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读懂教材进行有效预习的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tayang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习是课前学习的一种很好的习惯,是高效课堂的前奏,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一环。而数学教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素材,是老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不可缺少的载体,让学生读懂教材就是从读到懂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学生要融入到教材中,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把静态的教材变成动态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读懂教材进行有效预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引导;读懂教材;有效预习;探究
  一、学生预习现状与成因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够重视,或者说是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监督和预习方法的指导不够,使得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低下,难以为数学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1.教师认识不足
  教师对新课程的改革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足,对课前预习的深度、难度大打折扣,觉得费力不讨好,认为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行。其次,教师没有把预习纳入教学计划中,更多的是在出现作业空档期,用”预习”来填充一下。由于教师以及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消极态度,使得教师在作业方式上缺乏研究,针对性差;在事后对预习作业的质量不够重视,督促落实的方法也不到位。
  2.教师要求不明,引导不当
  首先,小学数学以程序性知识为主,老师没有在预习方法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具体指导,学生也难以读懂教材进行有效的预习。其次,在过程中也缺乏检查指导;在课堂上对预习的质量不够重视,没有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测,学生得不到认可,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3.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
  学生作为学习个体,在性格、智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很听话,回家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地预习,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自己学习的难点疑点;而有的学生不会预习,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便敷衍了事,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这样的预习是无效的。有的学生懒惰习惯影响,甚至不预习。
  二、学生读懂教材进行有效预习的作用
  数学教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素材,是老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不可缺少的载体。从实践来看,数学课前学生读懂教材,进行有效预习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预习以课本为基准,通过读教材,深入了解教材,观察、思考、分析、猜想、推理,体会学习知识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和活动经验,慢慢学会利用教材,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从而不断开拓思维,发展智力和提高学习能力。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了解下一节数学课要学习的内容,预知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把自己的思考带进课堂,把自己的问题带进课堂,增强了对新知的期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利用教材预习的方法,就能领先“抢跑”,有助于扫清学習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认识距离,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自主学习品质。
  三、学生读懂教材进行有效预习的措施与方法
  课前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学生会更快进入课堂学习,就会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提出鲜明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深入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并能自主进行数学解题。
  1.明确目标与任务,提高预习质量
  有明确的预习任务,会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必会事半功倍。由于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思路,学生一般不懂得如何安排预习,因此,教师要先为学生确定预习目标,设计好相关的预习任务,让预习作业成为课外作业之一,从而提高预习质量。
  2.合理安排内容,提高预习效率
  学生吸收每天学习的新知识,可以通过布置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几种途径来实施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还要进行有效的预习,若果布置预习内容过多,学生随便应付了事就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因此,预习内容的量一定要控制好。课时预习是课前预习最效的方式,由于一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一般花十到二十分钟完成预习任务,切不可花上几个小时,一看就是几页,那样会抓不住重点起不到预习的作用。
  3.引导正确读懂教材,掌握预习方法
  要想让学生读懂教材有效预习,作为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具体的读懂教材有效预习的方法。
  第一,生活化操作预习法。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设计以生活实践操作为主的预习,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鼓励其应用数学知识去体验、去感受,将“静态”的数学教材变成生活中的“动态”数学。例如,在预习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时,布置学生学习教材,根据自己从家走到学校的路线,画在图纸上。然后,学生经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学会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这个反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对《确定位置(一)》的相关知识也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第二,尝试解答预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让学生在课前去尝试解答例题。让学生在预习中仔细审题,把题目中认为重要的信息圈出来,再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尝试求解,然后再对照课本上的方法进行改进。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尝试解答的预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会审题,快速提取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
  第三,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新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想以前学过哪些类似的知识,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达到预习效果。例如,在预习《圆柱的体积》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回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在这基础上再去思考如何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一来,学生复习巩固了旧知,也降低了学习新知的难度,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系统化。
