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中导入人类学知识的必要性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0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与文化传承是互为依靠的,语言学与人类学之间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今天学术界到处都跳动着人类学的身影,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适用于很多研究领域。本文从三大方面试论述日语教学中导入人类学知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日语教学;人类学;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87—02
  一、從日语教学的发展史来看其必要性
  尽管我国与日本自古是一衣带水的领国,但日语教育以规模化的教学形式存在在我国,大概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会同馆本《华夷译语》和郑舜功《日本一鉴》记载,可以确定中国官办日语教育的产生不晚于明嘉靖年间,而日语教学的兴起则在清末。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后,日本也加入了瓜分中国领土列强队伍。从此时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止,近半个世界里,尽管也包括中国人自发的以通过日本吸收西方文明而开展的日语教育,但大体上均是日本侵略者为奴化中国人民而强行实施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70年代的这个阶段里中日没有邦交关系,仅限于在少数大学里培养特殊用途的而进行日语教育。规模小、人数少,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的特点。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于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此为契机迎来了日语教育史无先例的高潮时期。但是,此时教授日语的教师多为旧时代在日本留过学的非语言学和非教育学专业的人士,而且在教学方式上又都大多沿袭着僵固的知识传授型的方式方法。为了改善我国日语教学的状况,相关机构组建了历时5年的“大平班”,培训出了近名600青年教师和一批具有留学日本经历的教师,他们回国任教后,推动了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进入2000年后,中日间各领域的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深切地感到日语教育和学习应该从语言知识转向语言能力,同时应该加深了解语言背后日本的社会和文化。为此,不少学校的日语专业,强调“语言文化”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重视对学生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和熟巧的外语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强调要重视对学生用外语了解和掌握更广泛的中外社会文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换言之,“厚基础”和“宽口径”互为照应,成为了能够熟练驾驭跨文化交际的、社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高级外语专门人才培养的理论模式。
  二、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来看其必要性
  “文化”一词,最早的科学定义出现于欧美的社会学与人类学领域。人类学当中又通常分为生物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四大分支,而语言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更是密不可分的两支分支学科。语言人类学是对语言的研究,特别关注语言的多样性。与作为整体的语言学相比,这个研究领域比较小,但在当前(从20世纪60年代起)主流语言学家主要集中研究所有语言的根本原则之时,语言人类学家依然与人类学保持着密切联系。而语言学研究与文化人类学也更是脱离不了关系。文化人类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为人们解读人类文化提供了切入点和途径,语言是记录和传承人类学文化的工具,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从学科分支上来说,外语教学研究领域本身就与文化人类学领域密不可分。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事件便可更清晰地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人类学当中最终的要数民族志的撰写。把对异地人群的所见所闻写给和自己一样的人阅读,这种著作被归为“民族志”。有文字而又重文献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的民族志,如中国的《山海经》中描写远方异族的文字可视为民族志,如西方中世纪商人和朝觐者东方之行中根据见闻所著成的《马可波罗行记》也可视为地理大发现之前的民族志的代表作之一。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于书籍中对日本加以记录的国家。最早且较系统地记录日本相关事典的史料有《三国志·魏书》的《东夷传》。实际上,从《山海经》开始,我国古籍中的屡、楼人始终是古代日本和古代日本人的特定称谓。史料《东夷列传》有载:“建武中元二年,质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侯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踢以印缓。”此处史实已为一七八四年(天明四年)福冈县志贺岛出上的金印所证实。这枚呈方寸蛇钮的金印是志贺村百姓甚兵卫在整修水沟时偶然从大石下发现的。印文:“汉委奴国王”,五字三行,篆文阴刻。一九三一年,这颗金印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今存于福冈市美术馆。
  人类学当中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社会学派、功能学派、结构学派、历史学派甚至象征、解释等等各种学派及其理论体系,在研究史上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语言学的很多理论都源自当时呈现显位的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如传播论。传播论是文化人类学理论史上的第二大理论学派。这一学派从研究物质文明的地理分布开始,试图说明文化移动的空间序列,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横向联系。该学派的地理学派代表人拉策尔认为,地理因素对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扩散开去的,而德国文化圈学派的佛罗贝纽斯则首次使用“文化圈”概念来解释位于不同地点却又相似相同的文化现象。在中文与日语当中存在着不少相似甚至相同的语言和文化现象,汉字日本化就是最典型的可以用传播学派的“文化圈”理论来解释的例子。不过后期的传播学者将其学派理论带入了唯心论的境地,这另当别论。再如功能理论。法国社会学派的涂尔干提出的功能理论坚定了英国社会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基础。功能学派将社会及其文化看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系统,其学派中的布朗认为,文化的功能在于维持一个社会的结构,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必须注重系统中各个部分的作用。语言学家索绪尔从这一主张中受益匪浅。他认为语言的一部分仅仅与整个结构相联系时才取得意义,说话仅仅是更为基本的精神过程的一个表象,语言不是谈话或者书面语,而是一套特殊的思维方式。而与功能学派紧密相连的结构学派则更加强调系统这一“整体”,认为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不应该相互独立地加以研究。列维斯特劳斯倾向于索绪尔的语言分析,而忽视了索绪尔理论中涂尔干实证主义的存在,确定了结构主义理论。   三、从日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其必要性
  实际上,在我们的日语教学中,从功能论到结构论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日语句子语法时就無形中使用了上述理论。如,助词的极其发达是日语的一大特征,给日语初学者讲授语法知识的时候就会用建造框架结构房屋这一事例来比喻助词的作用。在学习日语时,先确定句子中助词的成分,就好比在建造一所房屋时需要先构建好水泥框架一样,然后再填补上助词边侧的其他词(这个过程就好比在建好的水泥框架后再砌上装饰墙一样)。具体来看一组例句:
  A、田中さん は 上野さん に お金 を 貸しました。
  B、上野さん は 田中さん に お金 を 借りました。
  C、森さん は 母 に ハンカチ を あげました。
  D、母 は 森さん に/から ハンカチ を もらいました。
