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创新”艺术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teran_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是环境教育的主流平台。这一说法已获得大家的广泛认同。如何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提高环境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和环境保护工作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去粗存精、推陈出新即所谓创新。本文从“创新”的角度来审视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创新
  
  环境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伴生物,环境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顺应环境教育需求,200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率先打破传统地理知识框架,拓宽知识结构,增加大量环境教育内容。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可以说地理教学为环境教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我们的地球平均每天仍有140种生物消失;世界森林仍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我们在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同时不妨反思:我们的环境教育怎么了?为什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又收效甚微?答案只有一个——我们的意识落后了,我们的教学落伍了。
  传统的地理环境教育无非是用课本上早已过时的材料由教师在讲坛上讲述,材料是陈旧的,方式是落后的,如此老生常谈效果可想而知。怎样以全新的内容、鲜活的方式让学生去了解环境问题、去思考环境问题,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创新”。也只有创新才能使环境教育再上一个台阶,取得更好的实效。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的今天,环境问题的发展变化是非常迅速的,现实生活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着新的信息,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时,仅限于地理课本中的环境知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也不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和理解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动态。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多元化的环境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并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信息来学习和探索。
  
  二、教育方式的创新
  
  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要因时因地而导,解决环境问题的重点和方法也因时因地而异。由此可见,环境教育的结论应是开放性的。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得出完全一致的看法,而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再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最后得出一个或多个较为合理的结论。这种过程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地理学科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有效地进行环境教育:运用录音、电视、电影、录相、幻灯、投影、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等,在课堂教学中增大教学容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讲授地震时,先通过影像资料再现当年唐山地震时的情景,再引导学生讨论地震的成因、灾害的形成及防震减灾的措施等,有效提高了环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施性。通过教学手段的革新,使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都大为扩展,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四、课外活动的创新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如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开展以环境为主题的演讲会,抓住“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等纪念性节日利用黑板报、广播站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在校园内建设“环境保护监督岗”等,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五、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
  
  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组织学生开展气象、水文观测、地质野外考察,开展当地人口发展、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地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要求学生写出总结或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为了加强学生以土地资源的理解,我们组织了学生对三乡镇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乡镇土地资源锐减,耕地遭到极大破坏乃至几无可耕之地的局面,使学生牢固树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观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资源利用现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保习惯,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中去。
  
  六、专题知识讲座的创新
  
  环境保护的专题知识讲座,系统阐述某一方面的环境知识,包括其概念、内容、对人类的重要性、当前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解决的措施等。仍由地理老师主讲未免有老生常谈之嫌,学生未必有兴趣。邀请有关专家或环境管理人员做有关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及资源如何利用、环境如何保护和治理等方面的报告,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方法和措施。
  创新是教学艺术的灵魂,只要我们思想上明确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把握创新的灵魂,探索出更多的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形式上、内容上不断创新,环境教育必然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也必然会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528463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
其他文献
近几年,高考开始实施综合能力测试。“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综合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在这样的命题原则之下,一些以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相关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的试题就成了综合能力测试的重头题型。但纵观我们的教育现状,我们的学校课程设置,却依然多头并进。这种做法,把科学知识本来相互联系的链条,人为地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认识到:实施新课程,其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式,注重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努力使数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信心和能力,使学生全体都能够真正学有所得,为学生将来的良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笔者的体会是:实施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努力做到“五个新”     一、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着重于对人文教育的倾向,把教育的主体转向于学生身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天性”的张扬,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最为有效地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知识。物理教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科学,其“生本需要”更加强烈和更加有意义,将生本教育理念“植”入物理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张扬学生学习的“天性”,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本教育 理念 物理教学    “教育走向生本,教
期刊
2005年4月下旬,我参加了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湖南省中考命题改革培训班”。培训的内容是丰富的,有专家讲座,有经验介绍,讨论很热烈;采取的培训形式是多样的,有集中的、有分散的,交流很充分。但如果忽略细节后,整个会议似乎都是围绕着“怎么教”与“怎么考”展开的。  初中毕业时的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与高考
期刊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教学和图书馆管理工作实践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所有活动的动力。小
期刊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的45分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想到完成教学内容,而应该考虑学生是否能参加到学的这个环节中来。可是由于诸多原因,不少学生对学习物理感到吃力,慢慢就演变为厌学,提不起兴趣,甚至到放弃的地步,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兴趣”这一个问题,我认为根本上要从“要我学”变为“我要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教师培训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纵观各地培训的情况,不免让人为其培训质量担忧。    一、教材老化    时间已是2006年了,然而很多地方要求教师购买的新课程培训教材都还是2000年到2002年出版的。如:《走进新课程》是2002年版,《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是2002年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为2000年版等。这些教材对于转变教师的观念,树立新的学
期刊
今年寒假,笔者到花垣县长乐乡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通过对该校部分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调查访问,对该中学的教育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长乐乡中学的教育现状    长乐乡中学地处花垣偏僻的长乐乡,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和发达的地区相比,教育事业相对落后。    1、办学条件极不理想  随着“普九”工作的不断深入,该校的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但该校现有的教
期刊
集体舆论是一个集体中部分乃至全体成员,通过公开或不公开的方式,所表达的他们对事物共同持有的看法。实践证明,在一个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正确的舆论能否确立是十分重要的。    一、健康的集体舆论的特证    1、是非清楚。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时,是非界线必须鲜明。譬如,在学生中必须明确:损害集体或他人利益就为“非”,维护集体或他人利益就为“是”。  2、是非界线要有原则性、思想性。在学生中,用
期刊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化学知识的任务,还有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任务。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要使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  【关键词】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 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十世纪的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地球环境的破坏越来越趋严重,越来越受关注,环境问题变成了全球性的课题。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前不注意环境保护,改革开放后环境保护滞后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