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洋名的习俗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GK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前后,西风渐入国门,文人骚客也竟大胆地用洋名为其子女命名取字。这里所说的取洋名,是指直接用外国文字的译音取的最初的中文名字,并非国人有了中文名字之后,因在国外生活而又取的英文或西文名字。此种风气一开,也为我国姓名学的发展增添了一种命名方法。
  记得读张爱玲散文集《流言》时,才算弄清了她的大名的来历。原来作者小名叫,而张连在一起,嗡嗡的不甚响亮。她母亲送作者入学时竟一时踌躇不知取个什么名字好,突然灵感一动,便从英文名字胡乱译了两个字,就成了爱玲(Eileen),这的确念起来要响亮多了。
  那位倡导白话文运动的胡适博士,平生最反对人取洋名,可是他竟给自己偏怜的独女取名叫“素斐”。这个“素斐”倒是很有点来历。经旅美华裔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考证:所谓素斐,即Sophia,也就是“莎菲”,正是陈衡哲女士的名字。原来,胡适与陈衡哲留美期间曾有过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纪念这段旧情,才为爱女取了个用心良苦的洋名(《胡适杂忆》,华文出版社,1990年版)。
  旅美学者李欧梵的名字,就是取自希腊神话奥非欧(Orpheus)。奥非欧是希腊神话中的佛律癸亚歌手,发明了音乐和作诗法。据说他的歌声能使树木弯枝,顽石移步,野兽俯首。李欧梵的父亲李永刚、母亲周瑗,皆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音乐系。其父曾师从马思聪先生学小提琴,又跟从一位奥国教授学指挥。父母皆酷爱西洋文学,他们不仅给他取了这个独特的名字,也从小给他以优良的艺术教育。李欧梵教授和妹妹李美梵的音乐造诣之深,才艺学问之宽阔,即使后来在美国哈佛大学,也使同行感到讶异([美]张凤:《哈佛采微》,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一次,读李敖先生的力作《蒋介石研究》,又看到这样的话:“陈布雷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在浙江高等学校读书时,同学看他脸蛋胖乎乎的,戏呼他是‘面包孩儿’,由面包而英文Bread,再由译音改为布雷,于是就干脆叫陈布雷了。”
  看来,不仅大名可以取洋名,甚至还可以将传统的名字改为洋名而显扬之。至于小名、笔名,更是不在话下了。1987年11月21日《文汇读书周报》上的一位叫程刚的作者,其小名就叫维克,是来自德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之名。现当代作家取个洋笔名,似乎也是时髦之举。例如,巴金这个笔名,专家们就曾争论过,但这还是较含蓄的。巴金自己曾说:“巴”是纪念一个投水自杀的叫巴恩波的北方朋友;至于“金”字,是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替我想的。当时我的书桌上正放有克鲁鲍特金的《伦理学》英译本。他听我说要找一个容易记住的字,便半开玩笑地说了这个“金”字(转引自何晓明:《姓名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郑伯奇曾用笔名“席耐芳”,据说,“席耐”是英文“电影”的译音,“芳”则是英文“爱好者”的意思。台湾作家三毛直接用“Echo”希腊一神女名作笔名。鲁迅也来得干脆,谈恋爱时给许广平写信,署名“EL”或“ELEF”,就是英文和德文“大象”的前几个字母。当然,鲁迅小说中那个名满天下的阿Q,却别是一番气象了。
  如果我们误认为国人取洋名的历史肇自“五四”前后,那就大错特错了。起码,以我读史的经验和见到的资料,可以肯定地说:国人取洋名的历史至少已有1700多年!
