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工作职责除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健康成长外,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也是班主任的义务。现结合笔者近年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大家。
  一、换位思考——给留守孩子充分的关爱
  近年来,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基本上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一次,相当多的家长外出打工只有在麦收和秋种才匆匆返家一次,他们单纯地认为孩子跟爷爷奶奶在家里,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却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这些子女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上网吧,打架,甚至走上极端。
   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紧张,教学超级大班存在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常常被遗忘在某个角落里,对这些孩子,我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说的那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的错误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每学期初,我都要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家访,了解他们的现状,然后对症下药,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我充分利用常年住校的便利,用课前饭后的时间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适时给与帮助和疏导,让这些孩子轻装前行,防患于未然。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肯定。
  二、科学管理——让学生在民主和竞争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上,我积极协调师生间人际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我恪守科学的师道精神,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通过民主管理班集体,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的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级日常管理上,针对农村学生依赖性强,主人翁意识淡薄的特点,经过学习,摸索,我实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将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渗透在班队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独立性,自立性等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让他们做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解家里的开支情况,体谅老人的辛苦。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班级的组织纪律,各项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管理和组织,我班的各项工作均有学生讨论执行。如班会由班干部主持,我只旁听,最后做总结。春季运动会由体育委员主持,学校的歌咏比赛让文艺班长带队。尤其是“我爱我的班集体”主题观摩班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踊跃参加,既锻炼了个人的能力,又展现了学生风采。本届学生魏红帅,个性很强,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为了培养他的自主自立能力,我让他当值周班长来管理班级,他不但把班级管理得很好,而且自己进步很大,现在进入县一中,任全面班长。
  在工作中,我着力培养班委成员克服依赖老师的思想,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大胆工作,出问题老师负责,因此班委会工作起来很有魄力,管理班级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处处事事有人管,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上进,比学赶超的好风气,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三,强调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教书与育人并举。我比较注重在课堂上和社会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因此我经常组织以“公民道德”“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寓教于乐,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爱国先爱家乡,利用周日组织学生参观我村的“平汉战役纪念馆”,回来后我组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相声,歌曲为形式,在学校开展“知家乡,爱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村里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学生既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培育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宽严相济——让后进生在和谐与鼓励中得到教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部分学生表现不佳,有部分学习成绩落后,面对这些学生,作为教师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我始终相信:“后进生是有待提高的学生”,是能够转化的。新学期的第一天,村主任的儿子王建仗势欺人把我班三名学生打跑,校长让我处理,我当着村主任的面狠狠批评了他,王建不服要求转学,我直言不讳:可以,但必须请回被打学生,做深刻检查后才行。接着我又说:“假如你遭遇到今天情况,你会善罢甘休吗?”待他冷静下来后在他爸爸的教育下亲自登门向三名学生道歉。我班的制度是:犯一次小错误,得为班上做三件好事弥补。王建要留下来必须做十件好事抵消。因为知错明理,王建干得很欢。很多人问我用什么招数才使这个顽劣的孩子发生转变的。我说:“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宽严相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付出得到了同学们的回报,他们用优异的成绩,良好的班风践行着上进的诺言。也实现了个体的发展和班级的和谐。“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班主任的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他文献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 邹声文)在第26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9日下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看望慰问师生员工,实地考察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并亲切接见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教育系统先进模范代表。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素质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胡锦涛特意前往这所中学,重点考察了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学校管理包含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的管理,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学校管理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确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是取得显著成效的根本。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我校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学科教师分配不均衡,教师教学
期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一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提出来的。  在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以前,长期以来流行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主流观念是排斥市场经济的。这种主流观念导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由竞争时代的无政府状态进行的深刻的批判。  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
期刊
【摘要】教学中的朗读运用为职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语文技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文对此进行探析,通过让学生对语言文本的朗读来感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获知能力。  【关键词】朗读职高语文教学    西方哲人莫里斯说:“人类的文明史是依赖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语言在整个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作为语言教学工作者,无疑肩负着一种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
期刊
【摘要】电工技能训练是一门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强的基础性课程,实践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必备环节,也是职业教育办学特点所在。要使职业学校学生得到较好的培养,应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其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尤为关键。  【关键词】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提高    技能训练教学是职业中学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
期刊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要适应这个社会,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企业家洽谈生意,推销员推销产品,公务员就职演说等,凡是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者,成功的可能性较那些口笨舌拙者要大。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基于此,提升口语水平是当前语文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有着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同等重
期刊
【摘要】目前,学生的厌学情绪逐渐增长。为此,笔者对乐清部分学校进行了调查,以期对这一现象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还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认真分析了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消除厌学情绪的具体对策,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三学生厌学情绪教育观念    随着年级的不断攀高,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在增长。尤其是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初三学生出现了较严重的厌学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分别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成为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就语文课而言,多媒体教学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契机,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新思维,因而备受语文教师青睐,语文课堂因此呈现出崭新的气象。然而,勿容置疑,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阴阳互生,利弊共存,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会产生极为显著的效果,运用不当也必然会带来相应的负面作用。所以,在多媒体教
期刊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谨记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句话,并效法于我的教学中。下面是自己践行中最深切的感悟。  感悟一:“赞美”是线,能牵出成功的彩虹  老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活泼可爱,学习劲头就越足。班上的李栋同学是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我平时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就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节内容中特别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要求是针对以前以教师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把一篇作品用“手术解剖式”的繁琐分析致使作品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是对“以教师分析为主体”的陈旧课堂教学模式的纠正,从而使语文教学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良好语感的培养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