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建筑师对形态的最终意义会给予一个描述使大众对其有明确的认知,希望人们阅读建筑的同时能产生联想,比如迪拜帆船酒店,人们结合其所处环境可以自然联想起建筑与帆船的对应,这是一种直接关联,北京鸟巢则需要人们站在更宏观的意义上来理解,这是一种间接关联。直接或间接的表达,需要建筑师结合建筑所处的环境来综合考量,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切入点,本文以两个案例来说明间接的对话关联的入手办法,并表达出其所呈现的“意”与“境”的对话。
【关键词】 建筑形态;城市环境;对话
引言
在“意”与“境”的对话系列文章中,笔者曾提出过建筑形态的意义表达有些是在“微观层面”,即建筑与所处环境的形态对应或对话,是一种直接的关系表达,希望建筑与环境形成和谐共融的效果。但仍有多数建筑的所处环境并无文章可做,而这类建筑想直接表达一种对话会比较困难或牵强,我们会把它放大到更“宏观”的层面,甚至是形而上的,这类意义最终会呈现一种精神上的对话。
文本以埃及博览城和云南文化中心两个项目为例,谈谈建筑形态与城市特征在宏观层面的对话,即提炼城市的特色要素作为建筑形态的要素因子,形成某些可以被理解的具体对应,使建筑的最终形态能反应城市或者一个大区域的特征,从而形成更大层面上的“意“与”境”的对话。
一、埃及开罗博览城
1、项目区位:
开罗被誉为“城市之母”,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城市。用地位于城市东北侧的原开罗国家博览馆旧址,基地北侧和南侧分别有机场到开罗商业区的两条快速干道经过,并有一条市区通往机场的地铁在此设站,基地东侧为开罗体育中心,东南侧为开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西侧为项目扩展用地,交通极其便利。
2、城市要素:
沙漠面积占埃及面积的96%,他是重要的城市特征,同时,落日黄昏、金字塔、骆驼群作为强烈的地域特色,已经深入人心,它们是我们提炼出来的埃及最具特色的城市要素,而建筑的形态最终如果能体现这些要素,无疑将体现了城市,从而形成建筑与城市的对话,这种对话会使建筑最终容易成为城市的名片,这是绝大多数建筑作品所希望做到的。
3、理念要素:
由于整个地块的部分用地已被医院使用,这使得基地被切割为不规则的形态,考虑到未来开罗国家博览馆将与新建博览城之间具有良好的空间联络和便捷的步行交通,我们将会展中心的位置顺应基地的斜线而布置在西侧,会议中心布置在基地东侧,这使得整个会展功能部分与开罗国家博览馆之间形成了一条轴线,这条轴线连接了salah salem公路和原博览馆,从而形成一条纵贯基地的步行空间,步行空间的北侧是城市未来的地铁站,人群可通过地铁站进入新博览城,并便捷通畅的到达老博览馆。
通过一条轴线的出现把不规则的地块划分为若干三角形,形成了三角母题,这使得几个建筑变得有机起来,自相似形态使整个建筑群产生了共鸣,并互相之间出现对话,也正是由于这种母题的不断重复,使建筑群呈现出一种连续感和流动感,这与提炼的城市要素——沙漠的自然状态取得神似。
考虑到本项目的200米超高层建筑在整个区域的标志性,设计中将其布置在基地的东北角,面向最高等级的城市道路,这条道路是机场与市区之间的必经之路,因此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标志性被极大的强化。超高层形态通过形体的变化和材质的对比塑造出一种旋转上升的态势,这种流动感凸显了梦幻般的效果,使其具备了城市地标所应有的感染力,而这种流畅和动感也在积极的去反应城市的特色要素。
从整体看,设计理念取义沙漠的自然形态特点来作为整个建筑群形象的因子,通过建筑形态和建筑材料的组合来塑造沙漠那种极具动感的视觉效果,从而体现出作为沙漠之国的埃及博览馆所应体现的地域特色及与众不同,同时通过屋顶的联络把整个建筑群各单体串联在一起,这些屋顶与建筑的外墙又通过建筑型材的变化使他们自然的结合在一起,这极大的区别了传统建筑屋顶和外墙的关系,从而塑造出强烈的未来感和视觉冲击。
从下图中看建筑群体的有机关系,超高层的竖向挺拔与会展中心的横向舒展形成强烈对话,三角形母题的图案化表达使建筑隐约表达出一幅画面:驼队、金字塔、夕阳西下,这是对埃及地域特色最清晰的勾勒,整个建筑群充分反映了城市要素,从而达到更高层面上的“意”与“境”的对话。
二、云南文化艺术中心
1、项目区位:
项目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基地北侧临城市重要道路广福路,西侧为宝象河,基地东西长650米,南北长330米,本项目与昆明博物馆新馆同处一个地块内,基地距离著名的滇池仅5000米,基地北侧为官渡古镇,东侧为新亚洲体育中心,文化氛围极其浓厚,且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2、城市要素:
