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是教師提升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从初登讲台,到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名师,都勤于读书,热衷教研,孜孜以求。
教研的方式有许多。广义上看,专题探讨、学术沙龙、课堂观摩、撰写心得和论文是教研;读书看报、阅览教育类期刊也是教研。围绕教育教学,虔诚迈步,只要心有所求,目有所盼,所有的追寻和思辨,都是教研。一线教师,在完成日常繁杂工作的前提下,面对林林总总的教研活动,投身其中,煞是辛苦。然而,如果我们对形形色色的教研活动进行一番整合和规划,将教研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整理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研“路线”,那么,我们的教研就会事半功倍,不但不觉其“累”,而且时时能品得“研”的醉人蜜意。
这样的整合和规划,不妨尝试“三头”策略:抬头探路、埋头实践、回头反思。
抬头探路。抬头探路,就是向前看,向学术的前沿看,向杰出的人物看,向自己奋斗的目标看。学术前沿,是弄潮儿的追梦。关注最新的思想,我们的思维将得到启迪。学习杰出人物,拜读他们的专著,剖析他们的教育理念,探寻他们成长的足迹,我们可以借得他山之石。抬头探路,无论是探寻理论,还是学习名家经验,关键在于遍读之后,思忖之余,不花眼,不盲从,极力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学术王国,实现“采得百花酿成蜜”的探路效应。
埋头实践。世界上最远又最近的距离,是“知”到“行”的距离。探路,是辛苦的。由此形成的学术见解是中性的。此见,是高是低,唯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明辨是非,掂出得失。我们要将“知”浓缩成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再将“理念”“思想”转化成课堂教学具体的“行”,使一连串的具体的“行”生发“自变量”的能效。在与学生朝朝暮暮的教学生活中,观测学生的变化和成长,从而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回头反思。一路拼搏,跌打滚爬。大汗淋漓之后的静思,弥足珍贵。一种教学思想的应用,一种教学策略的采纳,一种教学方法的施行,我们要看实际效果。何处“得”了,何时“失”了,在“中场茶歇”之时,在夜阑人静的安谧中,我们回头反思,看自己心路历程,察学生喜怒哀乐,判教学成败得失。如果我们跳出圈外,试着以他人的立场打量自己的教学现状,以犀利的目光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那么我们既能在成功中走向辉煌,又能在败绩中打开通向光明的另一扇窗,在否定之否定中获取螺旋式的提升。如果我们勤于反思,并诉诸文字,笔耕不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就必然能孕育出一代名师。
教研的方式有许多。广义上看,专题探讨、学术沙龙、课堂观摩、撰写心得和论文是教研;读书看报、阅览教育类期刊也是教研。围绕教育教学,虔诚迈步,只要心有所求,目有所盼,所有的追寻和思辨,都是教研。一线教师,在完成日常繁杂工作的前提下,面对林林总总的教研活动,投身其中,煞是辛苦。然而,如果我们对形形色色的教研活动进行一番整合和规划,将教研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整理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研“路线”,那么,我们的教研就会事半功倍,不但不觉其“累”,而且时时能品得“研”的醉人蜜意。
这样的整合和规划,不妨尝试“三头”策略:抬头探路、埋头实践、回头反思。
抬头探路。抬头探路,就是向前看,向学术的前沿看,向杰出的人物看,向自己奋斗的目标看。学术前沿,是弄潮儿的追梦。关注最新的思想,我们的思维将得到启迪。学习杰出人物,拜读他们的专著,剖析他们的教育理念,探寻他们成长的足迹,我们可以借得他山之石。抬头探路,无论是探寻理论,还是学习名家经验,关键在于遍读之后,思忖之余,不花眼,不盲从,极力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学术王国,实现“采得百花酿成蜜”的探路效应。
埋头实践。世界上最远又最近的距离,是“知”到“行”的距离。探路,是辛苦的。由此形成的学术见解是中性的。此见,是高是低,唯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明辨是非,掂出得失。我们要将“知”浓缩成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再将“理念”“思想”转化成课堂教学具体的“行”,使一连串的具体的“行”生发“自变量”的能效。在与学生朝朝暮暮的教学生活中,观测学生的变化和成长,从而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回头反思。一路拼搏,跌打滚爬。大汗淋漓之后的静思,弥足珍贵。一种教学思想的应用,一种教学策略的采纳,一种教学方法的施行,我们要看实际效果。何处“得”了,何时“失”了,在“中场茶歇”之时,在夜阑人静的安谧中,我们回头反思,看自己心路历程,察学生喜怒哀乐,判教学成败得失。如果我们跳出圈外,试着以他人的立场打量自己的教学现状,以犀利的目光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那么我们既能在成功中走向辉煌,又能在败绩中打开通向光明的另一扇窗,在否定之否定中获取螺旋式的提升。如果我们勤于反思,并诉诸文字,笔耕不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就必然能孕育出一代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