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苏富比于5月31日举行了“梅云堂藏张大干画”专场拍卖,25件张大干重要画作,拍卖总估价逾1.3亿港元,其中有一幅作于1948年的《多子图》,最高估价2000万港元,从中不仅可见张大千与高岭梅的友谊,也是张大千敦煌之后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风格。
5月18日,苏富比因“梅云堂藏张大干画”再次来到北京做预展,与其2011年春季拍卖会北京预展时隔仅一个多月,不免令人联想“梅云堂藏张大干画”为何不作为一个专场放在春拍中。对此,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张超群解释说:“在香港,不少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品拍卖活动和古董博览会都集中于5月,而张大干专场则是苏富比‘共襄盛举’的招牌。”
的确,仅“张大干”的名号已足够引发收藏者的重视了,更何况是梅云堂所藏张大干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画作。香港梅云堂素来以收藏张大千众多精品而闻名,其主人高岭梅及夫人詹云白与张大干半个世纪的交谊早已为收藏界津津乐道。
上世纪30年代,高岭梅在南京开设的美伦照相馆具有相当知名度。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岭梅偕其夫人詹云白一家辗转西迁,先是昆明,继而重庆,再到成都,仍以照相馆为业。恰在此时,张大干从敦煌面壁三年后回到成都,于1944年在成都,重庆两地举行“张大干临摹敦煌壁画展览”,轰动一时。高氏夫妇参观画展时与张大干一见如故,并从此开始了亲密的私人关系。高岭梅擅摄影,此后为张大干拍摄了许多肖像。张大干游青城山时,高未同行,张于画面题跋道:“惜岭梅不来为我写真。
上世纪40年代,高氏夫妇便开始收藏张大千的画。在“梅云堂藏张大干画”预展上,就有一幅张大干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多子图》。此幅《多子图》作于1948年,描绘了庭中四孩儿攀石摘取石榴的景象。石榴,因内籽多颗,被赋予“多子”涵义。张大干的《多子图》即表现此时庭中佳趣,四个孩儿姿态各异,或攀上山石摘取枝头石榴,或散分幼小,表示长幼有序、人丁兴盛,一派融融和谐的深夏美景。
中国古代婴戏图自唐代开始,是人物画的一个分支,却比人物画更具难度,不只画出婴孩们幼小稚嫩的身形、晶莹剔透的肤色及娇憨天真的神态,在形貌上更需分别年龄的大小,掌握儿童的纯真自然,因此画史著录的以婴孩见长的画家并不多。直至宋代,婴戏题材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之时,才出现了一位以婴戏图闻名的画家——苏汉臣,他以极尽细腻的工笔技法将孩童头饰衣着一丝不苟描摹,置于四时庭园之中,并于瞳中点上生漆,使之乌黑明亮异常,神情姿态栩栩如生。
婴戏图也是张大干的人物画中较常见的题材之一,张大干的婴戏图内容常常表现的是嬉戏中的儿童,并画上石榴以示多子多福之意。张大干既吸收宋代苏汉臣“婴戏图”的风格,从中亦添新意,如在用色及衣服纹饰方面,用朱砂红来选写孩童上衣、肚兜及几登,色彩浓郁丰丽,用石青染成的纱衣感觉质轻而薄。在人物面部描绘上,表现了其笔下独有的圆润秀美、清逸生动的丰采,手、耳等细部也尽得大唐健硕丰盈之风,这完全是40年代初张大干考察敦煌石窟后的心得。
这幅《多子图》曾随梅云堂藏张大干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1 962年香港大会堂美术博物馆开幕志庆、1 993年由梅云堂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办的”梅云堂藏张大干画”展览,1 995年东京松涛美术馆“梅云堂藏张大干画”展览等。在1 997年新加坡美术馆展览后,再未公开展出。直至2011年5月,沉静了十八载后,这幅《多子图》随着“梅云堂藏张大干画”再次回到公众视线,让我们看到了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在敦煌临摹之后所独有的融合了盛唐的神韵。造型、赋色和苏汉臣笔意的婴戏图。
从市场层面看,2D世纪80年代,张大干的作品就已经进入了艺术品拍卖市场,其中尤以山水画受到藏家的喜爱——1987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张大干的《泼墨桃源图》以170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最高纪录;1991年,他的《灵岩山色》在佳士得拍出了429万港元;1994年,张大干的《幽谷图》在苏富比以816万港元的高价成交。2000年之后,张大干的山水画在中国内地艺术市场上更受追捧,成交价格更是不断刷新纪录——2009年12月14日,北京匡时秋拍上一幅
《瑞士雪山》拍出5264万元,创下张大干作品的全球拍卖新纪录;2010年5月17日,嘉德2010春拍将纪录再度刷新,张大干晚年巨幅绢画《爱痕湖》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时这一价格也创出张大干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
除了不断刷新拍卖纪录的山水画作之外,张大干的人物画也富于创造性,可分为仕女图。高士图、造像图以及婴戏图等。其中,如《多子图》之类的婴戏题材则并不多见于拍卖会上。其一幅作于1938年的《婴戏图》在2003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成交价为15.4万元,2009年上海东方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一幅张大干作于1945年的《多子图》成交价为896万元,是该类题材的最高价格。
