑巢,每当这个时节,仲殊腹中总会隐隐作痛。他已剃度多年,早已记不得妻子面貌,却还记得那碗羹。那是她为他煮的毒,入肚即感五内俱焚,他死里逃生后落下毛病,不能食肉,只能以蜜为药。  他俗名张挥,素有才学,被州县举荐得了个进士出身。本就是翩翩少年郎,如此一来性子越发轻狂,携妓游湖好不快活,全然忘了家中妻子独守空闺。  他不知妻子是个刚烈倔强的女子。她为他亲手织锦,留下的却是其他
期刊
西湖孤山有他的墓,他静静地长眠在那里,像原本就该幽闭于荒草丛中,不理世事。这是他中意的归宿。多少人去他坟前凭吊,还有人去他坟前殉情,他如那些遥远的传奇般,无意中成了许多人的向往。若地下有知,他怕会孩子气地睁大眼睛,微笑着注视后世,好像当初在上海吃花酒,一身袈裟周旋在姑娘们中间,也是笑着的,但笑着笑着便哭了。  第一次读到苏曼殊小令的人,少有不喜欢的。许多人将他和纳兰视作一路,同样是翩翩才子柔肠百转
期刊
起风时,海浪一潮潮涌过沙畔,似史书一页页翻过,最终停在他的那一笺。这一刻,风歇潮止,他从海边起身,不管身旁落着的鱼丝钓饵,翩然大笑而去。  他是张祜,名字落在史书里,偏偏得了处士两字。何谓处士,不过清高而已。世人逆着光影看去,他和李白有太多相似之处。李白身处盛世,可以任性狂放,可张祜没有选择,晚唐的风在他的衣袖里鼓荡,高傲如朔冬寒梅的他为了尘世的一抹暖意,悄悄垂下了头。  然而,故事开始时并不是这
期刊
仲春之时,江阴城郊的山上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有友携酒而来,却见他形单影只手执书卷静坐于松树下,身后树枝上还挂着一条濯洗未干的裤子。见友来,李寄十分开心,可他并未起身,因他唯一的一条裤子,正在身后的树上挂着!  这年他已过四旬,却还是一贫如洗,整日逍遥于山林之间,醉卧于溪水之上。生活虽清苦,但李寄自得其乐,路是自己所选,并无半分悔意。其实从头算来,浮生诸事没什么可悔的,除了年少时的那次乡试。  他天资
期刊
及笄之年,梁令娴带着《艺蘅馆词选》走进世人注视的目光中。那时她正读中学,年岁尚小,眉目青涩。许多人慕名而来请她签名,或想一睹芳容。那些好奇、赞赏抑或怀疑的目光她都安然受之,面对时未曾乱了分寸,临行亦会向众人告别,回眸浅笑像三月风,暖了春寒料峭的天空。  《艺蘅馆词选》一出,令许多文人墨客刮目相看。选词一事,看似简单,却极费功夫,若无一定古典文学功底,沉心静气且耐得住寂寞,做来必是吃力不讨好。梁令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