云南被誉为彩云之南,七彩云南,七色彩云是大众对云南的美好描述,同时,五彩梯田也是云南最具特色的景观,虽为人工开垦,但由于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表现出的却是自然形成也所无法匹敌磅礴气势,彩云与随山就势的流动图案是提炼出来的云南城市特色要素,而作为云南文化艺术中心这种省级的文化建筑,它所体现出的内涵不仅仅需要文化意义,更需要体现出云南的特质。
3、理念要素:
项目基地呈标准长方形,基地内分为两个部分,西侧为云南博物馆新馆,东侧为云南文化中心,基地三面临路一面临河,文化中心用地北侧为广福路,东侧和南侧为城市规划路,西侧为二期文化广场,与博物馆新馆共用。
由于文化艺术中心与已有建筑云南博物馆新馆相邻建造,二者的对话关系亦变得重要起来。且入口分别位于建筑的西面和东面,因此其在地块内形成了一条明确的东西向的空间轴线,设计中延续此轴线并将文化中心置于轴线之上,以形成二者的轴线对应和空间呼应。为了使整个地块内的两幢建筑更具有和谐性,文化中心的形体我们采用椭圆形式与博物馆的方形相对应,一方一园、一刚一柔更加体现了二者的有机性和强烈的对话感。
理念
本设计中以美丽的七彩云作为形体理念,建筑造型由自由曲线构成,平面为椭圆形,立面则结合门厅及剧场的不同高度,实现由高到低的自由变换,形体曲线一气呵成,由下至上蜿蜒流转,宛如天空一朵浮云,既体现文化中心所特有的动感和自由,又体现了云南所特有的地方风情,建筑材料采用白色陶瓷外墙板,内层设有不同颜色的灯具,在夜晚灯光分七种颜色开启,犹如一道七色的彩云从地面缓缓升起。建筑底部以曲线的形式向内收分,强化了建筑主体的悬浮感,使其更加轻巧,更具视觉震撼力。建筑顶部结合功能开设了天窗,天窗采用极具张力的曲线形式,连续动感的线条与主体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了富有动感的形体效果,這种线条也隐喻着五彩梯田的梦幻曲线,在整个最终形态的表达上,充分体现了提炼出来的城市要素,人们在阅读建筑的同时,也能对城市产生联想,这在二者之间产生了共鸣,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对话。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重要的建筑,都会在最终形态上表达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有的具象、有的抽象,目的是使人们对该建筑本身有一种认知,通过阅读建筑可以产生联想,最终形成精神上的共鸣,而联想则需要两种以上的元素在对应,所以在“意”与“境”的对话文章中,笔者阐述了微观的直接对应和宏观的间接对应,这两种手法需要结合建筑的特征、城市的特征以及建筑所处的环境特征来具体分析,无论哪种手法,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都能为建筑赋予灵魂。
【关键词】 建筑形态;城市环境;对话
引言
在“意”与“境”的对话系列文章中,笔者曾提出过建筑形态的意义表达有些是在“微观层面”,即建筑与所处环境的形态对应或对话,是一种直接的关系表达,希望建筑与环境形成和谐共融的效果。但仍有多数建筑的所处环境并无文章可做,而这类建筑想直接表达一种对话会比较困难或牵强,我们会把它放大到更“宏观”的层面,甚至是形而上的,这类意义最终会呈现一种精神上的对话。
文本以埃及博览城和云南文化中心两个项目为例,谈谈建筑形态与城市特征在宏观层面的对话,即提炼城市的特色要素作为建筑形态的要素因子,形成某些可以被理解的具体对应,使建筑的最终形态能反应城市或者一个大区域的特征,从而形成更大层面上的“意“与”境”的对话。
一、埃及开罗博览城
1、项目区位:
开罗被誉为“城市之母”,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城市。用地位于城市东北侧的原开罗国家博览馆旧址,基地北侧和南侧分别有机场到开罗商业区的两条快速干道经过,并有一条市区通往机场的地铁在此设站,基地东侧为开罗体育中心,东南侧为开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西侧为项目扩展用地,交通极其便利。
2、城市要素:
沙漠面积占埃及面积的96%,他是重要的城市特征,同时,落日黄昏、金字塔、骆驼群作为强烈的地域特色,已经深入人心,它们是我们提炼出来的埃及最具特色的城市要素,而建筑的形态最终如果能体现这些要素,无疑将体现了城市,从而形成建筑与城市的对话,这种对话会使建筑最终容易成为城市的名片,这是绝大多数建筑作品所希望做到的。
3、理念要素:
由于整个地块的部分用地已被医院使用,这使得基地被切割为不规则的形态,考虑到未来开罗国家博览馆将与新建博览城之间具有良好的空间联络和便捷的步行交通,我们将会展中心的位置顺应基地的斜线而布置在西侧,会议中心布置在基地东侧,这使得整个会展功能部分与开罗国家博览馆之间形成了一条轴线,这条轴线连接了salah salem公路和原博览馆,从而形成一条纵贯基地的步行空间,步行空间的北侧是城市未来的地铁站,人群可通过地铁站进入新博览城,并便捷通畅的到达老博览馆。
