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开展审美教育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763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和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材;美育教学;教师学生审美
  
  什么是美育?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
  在语文审美教育中,生动的美的形象则是主要的审美媒介。通过它,语文审美教育才能很好地发挥效用。这里既有进入语文课文范围内的五光十色、多彩多姿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也有语文独有的语文美。如汉语言的音乐美,汉字的形象、意志、文章的结构美、意蕴美,特别是文学作品中塑造的鲜活灵动,呼之欲出的生动形象,更是语文独有的美的表现。
  
  1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师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和语文理解、表达能力培养的主要教材。教材中编选了许多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名文佳作,有的文章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些文章形象、生动,学生爱看,又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课文中多数是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语言艺术精品,是施行于美育的好教材。
  1.1 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乐府的语言形式四字一句,再加上诗句的内容催人奋进。积极向上,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诗句本身就具有节奏美和音韵美,能使学生过目不忘,上口成诵。
  1.2 文学作品的结构美。文学作品内容的布局和课篇的构思凝聚着作者的匠心。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以时间为序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将四节诗表达的不同程度的“愁”,层层深入地推进,让读者感受到抽象在乡愁,使其越来越浓,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这种诗的结构美,无疑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愉悦。
  1.3 文学作品中的内容美。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美的内容,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令人心驰神往。如《卖火柴的小姑娘》中的小女孩在大年夜中因卖不出火柴而不敢回家,因饥寒交迫而惨死街头,这样的悲剧美不知震撼过多少学生的心灵而激起学生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马玉祥在烈火中勇救儿童的英勇壮举,能让学生受到阳刚之美的熏陶,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2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审美因素
  
  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育的资源。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注意教学设计、教学手段上的艺术性,不断创造美,不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如教态美、仪表美、语言美、板书美、教具美等等,多方面满足学生审美需要。
  2.1 教师自身的形象美。教师努力塑造美的讲台形象,教师的形象美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服饰美。教师的服饰必须洁净、大方、得体,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要体现出个性。其次是发型,应以自然为美,不要刻意去拉、染、卷。再次,教师面对学生不应板着脸,应给人以亲切、和蔼可亲的感觉,易于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
  2.2 教师的语言美。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时应尽量用普通话交流,避免用方育对话,要杜绝粗话。教师的语言美,还体现在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上,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朗读的重音、语速、语调、感情和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使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2.3 教师的板书美。语文教师的板书设计讲究简明、大方、工整,也会引起美的感受。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应注意字体的选择(尽量用正楷,杜绝草书),简笔画的应用,彩色粉笔的搭配使用。如此精致,色彩丰富,简洁大方的板书设计,也能让学生的眼睛为之一亮,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3 实施审美教育的几种途径
  
  3.1 朗读课文,创设审美的意境。文学的审美特征是运用语言描绘生活场景、事物和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作者的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在分析课文之前,一定要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讀来加深学生对文字描绘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脑中呈现生动具体形象图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能力及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感悟作者在作品中所创设的意境美。
  3.2 以情施教。美育的又一个性质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感情来首先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发展审美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的最后一节时,用充满激情的声调和富有情感的语言,以一系列排比句的优美形式。来讲解表达全诗感情高潮的诗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句情感激烈、气势磅礴的解释语,不仅使学生能更好地领悟高尔基这一诗句的深邃内涵,而且其洋溢情感的优美的解释语本身,也给学生以语言美的享受,美好意境的熏陶,从而达到情和美的和谐统一。
  3.3 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现美、创造美。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学习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
  首先,教师要去发掘,显示各科教学中都存在着的许多美的因素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例如,教《中国石拱桥》一课前,先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各种桥的材料,并把它画在学具上(玻璃板)。上课时,学生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显示:有悉尼大桥、伦敦斜拉桥、南京长江大桥等,使学生感受到这些桥的宏伟气势和现代气息。然后指出,这些桥都只有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而我们中国有一座桥,却有1300年的悠久历史。随即通过多媒体放出赵洲桥的全景:石头砌成,没有桥礅。
  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布置学生收集文中佳句美文;布置教室;让学生创设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设计班上的学习园地,对手抄报进行内容编辑和排版设计。
  总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也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实施美育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包括审美能力在内的整体素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同时使他们运用语言工具的能力得到提高、发展,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和发展。
其他文献
教育是人类文明圣火代代传承的重要途径,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教育只有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性适时而变,才能永葆青春.我们教育者在具体进行教育时,可以采用灵活多
[摘要]刘勰曰:“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于是卢廷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于是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悉。”从这些可以看出古代诗人不仅知道炼字的重要意义,而且身体力行去执行。  [关键字] 炼字;要求;技巧;诗眼;意响    1 炼字的要求    1.1 必确。唐代大诗人杜甫,历来被视为锤炼字句的圣手。杜甫《曲江对雨》中有句:“林花著雨胭脂湿”,因题在院壁,“湿”字被蜗涎所蚀
一、栽培季节根据气候条件,通过品种选择、排开播期、合理的肥水管理等措施,可使白菜周年供应市场。一般按成熟期、抽苔期和适宜的栽培季节,分秋冬白菜、春白菜和夏白菜三类
青岛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语言运用试题:rn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列三个句子改写成符合要求的长句.(4分)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就要求历史课堂纠正过去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切实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1 现代教育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日趋重要    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知识和技术的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语文学习能够培养人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人的交际能力;它还能够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从而提高人的素质。依靠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特别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靠教师学生的读读背背
新课程的实施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每一个中小学教师都面临它的考验。不少教师尽管持有资格证书,但在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面前遇到了强烈的挑战,老方法不灵了,新的又不会,一线的教师们正经受着这一变革带来的巨大震动。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结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学会更新观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新的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教学活动观和评价观。  1.1 新课改要求教师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情感教学。  [关键词]情感者学;角色体验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以往的重智轻情,重知识轻人文的单一道路,重新回到既重智更重情,即讲究知识体系,又注重人文学养的道路上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從情感教学现状、情感
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有感情”地朗读
美是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客观存在.美的事物能引发主体的审美感情,又能对审美主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是理想的个性化的表现.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心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