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不顺从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x03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青少年怎样做人是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然后才是怎样长知识,而怎样做人的教育不同于后者。它不是一种简单的传递过程,它的教育必须建立在青少年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之上,而问题恰恰就在这里,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常感到棘手的问题。学生对思想教育常常表现出态度冷漠、反感和抵触等一些不合作反应,那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应如何看待学生的这种不顺从行为呢。
  
  一、 不顺从行为不仅是一个行为问题,也是一个心理问题
  
  对于学生不顺从问题的产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的意识问题或学生的思想素质差,而应该从学生心理发育过程来看待这一问题。因为上述问题往往是一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也是应该出现的一种现象。这不仅是一个行为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它的客观性远远大于其主观性。当人的生理发育到一定阶段,智慧和思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即当青少年感到自己的能力已经壮大到一定程度时,自我意识也就必然得到加强,所以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就会产生一种摆脱束缚,确立自我的意识,其中部分的自我意识就属于反叛意识。
  
  二、 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也会导致不顺从行为的出现
  
  从少儿成长为青年这一过程,是他们的身体、情绪、性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都越来越趋于成熟的过程,但这些方面又不是齐头并进,协调一致的发展。一般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相对缓慢和滞后,即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也会导致青少年不顺从行为的出现。所谓不顺从,其实就是青少年对外界指令的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也包括机械式的反弹或条件反射式的反抗。对于青少年的不顺从行为,笔者认为可将其分为二大类,即:显性反应和隐性反应。所谓的显性就是当他们的爱好、追求得不到认可,受到限制甚至反对时表现的一种以行为反应不顺从的反叛行为。往往表现为桀骜不驯,当面顶撞或背后破坏、逃学等。其表现一般较易被发现。例2005级高一学生刘某在初中时就爱好文学,经常购书交笔友,自进入高一以来,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当家长及教师发现后对其劝说都无效时,对其的零花钱和来往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到学期结束后,学习成绩仍无一点进步,经交谈后方知她的交友行为一点也没有收敛,为躲避家长和老师,其行为更加隐密,所花时间也更多。像这种不顺从行为上充分反应出青少年在其能力、情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自主意识也愈来愈强烈,对外界的指令的判断和选择也越趋成熟。平心而论,刘某的文学爱好是无可非议的,她的选择也是对的,但是她的这一爱好和选择却与学校和家庭乃至社会的需求相悖。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应该得到肯定和引导,应反思的不是她,而应是教师家长乃至社会。
  所谓的隐性反应即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从学生外表上看无明显的不顺从行为举动,一般难以发现。它往往表现为害怕学习、厌世,干什么都无兴趣,整天委靡不振,甚至有自残和轻生的念头。有时这种心理上的反应会以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如头晕、烦躁等症状。实际上发生隐性反应时其本人一般都无不顺从意识,但这种无意识的不顺从又确确实实地存在。只不过渗透到日常的行为中或自身的生理反应中。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当学生不喜欢某一学科时,课堂上会不由自主地走神,或昏昏欲睡。造成隐性现象的主要外部因素是:现实的教育环境由于受到升学会给自己将来在社会中带来有利的价值观念所支配,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气氛,家人、教师、朋友乃至学生内心的压力与日剧增,而此时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对这些内外压力既无承受能力又无排解方法。当这一压力长时间作用于一个人,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时,心理上的那种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必然会在行为上或生理上作出反应。
  另外,就不顺从行为的两种表现而言,显性反应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积极的一面,因为如果引导得当,将会使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更具活力、更有开拓精神的有用人材。当然处理不妥,则会使部分学生失去自律性,遇事易冲动,并发展为条件反射式的叛逆,甚至对群体或社会造成破坏。而隐性反应由于难以发现,有时学生本人也不清楚,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发育危害更大。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不顺从表现要理智地对待,对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要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分析。平时要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好坏,对同一现象要因人而异,对同一人要因时而异,但对显性反应中明显的违规行为要明确否定,不能放纵,而对有道理的行为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对隐性反应要及早发现,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防止出现极端行为。如2002届高复班学生王某(女)家境贫寒、升学压力特大,平时认真刻苦,但成绩时有波动,故精神状态一直低迷,高考前两个月出现上课就睡觉,测验就找借口逃避的现象,与同学的交谈中,发现其曾流露过不想参加高考,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后通过及时的交谈鼓励,最后该同学高考达大专线以上。这里必须就不顺从行为中的逆反心理加以说明:一般而论不顺从心理是学生自我意识在知识、智力、情感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它存在着一定的理性判断,这种理性在程度上还是浅显的,不完整的,当然它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而逆反心理则是一种机械的反弹,是一种无理性的不计后果的反应,它也很难被进行理性的引导。因此对待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要以理智的态度对待之,冷静的眼光看待之,以科学的方法处理之。万不能盲目抑制,其最大可能是将一种有理性的行为变为无理性的反抗或沉沦,特别是显性行为,因其最易发现,它对群体中的影响也最大,故最受到教师的抑制。
  
  三、 兴趣和好奇心也是导致不顺从行为产生的另类原因
  
  兴趣和好奇心是青少年特有的本性,是他们学习进步的最好的老师和动力,由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违规行为,是学校教育中最常见的不顺从的行为。主要表现是在实验室常违背教师或课本要求和实验规则而自行其是,甚至置安全于不顾,还有在运动场上也会有上述行为发生。
  总之,教师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应首先与学生交朋友,及时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些不正常表现,尽可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达到互通。在学生对教师达到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曲周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对超声作用下,三价锰参与的1,1-二苯乙烯以及取代1,1-二苯乙烯和2,4-戊二酮反应合成3-甲基-4-乙酰基-6,6-二苯基-1,2-二嗯烷-3-醇及其衍生物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规搅拌方法进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能力的增强,对幼儿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现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托付给早教机构,对孩子早期的教育很是重视。如今的早教机构对亲子园课程的设计进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优与良对学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然而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的教育,二者之间在本质上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它不像学校教育那么中规中矩,
幼儿时期是培养个性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对孩子后半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作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必须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根据他们年龄
家园共育在于家庭与幼儿园相互交流、相互配合,致力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体,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本文从两个角度对家园共育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策略,旨在使幼儿
在中国古诗词中存有很多关于酒文化的诗词,像是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月下独酌》、白居易的《劝酒》等,无不展现着中国的酒文化。并且古诗词正在被翻译成外文,所以运用
稳瞄操纵机构是机载装备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本文应用多刚体系统理论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稳瞄操纵机构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对系统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数学模型的
英语广告的翻译传达着公众性的信息。英语广告通常以付费的方式向公众介绍各种服务和产品,其对一项产品的推广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从英语广告的特点出发,浅谈英语翻译的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出(ECAE)方法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自增强挤出,研究挤出工艺条件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材料结构进
以无水乙醇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合成了乙基缩水甘油醚,用乙基缩水甘油醚和β-环糊精为原料,在30%(w/w)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合成了6-(3-乙氧基-2-羟基)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