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 倡导实效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10474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笔者在最近的一些听课活动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动不动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于是本人做了一份量表统计:
  分析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透视出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学科特点模糊化
  “辅助”一词,在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从旁帮助,辅助性的、非主要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能因为在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越现代越好。不管学生是否需要,是否与文本有充分地接触,就剥夺了学生读书、思考、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中难以寻找到老师深入研究教材,体现语文学科或是不同课型特点的痕迹,难以看到学生潜心阅读、深入揣摩、静心品味的过程——朗朗读书声没了,品词析句没了,理解感悟没了,积累欣赏没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没了。一句话,语文学科的特点没了。这样舍本逐末、颠倒主次的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2.学生思维简单化
  网络系统拥有许多生动、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教学信息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在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一遇到重点或难点,老师立马采用信息技术来突破。在学生还没充分感知课文,与文本还没来得及多接触的情况下,就让媒体提早出现在学生的视线中。不可否认,美轮美奂的画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但这些画面过早地出现一定程度上也起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形象的东西代替了文字,进而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想象和独特体验,特别是限制了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补充。于是学生依赖媒体创设的情境,而让自己的思维、想象处于简单封闭状态。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之一,对语文教学所能起到的辅助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并不是所有课文的教学都需要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即使需要,如果时机把握不准,也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案例描述]
  众所周知,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让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发挥多媒体的最大作用,并让传统语文教学的学习更加高效。因此,如何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的能力,成为本人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是本人在今年听《清澈的湖水》一课中截取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
  师: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去过的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吗?
  “我!”“我!”“我!”“我!”孩子们把手伸得高高的,阶梯教室的台上一阵骚动。
  生1:我看到了凶猛的老虎。
  生2:我看到了长颈鹿。
  生3:我看到了背上驮着两座山的骆驼。
  生4:我看到了屁股红红的猴子……
  师:有个小朋友也去秋游,她拍下了一些照片(多媒体出示),谁来说说这里的美丽风景?
  生1:这里的海水蓝油油的。
  生2:这里的云雪白雪白的。
  生3:这里有绿油油的树。
  生4:这里的湖水清清的。
  生5:这里的湖水湛蓝湛蓝的。
  生6:这里有清澈的湖水。
  片段二:
  师:咱们先跟着小洁来欣赏美丽的山石吧。(多媒体出示带有背景山石图的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读完了同桌一起在图上找找这几块山石。
  学生自由读书,教室里顷刻间满是朗朗书声。片刻间,书声渐渐轻下了,孩子们凑着脑袋一起,兴奋地指着书上的插图:“那块是正要跳起的青蛙!”“我找到雄鹰了,就是这一块。”“石兔,石龟在这里。”
  教师先请两位学生读这个句子。然后请孩子们说说发现这个句子的什么秘密。
  生1:这个句子里把山石都想成了小动物。
  生2:作者把小动物怎么动也写出来了。
  师:是啊(指着多媒体画面),这块像——(生:正要跳起的青蛙),这两块——(生:像正在赛跑的石兔,石龟),这一块——(好像展翅要飞的雄鹰)。山石一块接一块,点击屏幕,在句子后出现“高处的山石像(),远处的山石像()。”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发言。有的说,像一只正在火山旁睡大觉的剑龙,有的说像一座五指山,还有的说像一只猫戴着皇冠,像一条正在爬行的蛇,想得最有趣的是其中一位小朋友,当他说出“远处的山石像医院里的心电图”时,把听课的老师都逗笑了。
  师小结:山石真是各有各的特色,千姿百态,难怪小洁看得入了神。
  [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在搜集和处理信息、形象生动地展示作品、拓展学生视野、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使用的普及,这种作用将日益重要。但是,许多教师不知如何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技术。教育专家认为当前应该走出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的误区,倡导追求教育教学实效。如何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作用呢?纵观以上几个片段,笔者以为必须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引下进行有效的设计,寻求最有效的策略:
  1.适度——“好钢用在刀刃上”
  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多媒体技术。教师设计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学生真实的需要。而预期的作用应该是:对学生有真实的意义——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求,最终使画面有了新的意义、新的形象,使学生的语言有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2.适时——“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出发点是好的,但教师必须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阅读首先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好的语文课首先应该给学生联系实际解读文本的自由。不可否认,美轮美奂的多媒体画面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但多媒体画面过早地出现一定程度上也起了先入为主的“作用”——形象的东西代替了文字,进而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想象和独特体验,特别是限制了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补充。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媒体的出现必须把握好时机。