  第四,对比迁移预习法。在学习数学时,时常要用到“对比”的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将百分数的应用与解决分数乘除法类似问题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更加突出各自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解决关于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第五,合作探究预习法。预习可以采取合作探究式,让学生在读懂教材有效预习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例如,在上《绘制校园平面图》教学之前布置这样的预习任务:学生自由组合,六人为一小组,小组内确定设计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合理分工,实践测量,再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校园平面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再绘制出校园平面图,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了碰撞,数学思路在合作与探究中慢慢明晰起来。
  四、学生读懂教材进行有效预习的检查与评价
  确保预习效果的关键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查与评价。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来看,教师及时对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检查学预习效果的方式要多元化,包括普查和抽查,针对不同教材内容,对象层次不同,而我们的检查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评价更是多样化了。一是尝试练习,即是教师普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课前设置几道计算题检验学生预习的效果,找准学生的起点,便于以学定教。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也可利用分组讨论,让学生动起来,激发预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二是课本上的检查,即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检查。学生把课本相互交换,相互检查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同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自主避免出现同类错误,并向其他同学看齐,从而取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总而言之,预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读懂教材的前提下,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将学习变为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预习水平,以学定教,增强课堂中师生间双向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奠宙,李士琦,李俊.数学教育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视频媒体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得以推广使用,为美术教学注入新鲜和活力。本文提出运用视频媒体资源与美术学科的整合,能有效地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让教师在课堂内更游刃有余,让学生在课堂内更兴趣盎然,使学生自身的创造性素质得到积极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视频媒体;美术教学;巧妙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教师要改变原来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科学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就为何要开展自主学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作了详细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主体地位;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报综合消息 5月10 -12日,广东省教育厅指导、教育技术中心主办的广东省中小学生创新创造“悦创·汇”暨机器人及创客现场竞赛在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和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举行,来自全省20个地级市的491支机器人竞赛代表队共1000多名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225名中小学创客小达人组成75支队伍参加创客现场赛。  本次活动为广东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推广的一次新型探索,依托“粤教翔云”省教育资源公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墨子等教育先贤率先提倡因材施教。然而,教师面对四十几个学生的班级,且学生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常规的课堂教学很难有效实施因材施教,更忽视“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但是,分层教学恰恰破解了这种困境。因为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因势利导,为他们创造条件,量身定做问题和习题,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使各层次的学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加强下一代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课堂是教师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具体现实环境,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变,以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以此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探索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摘要】中职教育呼唤自由语文,自由语文的意义在于:真实、真诚、真挚地感悟、体察和关注,真实、真诚地抒写、表达和呐喊;无拘无束、心游万仞,尽显自己缤纷的才华、偏激的个性和自由的理想。  【关键词】工科生;中职语文教学;自由语文  语文是人们追寻自由的媒介,语文的本质可以帮助学生唤醒、走进自由。语文的魅力也源于其伟大的自由力量。如何让语文教学尽显自由之美呢?笔者的中职语文教学锁定为“自由语文”。为此,
本报综合消息 4月23日下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与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小学共建的“青少年人工智能实践教育科普基地”正式启动,揭牌仪式在金湾区第一小学会议厅举行,出席揭牌仪式的嘉宾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曾文权、珠海市金湾区第一小学校长李湘云,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主任何磊老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实
【摘要】所谓反思,是指人的一种心理、认识活动。对于数学反思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想反思,教给学生的反思方法,让学生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進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能力;反思意识;反思方法;反思习惯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
一、案例背景  心理学家盖耶指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在成人眼中那些微不足道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学生的大问题。如何能变错为宝?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挖掘“错误”背后的独特想法,深刻地分析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变错为宝。  二、案例呈现  1.“不喜欢用!”  很多学生在初学方程时不能适应,做题时更倾向于算术的方法。练习时常问:“老师,这道题用不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本义旨在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有效的阅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丰富其语言知识。英语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口语交际是衡量语言输出最基本的途径;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通过设计有意义的阅读教学活动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理解“学是为了不学”,是为了奠定学生今后持续学习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