通过一条轴线的出现把不规则的地块划分为若干三角形,形成了三角母题,这使得几个建筑变得有机起来,自相似形态使整个建筑群产生了共鸣,并互相之间出现对话,也正是由于这种母题的不断重复,使建筑群呈现出一种连续感和流动感,这与提炼的城市要素——沙漠的自然状态取得神似。
考虑到本项目的200米超高层建筑在整个区域的标志性,设计中将其布置在基地的东北角,面向最高等级的城市道路,这条道路是机场与市区之间的必经之路,因此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标志性被极大的强化。超高层形态通过形体的变化和材质的对比塑造出一种旋转上升的态势,这种流动感凸显了梦幻般的效果,使其具备了城市地标所应有的感染力,而这种流畅和动感也在积极的去反应城市的特色要素。
从整体看,设计理念取义沙漠的自然形态特点来作为整个建筑群形象的因子,通过建筑形态和建筑材料的组合来塑造沙漠那种极具动感的视觉效果,从而体现出作为沙漠之国的埃及博览馆所应体现的地域特色及与众不同,同时通过屋顶的联络把整个建筑群各单体串联在一起,这些屋顶与建筑的外墙又通过建筑型材的变化使他们自然的结合在一起,这极大的区别了传统建筑屋顶和外墙的关系,从而塑造出强烈的未来感和视觉冲击。
从下图中看建筑群体的有机关系,超高层的竖向挺拔与会展中心的横向舒展形成强烈对话,三角形母题的图案化表达使建筑隐约表达出一幅画面:驼队、金字塔、夕阳西下,这是对埃及地域特色最清晰的勾勒,整个建筑群充分反映了城市要素,从而达到更高层面上的“意”与“境”的对话。
二、云南文化艺术中心
1、项目区位:
项目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基地北侧临城市重要道路广福路,西侧为宝象河,基地东西长650米,南北长330米,本项目与昆明博物馆新馆同处一个地块内,基地距离著名的滇池仅5000米,基地北侧为官渡古镇,东侧为新亚洲体育中心,文化氛围极其浓厚,且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2、城市要素:
云南被誉为彩云之南,七彩云南,七色彩云是大众对云南的美好描述,同时,五彩梯田也是云南最具特色的景观,虽为人工开垦,但由于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表现出的却是自然形成也所无法匹敌磅礴气势,彩云与随山就势的流动图案是提炼出来的云南城市特色要素,而作为云南文化艺术中心这种省级的文化建筑,它所体现出的内涵不仅仅需要文化意义,更需要体现出云南的特质。
3、理念要素:
项目基地呈标准长方形,基地内分为两个部分,西侧为云南博物馆新馆,东侧为云南文化中心,基地三面临路一面临河,文化中心用地北侧为广福路,东侧和南侧为城市规划路,西侧为二期文化广场,与博物馆新馆共用。
由于文化艺术中心与已有建筑云南博物馆新馆相邻建造,二者的对话关系亦变得重要起来。且入口分别位于建筑的西面和东面,因此其在地块内形成了一条明确的东西向的空间轴线,设计中延续此轴线并将文化中心置于轴线之上,以形成二者的轴线对应和空间呼应。为了使整个地块内的两幢建筑更具有和谐性,文化中心的形体我们采用椭圆形式与博物馆的方形相对应,一方一园、一刚一柔更加体现了二者的有机性和强烈的对话感。
理念
本设计中以美丽的七彩云作为形体理念,建筑造型由自由曲线构成,平面为椭圆形,立面则结合门厅及剧场的不同高度,实现由高到低的自由变换,形体曲线一气呵成,由下至上蜿蜒流转,宛如天空一朵浮云,既体现文化中心所特有的动感和自由,又体现了云南所特有的地方风情,建筑材料采用白色陶瓷外墙板,内层设有不同颜色的灯具,在夜晚灯光分七种颜色开启,犹如一道七色的彩云从地面缓缓升起。建筑底部以曲线的形式向内收分,强化了建筑主体的悬浮感,使其更加轻巧,更具视觉震撼力。建筑顶部结合功能开设了天窗,天窗采用极具张力的曲线形式,连续动感的线条与主体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了富有动感的形体效果,這种线条也隐喻着五彩梯田的梦幻曲线,在整个最终形态的表达上,充分体现了提炼出来的城市要素,人们在阅读建筑的同时,也能对城市产生联想,这在二者之间产生了共鸣,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对话。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重要的建筑,都会在最终形态上表达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有的具象、有的抽象,目的是使人们对该建筑本身有一种认知,通过阅读建筑可以产生联想,最终形成精神上的共鸣,而联想则需要两种以上的元素在对应,所以在“意”与“境”的对话文章中,笔者阐述了微观的直接对应和宏观的间接对应,这两种手法需要结合建筑的特征、城市的特征以及建筑所处的环境特征来具体分析,无论哪种手法,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都能为建筑赋予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