  “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这句话在信息技术整合的今天,我们仍应积极地倡导,并且身体力行。适时适度运用信息技术,追求实际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定会发挥出它最大的功能。
其他文献
[摘要] 习惯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不懈。  [关键词] 学生 习惯 养成    有谚语曾说:“播种意识,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而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这是我当班
期刊
[摘要] 中学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努力投身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力求取得又好又快的教学效果,而端正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态度则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紧贴生活 写真 写小 写新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中学作文教学还是举步维艰,随便做一个小小的调查都会发现,不少学生对写作存有畏难情绪,一个班里乐于写作能写好作文的學生只有寥寥数人。笔者认为,要想扭转学生写作的被
期刊
[摘要] 笔者探索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引导教学,用合理的构想引领教学,用新颖的案例引路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 文学作品 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往往重视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课堂的动态生成,
期刊
[摘要]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需要完成一种蜕变:舍弃一种思想,使之变得简单清纯;整合一下教学内容,使之变得简单易学;开放一些教学空间,使之变得简单易教。如此,语文课方能轻装上阵,因为能由简单至复杂是一种进步,而能从复杂到简单,则是一种升华。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简装版” 学生    一队行于沙漠,众皆步伐沉重,唯一人快乐地走着。人问:为何如此惬意?其笑曰:我所携最少。此时,第六感是
期刊
[摘要] 现在很多教学由传统的“重预设,轻生成”演变为“重生成,轻预设”,片面强调生成的动态性而忽视了预设的基础性。其实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僵化的,而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只有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如何让两者和谐统一,笔者认为如果在预设时能做到科学性、灵动性、生本性,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催化生成,使两者相辅相成,从而达成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 科学性 灵动性 生本性 预
期刊
[摘要] 学生中大量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正确的教育方式去解决,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采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逐步开启学生的心灵。只有正确应用技巧与方法,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信任 倾听 赞赏 批评    “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思想的启迪,是灵魂的涤荡,是人性的沐浴,是人格的唤醒,是希望的激发。”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能够走进学生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效课堂”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追求。本文以《〈论语〉选读》教学为例,论证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高效课堂”的实现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师素养 “问课” 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是指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一节课内最有效、最优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在知识涵养上有超常收获,并在道德人格方面获得突
期刊
【摘要】校外音乐教育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平衡身心发展,丰富人生体验的最佳途径之一,不能简单看成是某一音乐技能的学习。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就像学习工艺、书法、手工、绘画等,目的和心态标准都是一样的,是为了充实生活内容,促进身心发展。如果学习最后成为炫耀、攀比的工具,就背弃了初衷,对孩子的发展也起不了积极作用。家长要理性地培养孩子,应该懂得成长的自然规律并遵循它。  【关
期刊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生活世界整体性的体验和感悟。该课程理念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少先队体验教育的结合找到了生长点。整合的有效实施,在提升少先队体验教育成效的同时,必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少先队体验教育 整合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
期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的第68面有一道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题目:把两张边长分别为6cm和3cm的正方形纸片拼成右边的图形,求所拼成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如右图)。这一内容安排在“面积”单元学完之后,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备课时,笔者把问题改成“求所拼成图形的面积”。对于求面积,笔者认为,三年级的学生小,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又是第一次接触组合图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