  陈寅恪先生在《寒柳堂集》《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一文中说:华佗字元化,一名。检天竺语(古印度语)“agada”为“药”之义。旧译为“阿伽陀”或“阿羯陀”,为《内典》中习见之语。“华”字古音,按照瑞典人高本汉汉字字典及日本汉音的读法,则“华陀”二字古音恰与“gada”相应,其省去“阿”字者,相当于“阿罗汉”仅称“罗汉”。华佗本名应为“”。当时民间比附印度神话故事,因称为“华陀”,实际是把他看成“药神”。而且,“夫三国志之成书,上距佛教入中土之时,犹不甚久,而印度神话传播已若是之广,社会所受之影响已若是之深”。正因为陈寅恪先生精通十余国语言,其精深的考证,才使我们一窥国人远在三国时代即借古印度语而来取名的情况了。
  吕叔湘在《南北朝人名与佛教》的论文中指出:南北朝是佛教流行的年代。由于佛教入中土甚广,以至于许多人的名字就取材于佛教经典。吕叔湘列举了大量来自洋文(梵文,古印度语)的人名:
  瞿昙—Gautama的译音,是释迦牟尼的姓,玄奘改译为“乔答摩”。
  菩提—梵文bodhi的译音。
  罗汉—arhan的译音,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成果。
  罗侯、罗云—Rahula的译音,本义指日食、月食时的黑影,这里的意思是“执日”,是释迦牟尼儿子的名字。
  须达—Sudatta的译音,意思是“善施”。
  难陀—Nanda的译音,佛教人名。一是指某放牛人,后随释迦牟尼出家;一是释迦牟尼的兄弟。
  而唐代最典型的名字就是大诗人王维,字摩诘。诗人的父亲去世很早,母亲崔氏虔诚奉佛,“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见王维《请施庄为寺表》)。王维的名、字联结起来是“维摩诘”,而“维摩诘”正是梵文Vimalakirti的音译的省称。
  由以上许多例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中华民族,的确是能够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啊。
  ————————————————
  作者单位: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在当前推行的初中课改实验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崭新的综合课,在课堂教学改 革中,出现了“五多五少”现象。即:①乡土教材整合进课堂过多,放眼世界内容过少;②课堂热闹游
2014年,首都基础教育绘制了一幅幅以公平、优质、均衡为特征的“北京教育新地图”,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教育改革的红利。2015年,服务学生,让学生更多享受优质教育的“实际获得”,成为“北京教育新地图”的主题。  横向联合增加优质资源  2015年“北京教育新地图”的首要特点是:坚持“存量盘活,增量推进”,持续通过学区制、集团或集群办学、合作办学、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校际横向联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明代以来,福建沿海形成了往台湾移民的风潮,这一方面是因为沿海地瘠人稠,生计艰难,另一方面也因为沿海人民向来有航海的传统,尽管渡过台湾海峡要经过黑水洋,但人们仍多冒死以往。渡台成功后,一些家族获得了新发展。晋江鳌江范氏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范学海获取功名前的鳌江范氏    据族谱载,鳌江范氏一世祖志道公在洪武时期隐耕于晋江,后因入赘鳌江陈氏,而在鳌安居繁衍。鳌江范氏第一次可考的修谱,是第12世
2015年,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围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致力于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关注老百姓实际获得,以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为杠杆,推动素质教育和减负问题的突破;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为杠杆,撬动公平与均衡问题的突破,建立教育资源供给的统一战线,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总体提升,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使教育公平从机会均衡向实际获得的均衡迈出
故事  几年前,小豫择校没成,就近上了密云镇中心小学,为了这事儿,小豫的妈妈懊恼了好几年。现在,这所学校已正式更名为朝阳区实验小学密云学校,校园越来越漂亮,设备越来越先进,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有方,和家长沟通时也越来越亲切,孩子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小豫的妈妈说起女儿的学校,也终于不叹气了:“现在看来孩子在这儿读书挺好的。”  小睿的户籍属于昌平区,但是他从小学开始就在海淀上学,现在已经五年级了。
经过一年多的业务运行,我们发现MICAPS系统在数 据传输处理 中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造成数值预报产品残缺不全;由于数据传输处理未作配置本地化或 配置本地化不完善,致使数值预报
2015年,为了给初三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选择机会,北京市教委从全市层面统筹教育资源,除仍保留2014年的名额分配方式外,还新增了三类市级统筹志愿,使中招名额分配由2014年的1种
在我国通俗小说中,明代姑苏抱翁老人选辑的《今古奇观》,虽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引人注目,但也具有内容丰厚、语言精练、富有文采等种种好处,几百年来刊布不绝,深受读者喜爱,在国外也颇得赏识。  随着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拓展,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也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热门话题,而且在总体概述方面,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但是相对来说,详尽细致的个案探讨偏少,故留下不少未尽的话题。本文拟对《今古奇观》在德
“双培”“外培”—一个选择,两种体验rn2015年,“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正式启动.其中,“双培计划”“外培计划”是北京市首次实施的高校招生形式,两项计划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