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来源 :福建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g06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常无显著病变,故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少见。本文报道1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因心力衰竭住院期间合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同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此类患者抗栓治疗方案选择及营养评估的重要性,以期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及临床预后。
其他文献
急诊科作为临床实践技能较强的科室,其护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1-2]。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是临床护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其主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探索性学习的方式,将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3-4]。
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呃逆是化疗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化疗药物刺激损伤膈神经易引起呃逆,患者主要表现为频繁而短暂的“呃”音,不能自行停止。呃逆会对患者的进食、呼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有恶心呕吐症状,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有效防控化疗后呃逆对化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应用镇静止吐药、行为干预疗法是临床治疗呃逆的主要方法,但是不同患者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耐受性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临床长期实践发现,内关穴注射甲氧氯普胺可有效缓解呃逆症状。本文就针对性护理联合内关穴位注射甲氧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生活习惯的改变,颈肩腰背痛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颈肩腰背痛反复发作,极难彻底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1]。临床主要治疗方法为针灸推拿、小针刀、外用膏药、局部封闭等[2]。而体外冲击波是将气动产生的脉冲声波转换为弹道式冲击波,经治疗探头的定位与移动,产生镇痛、机械压力及空化效应,以达到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和淋巴回流,松解粘连的组织,减轻肌肉张力,缓解疼痛的目的[3]。
缺血性脑卒中为导致人类残疾、死亡的重要病因,而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中,颈动脉狭窄约占15%~20%[1]。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CAS)是当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效果确切等特点[2]。但研究发现,CAS后若不施加针对性管理或管理不当,低血压[3]、高灌注综合征(CHS)[4]、深静脉血栓(DVT)[5]、微栓塞[6]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达33.90%、1.40%、70%.
胃癌是我国高发癌症[1].据WHO统计,2018年全球胃癌的发病例数已突破103万,其中44%来自我国,总死亡人数超过78万,其中50%为中国人.目前,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根治性手术,但由于
期刊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鉴别颅内静脉窦血栓与蛛网膜颗粒的有效性。方法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MRI结合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CE-MRV)确诊为静脉窦血栓和行MRI检查发现对枕骨产生压迹的后枕部蛛网膜颗粒的病例资料。共纳入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33例,磁共振检查发现后枕部存在蛛网膜颗粒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患者41例,分别观察其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等序列特点。结果急性期静脉窦血栓患者8例,T1WI呈等信号,T2WI及FLAIR低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用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产程潜伏期内对产妇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6例于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在产程潜伏期对足月初产妇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操作,对照组使用2mg罗哌卡因+4μg舒芬太尼,观察组使用4mg罗哌卡因+4μg舒芬太尼,再应用自控泵进行后续镇痛。比较镇痛前即刻,镇痛后5、10、30、60min,宫口全开时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分娩过程中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出血量,出生后第1min新生儿的Apgar评分,镇痛
ICU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各种管路多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原因,着传统的普通患服不利于穿脱和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且危重症患者绝大多数存在意识障碍,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的工作量和难度加大。祖学育等[1]认为普通患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费时费力,增加护理工作难度等缺陷,已不适应危重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
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三级医院评审的重要要求之一。医院门诊是面向社会的窗口单位,是诊断、治疗的第一线。耳鼻喉科门诊具有患者多、就医量大、专业性强等特点,导致不安全因素较多,对治疗效果造成了直接影响[1]。2018年9月我院以《泉州市公立医院“暖心服务”三年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全院科室认真贯彻执行。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是CD-28/CTLA-1家族的一种免疫受体,通过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2(PD-L2)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由于PD-L在体内的广泛分布,阻断的信号通路影响到免疫应答的各个方面,包括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感染免疫、移植免疫、过敏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