  上述四句例句的句子结构都是「~は~に~を~。」,句子中的日语功能次都没有发生变化,清晰地表明着各部分实词之间的关系,主谓关系本身也没有多大变化,但实词的变化很明显。这就是语言学研究中经常提到的结构主义理论的体现,也可以从句子中看出语言学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的联系。倘若在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不提及这些人类学相关的知识,学生就可能很难明白何谓语法上的结构主义理论,也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语言学习范围的“缩水”,即只注重记忆单个的单词,而不注重理解整个句子的结构与丰富的语境,就可以导致日语教学效果的单薄化结果。不过,要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介绍相关的人类学知识,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也只能简单地提及和绍介,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其课外广泛阅读相关书籍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日语教学中与人类学理论知识相关的事例还很多很多,由于篇幅关系,在此就免去一一例举。
  通过上述三大点的论述,可见语言与文化传承是互为依靠的,语言学与人类学之间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今天学术界到处都跳动着人类学的身影,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适用于很多研究领域。当然,客观来讲,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都不会是万能的,都会有其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人类学的知识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更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的方法和路径,因此,日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导入人类学的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美)乔纳森H特纳著,邱泽奇,张茂元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华夏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在英语语法时态的教学中,由于受结构主义影响,教师往往偏重于讲授句型和结构,试图将英语中的各种时态用法一一列举,但却会发现总会有很多“特例”无法穷尽。而学生也会认为语法规则过多很难记忆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语用学角度,重新分析理解了英语时态的用法,使英语动词时态的教学能够跳脱出繁复众多的语法规则,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动词时态教学;特例;语用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建筑英语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英语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对于增加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文章对建设工程英语职业能力培养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文章的写作,为当前的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方法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基本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问题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实事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研究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安庆市开发区实验中学进行了调研。探讨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并深入分析了不同教学方法显示出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教学方法;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习得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提高对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成为有独创能力的语言使用者和具有双重身份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关键词:英语教学;习得;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60—02  一、语言、文化和外语教学  关于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理论。Spain的语言功能论,语
期刊
摘要: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按照4Es标准和奈达先生的翻译原则,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差异;不对等;翻译  中图分类号:G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81—02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语
期刊
摘要:交际语言教学法(CLT)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这种教学法已得到世界范围内外语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被广泛应用在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领域。但中国的教学法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而交际语言教学法相对来说还是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法。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通过数据及实验教学,深度剖析了交际语言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及劣势,并由此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传统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现代教学资源和手段,网络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本研究发现,对于大部分,尤其是羞于开口的大学生来说,与面对面的传统英语交流模式相比,网络英语语音聊天为他们营造了自由宽松的环境,能激发他们用英语交流的热情和信心,增加口语交际的总量。  关键词:网络英语语音聊天;口语教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53—03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提出了在大学城空间建设下培养学生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学习策略:丰富大学城空间网络教学资源;注重大学城空间学习策略的教学;进行空间学习监控与管理;师生共同探讨与学习等。  关键词:大学城空间;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63—02  教育部在《大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不同教学模式对比,找出了它们各自优缺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对深化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72—02  一、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  如今,高校中的大学英语课程(通常称为大学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育的环节之中,枯燥的灌输式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课堂导入环节为开拓的模式在英语教学中逐渐显现出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由于缺乏特定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因此图片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提问式导入法、谜语式导入法等等的导入型的课堂创新的形式逐渐开始进入平常的教学之中,并在教学之中起到了广泛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英语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