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第二单元专题复习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9506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知识
  【知识概览】
  【核心讲解】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①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②从文化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从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关系来看,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②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特别提醒 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表现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②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表现为: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文化霸权与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①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当前我国国际竞争中的文化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试题往往以时政材料或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背景,以非选择题和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相关知识。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关注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中与文化有关的内容,并运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对其进行解读。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别提醒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3.特点
  (1)潜移默化。①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②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③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②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试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为主,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且反复考查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本考点有可能仍然是2014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且试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知识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知识概览】
  【核心讲解】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特别提醒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文化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i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①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4.文化传播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除此之外,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手段:传媒。①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②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人口迁徒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文化交流
  (1)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中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做法。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③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而且多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复习备考时,我们要在全面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有关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大活动,运用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对其进行解读。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如下表)。
  ★特别提醒 传统文化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不等于落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传统文化不等于保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但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因此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只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m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特别提醒 对于传统文化,不能认为要先继承后发展。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而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备考提示】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复习备考时,我们可结合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等事例,理解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传统习俗在今天的价值;也可结合我国建筑、服装等风格的变迁和今天仍频繁使用的传统道德格言或经典传统故事等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还可结合“洋节日”在我国盛行、传统节日受冷遇的现实,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特别提醒 文化创新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4.创新与借鉴、融合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特别提醒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文化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防止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备考提示】由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应以“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为主线,既要理解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和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又要把握实践、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结合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战略,可以预测2014年高考可能会以文化发展与建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的认识。
其他文献
试验通过系统比较研究,确立了杜鹃属植物RAPD-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10 g·L^-1)1.5μL;10×PCR buffer 2μL;Taq酶(0.5 U·μL^-1)0.3μL;引
管涔山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北段,是华北落叶松的原生地,植被覆盖完好,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在7年时间里对本地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10余次的野外实地考察,采集标本90种,拍摄照片11
一、典型试题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8题(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等。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果蔬分级和内部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利用果蔬电特性检测方法进行果蔬分级,既能满足检测设备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且系统数据信号采集和处理
高考地理试题中,客观题接近“半壁江山”,能否在客观题上获得高分,对高考地理成绩影响较大。同时,地理客观题在整个文综试卷中处于较前位置,地理客观题解答是否顺利,直接影响考生考试的情绪,所以掌握地理客观题解答步骤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解答客观题的一般步骤是审题干,即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弄清题干中的限定性词语等;审选项,即把错误的选项排除掉;审题干与选项的关系,排除干扰,做到准确无误。  一、审题干
科学地评价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农业机械化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考虑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山西省115个县市
每年高考政治试题都会以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即时事热点是每年高考政治试题一定会考查的内容。我们复习时必须要把时事热点与考点结合起来,预测高考政治的命题方向。那么,2014年高考中有哪些时事热点值得我们关注呢?  一、中国梦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
<正>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主席曾这样来概括长征的意义。80年过去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
期刊
新世纪即将到来,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结合各地的实际制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是“十五”计划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这很重要,既要总结“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