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彰显生命活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swd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的灵魂,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课文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亲情……。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要注重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语文教学要充分展示语文课文中的显性情感因素。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形象是生动的感情力量的负荷者。”如教学散文《囚绿记》一文时,可抓住末段中的“绿友”一词分析环境与人物特点,让学生“品尝”顽强品质之美。《小巷深处》那善良朴实的养母,通过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学习,使学生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化品位,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七年级课文《小巷深处》是篇闪烁着人文精神的优秀文章。课文刻画了一位善良、任劳任怨,有着拳拳爱心的母亲形象。她收养了一个被丢弃的女孩,含辛茹苦地哺育孩子成长,却不料,长大后的女儿却虚荣忘恩,嫌弃疏远瞎眼母亲和小巷深处贫寒的家。即便如此,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女儿,付出母爱,在无私的母爱的感召下,女儿终于回到了母亲身边……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重点抓住对养母形象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母亲形象入手,体味情感,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在圈划写母爱的句段的基础上,请学生深情朗读、仔細品味,体会母爱伟大感人,理解文中母亲的高尚品质;而后请学生联系自己与父母相处生活经历谈体会,受到教育。这样,从对文本人物关注、学习,感受到文本人物情感,再到联系自己生活,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高,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人文精神,使学生能自然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感情氛围,领略课文中蕴涵的美好情感。
  二、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高尔基曾提出过“文学即人学”的命题,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在学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时,将受到“弗受”“不屑”的人格尊严的影响,将语文教育融入人格培养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凡是语文教师都知晓屈原忧愁幽思,忧国忧民,可与日月争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甘为孺子牛”等许多名人志士高尚的人格,但如何将这些名人志士的健全人格让学生也受到熏陶呢?笔者认为,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学生创造性人格的重要内涵之一,它包括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等。如在教学《邓稼先》一文时,通过了解百年屈辱的历史,拔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邓稼先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精神,以此为契机,学习邓稼先为人忠正,为国忘我的民族精神。在文章最后,激发学生情感,请学生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年写一封公开信,表明中国青年对战争的立场,表达中国青年对和平的呼吁,这样一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三、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应兼顾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康德早在几百年前就告诉人们:“能震撼我们心灵的,除了头顶繁星闪烁的夜空,还有深藏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道德教化产生了文明,人类的审美情感是赞美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语文教学肩负着净化心灵,弘扬文化的历史重任。一位智者曾说过:“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笔者在教学《天净.秋思》一文时,先放了琵琶独奏曲《忧思》,那凄美幽怨的曲调本身就是一段故事,再配以多媒体画面——“荒野幽径图”,学生听了后立刻有了“断肠人在天涯”的共鸣,课堂上设置作业:1、想象全文中有几幅画面?本文的主人公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2、他会是什么身份呢?3、请你以画中人的身份给家里人写封信。结果那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激动又酸楚的状态中,写出了不少感人的信件。情感、想象,构成了绝佳的审美效果。在课堂上,审美的关键就是让学生面对问题大胆而有创造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激情飞扬,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悉心关注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才能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工作艺术高超的教师必须具有一颗爱心,教师的爱心就是热爱学生的心,爱是现代教育的第一法则。没有爱便没有现代教育,没有爱便没有真诚,因此没有爱的工作艺术是“骗人术”,教师工作艺术的基点便是爱。爱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要让师爱遍撒每个角落,用真爱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让学生的心灵就像露珠一样美丽,晶莹透亮,从而光芒四射。  【关键词】露珠
自从“齐天大圣”孙悟空帮助师傅唐僧取到真经被封为“斗战圣佛”后,他又返回家乡花果山,从此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可是时间一长,孙悟空就觉得实在是无聊至极,就想到外面去闯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聋校的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把教学工作的重点从强调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转移到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从强调学生的“学会”,转变为强调学生的“会学”,“教,是为了不教”。  【关键词】聋校 数学 创新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均受到了科技革命,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使得各国政府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以应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
学位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是由于自已与他人比较,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不满、愤怒等复的杂情绪。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这虽是诸葛亮的一个计谋,但却暴露了周瑜的内心充满强烈的嫉妒心理。是人都会嫉妒!当今世界,社会变革急剧,信息传递迅猛,人际竞争激烈。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学生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并且嫉妒的范围也是很广的,包括嫉人、嫉事、嫉物
期刊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随着人类的发展,反映人类进步状态的文明也一同发展,并显现出不同的發展阶段和水平。但不论在哪一区域和哪一阶段,构成文明有机系统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少的,现代人要懂礼仪、讲文明。  1.讲文明  在人类和人类文明史上,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什么地域,构成文明的要素都必须包括物质文明、人本文明、制
期刊
自2003年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开始实施至今,自主招生政策就一直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政策的研究和评论较多,但是从高中生视角的研究却重视不够。高中生是高校自主招生的当事人,只
陶艺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教育活动,陶艺教育也被公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在陶艺活动中自发的运用塑造技法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往往不受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束缚,也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可以在陶艺活动中,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说幼儿是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他们对于与他们生活相关、与他们理解水平相近的语言,持有
期刊
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前中国政府改革的重要举措。服务型政府是以为公共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于要改造原有的传统政府,打造新形式的政府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