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地理思维建模在高考复习中的应用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9890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理高考复习教学中,由于“题海战术”的广泛应用,不少教师将所谓的“答题模板”奉为圭臬,企图以此“包打天下”,实际情况却是事与愿违。本文以“山地地形与大气运動关系”为例,通过构建地理思维模型,并以此方法解析系列高考试题,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最终摒弃“答题模板”达到“知识活化”“能力强化”“素养内化”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建模;山地地形;大气运动
  在地理高考复习教学中,由于“题海战术”的广泛应用,不少教师将所谓的“答题模板”奉为圭臬,企图以此包打天下,实际情况却是事与愿违。这是因为当前的高考试题尤其是综合题,情境材料新颖,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生产实践或最新科研成果;设问角度巧妙、层层递进、不落俗套;编制的参考答案科学、合理、逻辑关联性强,有一定的进阶性。试题侧重于对学生地理素养的考查,而非简单考查知识的记忆与复述,生搬硬套所谓的“答题模板”不仅无法达到应试的要求,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考复习中摒弃所谓“答题模板”的同时,应当多构建地理思维模型,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最终达到“知识活化”“能力强化”“素养内化”的效果。
  如何才能在高考复习中实现这一目标并且通过纷繁复杂的高考试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建模能力?笔者以“山地地形与大气运动的关系”为例试着加以剖析。
  一、“山地地形与大气运动关系”思维模型的建构
  2020年,一位网友在微博晒出一张飞机上航拍的秦岭的图片(图1)并配文字: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该条微博迅速登上热搜,很多网友回帖称此类现象在很多地方也有出现,如昆明四季如春,而冬季的贵阳却是阴冷潮湿,这其中就有乌蒙山的作用。中国气象局为此专门回复,解释了秦岭对冷(暖)空气的屏障作用,分析了图片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秦岭的海拔高度对冷空气南下和暖湿气流北上都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同时冷空气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移动到秦岭时也消耗了“元气”,所以实力不够强的冷空气“走”到这就没“后劲”了,就算有“耐力”比较强的冷空气,奋力翻过秦岭之后实力也明显削弱,因此造成秦岭“挡”住冷空气的现象。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气都可以被秦岭“挡住”,遇到强冷空气来袭,还是可以“破关”过去,影响到我国南方地区。一般来说,山脉阻挡干冷空气并不会出现如照片一样“泾渭分明”的现象;相反,当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则会在一侧出现暖气流抬升形成云,而另一侧气流下沉出现晴空。最后,借此纠正网友的错误,即有云的一侧是暖湿空气而非冷空气。
  从网友的发帖与中国气象局的回复中可以得到重要启示,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的背后往往都蕴含着科学原理,能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就可以构建此类现象的思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迁移应用[1]。所谓地理思维建模的过程就是将地理现象抽象化、生活经验严谨化、地理解释科学化、地理表达可视化。结合中国气象局的回复和所学知识,可以将山地地形与大气运动的关系建立起思维模型。即当盛行风风向与海拔较高的山地之间为垂直或接近垂直关系时,山地对冷空气具有屏障(阻挡)作用,背风坡较为温暖(图2);山地对暖湿气流具有屏障(抬升)作用,迎风坡一侧云雨较多,背风坡一侧干燥少雨(图3)。
  从历年的高考真题发现,有关山地地形与大气运动关系的试题频频出现,笔者利用山地地形与大气运动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型,将试题分为四种情况逐一分析。
  二、基于“山地地形与大气运动关系”思维模型的高考试题分析
  1.看得见的山,看得见的风
  例1.(2009年高考上海卷地理试题第28、29小题)阅读日本河流示意图(图4),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2)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解析:第(1)题,图中呈现了地形和大气的运动信息,其中山地分布及走向、冬(夏)季风风向一目了然。图中可见夏季风风向为东南风,来自太平洋,为暖湿气流,风向与山地地形基本垂直,依据山地地形与大气运动的关系模型判断,夏季太平洋沿岸位于山地迎风坡一侧,降雨充沛,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沿岸处于背风坡一侧,气流下沉,雨水较少。至于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较为紧张,这与用水需求量大有直接关系,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第(2)题,根据山地地形与大气运动的关系模型,影响日本的冬(夏)季风均来自海洋,分别是日本海和太平洋,冬、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在山地迎风坡一侧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但在背风坡一侧,气流下沉,降水较少。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那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均处于雨影区,因此降水较少。
  2.看得见的山,看不见的风
  例2.(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第37题(1)小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5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①要调动和运用所学的有关全球性大气环流分布规律的知识来推知当地的盛行风向;②依据图中等高线分布信息来判断山脉走向和相对高差。根据当地的经纬度位置及所学的大气环流分布规律,可知该半岛位于东亚季风环流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再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半岛山脉大致呈南北向,与季风风向基本垂直,依据山地地形与大气运动的关系模型,可以推断:受山地地形影响,山地两侧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具体来看,夏季半岛东侧为迎风坡,降雨丰沛;半岛西侧为背风坡,降雨较少。冬季半岛西侧为迎风坡,降雪丰富;半岛东侧为背风坡,降雪较少。另外再根据纬度位置及地形高差大等信息,可知该半岛气候垂直分异较为明显。   3.看不见的山,看得见的风
  例3.(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第4~6题)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6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①并列排布
其他文献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无法替代,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的阅读如果不能得到充分地尊重,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就无从谈起。个性化阅读作为展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
为了实现高效电能变换以并网发电,针对并网发电系统中光伏、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输出电压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输入纹波双开关高增益变换器。该变换器在实现电压高增益的同时
语文是一门情感教育学科。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史,我国的语文教学都十分重视朗读。朗读是字音清楚,声音响亮地读、它是将书面语言再现的种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
当直流微电网母线功率发生波动时,混合储能系统能有效维持母线电压的稳定。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通常采用基于PI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算法。但由于内环PI调节的滞后性,会出现动态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感受化学的魔力,理解化学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学校里学到的丰富的化学知识,通过观察和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的浪潮席卷全球,对现代社会造成不小的冲击。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走进校园,成为年轻且富有活力的新型学科。设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
铝电解电容器的耐压、容量、使用温度和寿命等主要参数影响车载充电机使用效果,从耐压、容量、使用温度和寿命等方面介绍了车载充电机滤波用铝电解电容器的选型原则。针对此
从2020年福建省中考地理答题情况发现,学生对地理概念的浅表认知导致涉及地理基本概念的试题容易出错。鉴于此,在地理二轮复习中,应以地理基本概念如“气候”为专题,借助概念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化学教学最佳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加大对学
高中英语阅读作为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高中生必备的英语学习基本技能之一是英语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作为思维图形,思维导图可以更加直观与系统地引领学生发散思维,将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