5月18日,苏富比因“梅云堂藏张大干画”再次来到北京做预展,与其2011年春季拍卖会北京预展时隔仅一个多月,不免令人联想“梅云堂藏张大干画”为何不作为一个专场放在春拍中。对此,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张超群解释说:“在香港,不少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品拍卖活动和古董博览会都集中于5月,而张大干专场则是苏富比‘共襄盛举’的招牌。”
的确,仅“张大干”的名号已足够引发收藏者的重视了,更何况是梅云堂所藏张大干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画作。香港梅云堂素来以收藏张大千众多精品而闻名,其主人高岭梅及夫人詹云白与张大干半个世纪的交谊早已为收藏界津津乐道。
上世纪30年代,高岭梅在南京开设的美伦照相馆具有相当知名度。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岭梅偕其夫人詹云白一家辗转西迁,先是昆明,继而重庆,再到成都,仍以照相馆为业。恰在此时,张大干从敦煌面壁三年后回到成都,于1944年在成都,重庆两地举行“张大干临摹敦煌壁画展览”,轰动一时。高氏夫妇参观画展时与张大干一见如故,并从此开始了亲密的私人关系。高岭梅擅摄影,此后为张大干拍摄了许多肖像。张大干游青城山时,高未同行,张于画面题跋道:“惜岭梅不来为我写真。
上世纪40年代,高氏夫妇便开始收藏张大千的画。在“梅云堂藏张大干画”预展上,就有一幅张大干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多子图》。此幅《多子图》作于1948年,描绘了庭中四孩儿攀石摘取石榴的景象。石榴,因内籽多颗,被赋予“多子”涵义。张大干的《多子图》即表现此时庭中佳趣,四个孩儿姿态各异,或攀上山石摘取枝头石榴,或散分幼小,表示长幼有序、人丁兴盛,一派融融和谐的深夏美景。
中国古代婴戏图自唐代开始,是人物画的一个分支,却比人物画更具难度,不只画出婴孩们幼小稚嫩的身形、晶莹剔透的肤色及娇憨天真的神态,在形貌上更需分别年龄的大小,掌握儿童的纯真自然,因此画史著录的以婴孩见长的画家并不多。直至宋代,婴戏题材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之时,才出现了一位以婴戏图闻名的画家——苏汉臣,他以极尽细腻的工笔技法将孩童头饰衣着一丝不苟描摹,置于四时庭园之中,并于瞳中点上生漆,使之乌黑明亮异常,神情姿态栩栩如生。
婴戏图也是张大干的人物画中较常见的题材之一,张大干的婴戏图内容常常表现的是嬉戏中的儿童,并画上石榴以示多子多福之意。张大干既吸收宋代苏汉臣“婴戏图”的风格,从中亦添新意,如在用色及衣服纹饰方面,用朱砂红来选写孩童上衣、肚兜及几登,色彩浓郁丰丽,用石青染成的纱衣感觉质轻而薄。在人物面部描绘上,表现了其笔下独有的圆润秀美、清逸生动的丰采,手、耳等细部也尽得大唐健硕丰盈之风,这完全是40年代初张大干考察敦煌石窟后的心得。
这幅《多子图》曾随梅云堂藏张大干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1 962年香港大会堂美术博物馆开幕志庆、1 993年由梅云堂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办的”梅云堂藏张大干画”展览,1 995年东京松涛美术馆“梅云堂藏张大干画”展览等。在1 997年新加坡美术馆展览后,再未公开展出。直至2011年5月,沉静了十八载后,这幅《多子图》随着“梅云堂藏张大干画”再次回到公众视线,让我们看到了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在敦煌临摹之后所独有的融合了盛唐的神韵。造型、赋色和苏汉臣笔意的婴戏图。
从市场层面看,2D世纪80年代,张大干的作品就已经进入了艺术品拍卖市场,其中尤以山水画受到藏家的喜爱——1987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张大干的《泼墨桃源图》以170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最高纪录;1991年,他的《灵岩山色》在佳士得拍出了429万港元;1994年,张大干的《幽谷图》在苏富比以816万港元的高价成交。2000年之后,张大干的山水画在中国内地艺术市场上更受追捧,成交价格更是不断刷新纪录——2009年12月14日,北京匡时秋拍上一幅
《瑞士雪山》拍出5264万元,创下张大干作品的全球拍卖新纪录;2010年5月17日,嘉德2010春拍将纪录再度刷新,张大干晚年巨幅绢画《爱痕湖》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时这一价格也创出张大干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
除了不断刷新拍卖纪录的山水画作之外,张大干的人物画也富于创造性,可分为仕女图。高士图、造像图以及婴戏图等。其中,如《多子图》之类的婴戏题材则并不多见于拍卖会上。其一幅作于1938年的《婴戏图》在2003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成交价为15.4万元,2009年上海东方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一幅张大干作于1945年的《多子图》成交价为896万元,是该类题材的最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