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上的传承与发扬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传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课堂体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美术教育与传统节日融合在一起,综合文化特色和节日氛围让初中生发现美术学科的学习乐趣,将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增强艺术实践魅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术课堂;传承与发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232-01
  【案例背景】
  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传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课堂体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美术教育与传统节日融合在一起,综合文化特色和节日氛围让初中生发现美术学科的学习乐趣,将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增强艺术实践魅力。
  剪纸艺术多是与岁时节令、生活礼仪等多种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剪纸艺术在端午节中也有非常特别的表现形式,本文从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入手,分析剪纸艺术与端午节的结合如何优化初中美术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案例内容】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背景,使得学生深刻地理解端午节的含义,对课堂后续的环节和内容有更多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以使用如下的语言进行端午节起源的介绍“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每年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是夏季中最为重要的节日,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还有其他的说法端午节起源于伍子胥、孝女句曹娥,还有说是为了纪念勾践的操练水师等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大家更熟悉的屈原,无论节日的起源如何,后人采用庆祝端午节的形式是多样的,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等,北方使用吃鸡蛋、挂露水、挂艾蒿、贴剪纸的方式进行庆祝,端午节的民俗是为了缅怀先人、避邪驱毒,在这一传统佳节,流传着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我们今天在美术课堂上也通过学习剪纸艺术的方式来了解和认识端午节中蕴藏的艺术形式。”
  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会对即将要接触的剪纸艺术有一定的认识,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端午节联系在一起,强化对于端午节的认识,多数的学生认为“端午节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对屈原的生平并不了解,也只认为端午节只有吃粽子这一个庆祝的形式。”,教师通过多种剪纸艺术的展示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并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剪纸艺术品的展示。“在北方,端午节期间百姓会将牛形剪纸张贴在大门的门槛或者是大门下方帖一对黄表纸或金纸剪刀,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元素契合,利用牛形的形状祈求农作物成长,在古代牛形可以用来震慑水患,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牛形的剪纸,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将完成好的作品带回家中,为端午节带来家人平安。“,接着教师将端午节特别剪纸的制作方法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分解,并在现场为学生演示,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制作和讨论。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总结教师讲解的关于端午节的文化知识,彼此之间讨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期间,教师指导学生手工制作不足的地方,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商标、图案与我们本节课遇到的剪纸图案之间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呢?虽然我们的生活与网络、电视、电脑以及智能手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古老的民俗艺术、民俗文化也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大家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思维联想,创造出更多的剪纸图案!”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会联想剪纸图案与生活中商标的异同点,由此在制作剪纸的过程中思考相关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在课堂上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强化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热爱和认可。
  【案例反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华民族有伟大的文化宝库,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成长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教师在美术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兴趣,借助传统文化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性格,使得学生强化对文化的认知,强化对于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喜爱。
  为此,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民俗节日融合在一起,设定课堂进行的主题,让学生围绕既定的主体按部就班地实践动手,借助端午节等民俗节日的形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除了内容方面的更新和创造,教师还可以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课堂形式的丰富,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影音资料,介绍传统文化背后蕴藏的故事和历史,通过多种材料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运用灵活的头脑去体验和认识端午佳节的艺术形式,识别生活中艺术图案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自我的生活阅历,为今后的艺术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美术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的因素,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之间增强交流,在师生之间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建设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美术课堂进行的更加顺利,在彼此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设计火花,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创作灵感,从而对美术课堂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为今后的审美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教师也能够找到更适合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方式,优化美术课堂的设计和讲解的内容,因材施教,做好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强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提高,有效提高初中美術课堂的质量,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的体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继承中华民族的优化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石晗.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探讨[J].管理学刊,2008,21(2):118-119.
  [2]杨美华.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7(1):150-152.
  [3]雒刚.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248.
其他文献
摘 要 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主张以关心为核心来组织教育,诺丁斯认为,关心视角下的道德教育包括: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它对于建构关怀型德育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亲其师则信其道”要建构关怀型德育师生关系,教师树立榜样是前提。尊重学生、关注差异、平等对话是构建关怀型德育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教学和学习中形成师生民主合作的实践模式是构建关怀型德育师生关系的方法与途
摘 要听说能力是英语学习中学生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因而在听说课中应用情境教学这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真实;逻辑  中图分类号:V241.4 34,B0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082-01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听说读写能力的具备对学生能熟练使用英语至关重要。全球化的发展使英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传统英语
摘 要趣能引学,趣能导学,趣味教学是小学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所以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学效率不高,更多是因为教师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想象力、探究欲望的发挥,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学科魅力,学习的有效性自然不高。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存在的教学问题,以趣促学,构筑高效课堂,以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摘 要《指南》下如何利用餐后环节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目前众多幼儿园最易忽视也是很多老师最经常抱怨难组织,纪律差、不知该教幼儿什么的时间段,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以大班幼儿餐后活动环节的实践研究策略为例,来阐述教师如何抓住这一环节的教育契机,为幼儿创设语言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条件,让餐后故事能真正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餐后活动;教育契机;游戏化;语言能力;大班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发育成长和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情绪控制;培养;快乐情绪  中图分类号:G616,A,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2-0044-01  拥有良好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重
摘 要“抽屉原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必须对抽屉问题发起挑战。经过几轮的教学,我不断总结,对这块“硬伤”给予更多的关注,关于此内容的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我认为,关于“抽屉问题”的教学,只要把握好问题的节奏,就能使课堂出彩。  关键词抽屉原理;小学数学;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小学是塑造儿童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德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无法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则可能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正常的课堂教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的第一引导人,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因从生活实践需求的角度出发,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班级文化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手段以及以身作则来展开小学班级的德育渗透工作。  
摘 要 新课改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应贯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工作,并把其作为新课改的重要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立足于核心素养内涵,建立健全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3
摘 要 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是在初中形成的。因此,在初中生的教育過程中,尤其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德育教育。“文道统一”是初中语文主要强调的,各个教育领域都有涉及。所以,把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他们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有利于初中生的道德意识和观念的形成。本文主要研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中,结合现在初中生德育教育的现状,说明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
【摘要】本文在分析网络文学对女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基础上,从网络把关人、女大学生自我反省和科学引导三个层面简述如何帮助女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关键词】网络文学 女大学生 婚恋观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以及网络文化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因素。  1.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