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中国政府关于收回整个香港地区主权的立场是明确、众所周知的。
人称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记录的女首相,这个风头也算是举世无双,当年她和邓小平谈完香港问题之后,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不慎跌倒,这一跌之后没多久,香港就回来了。
看名人传记,是我自能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观察世界以后,一个最喜欢的读书方式,相对于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性,传记特别是自传中的真实性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细节。
读玛格丽特·撒切尔的自传《通往权力之路》时,一直有种欣赏和矛盾的心情同时在我内心交织。这位前英国国家首相、保守党领袖在自己的自传中文采飞扬,才华横溢,不愧被称之为政坛“铁娘子”,其文笔思路有当年执政时果敢、决断、泼辣的作风。
这位不认为在自己有生之年国家会出现女首相的女人,却成为了英国保守党——这块被视为“男人领地”里的第一位女首相,同时她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开创了英国政治历史的先例,三次蝉联首相,在位长达11年,她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其推行的政策冠以自己名字的首相。这位说过“政治上,如果你想要的是空谈,问男人;如果你想有些作为,问女人”的女人终于用行动证明了这一信条。
也许是撒切尔天性的资本主义世界价值观使她对社会主义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在她的这部自传中充斥了太多对于社会主义的“仇视”之情,这使得我这个自打出生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度的中国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也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忿恨她的这种不忌讳说出自己真实的观点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她这样写道“英国人民生活在一个自由社会里,因此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那些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的压迫”。我的心中腾就升出一种自卑感来,恨不能马上把这本书撕了去当手纸,以忘却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的“诬蔑”。可仔细看看,这部自传当中有相当多的可读的东西,其直言的勇气、面对反对的声音毫不妥协的思想、敢于坚持自己政治的正确性的执着,都让人看到一个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伟人气度的政治领袖风采,给认真阅读此书的读者带来一些积极的意义,于是,我又拿起这部自传,一点一点慢慢读下去,一边读一边和时不时跳出来的批判社会主义的字眼交战,身心倍受折磨。
个人生活历史
出身于塌实、严谨、笃信宗教家庭的玛格利特,在农村度过童年岁月。父亲的正直品质一直影响着她,那句“永远不要因为别人这么做,你也要这么做”的观点一直支撑着她。玛格丽特是笃信宗教的父亲阿尔弗雷德和做裁缝的母亲比阿特里丝的二女儿。在小孩时,玛格丽特深受父亲宠爱,他试图通过女儿的卓越成就实现自己的雄心。玛格丽特更像她父亲,而她姐姐梅丽尔(比她大4岁)更像母亲。因而商人兼州议员和兼职卫理公会传教士的阿尔弗雷德宠爱玛格丽特,决心将她塑造成自己理想得以实现的人物,他让她明白她能做到自己所希望的一切,从不以性别因素对她加以约束限制。
阿尔弗雷德·罗伯特斯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但深诸世事、深明道理,因此玛格丽特对他言听计从。他嗜书如命,不断追求知识,这一品格传导到了女儿身上,他们会一起到图书馆选出两本书看一星期。他努力将她培养成他未曾有过的儿子,塑造成一位“领头而不从众”的女性,他塑造她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维多利亚式的整体观。
一个普遍的看法,一个人的成功大多数要归功于他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基本上这个看法永远都是正确的,特别是它安在撒切尔夫人身上时。自传中有撒切尔夫人童年的一些故事,这个出生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食品杂货铺老板的女儿,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在格兰瑟姆小镇的童年大概是她一生中最愉快的记忆。自传上有一些她童年时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和姐姐合照的照片,年幼的撒切尔满头金发,胖乎乎的面容像极了美国早期的童星秀兰·邓波儿,她安静的和姐姐坐在一起,微笑着,似乎对世界好奇,眼神中有种想要把握世界的成熟。
生逢1925年的撒切尔,在最初的成长中,就像生于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一样,都常感觉有种生逢其时的幸运,我们所感谢的是生在了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电视、媒体、互连网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而撒切尔夫人当时所要感谢的是电影的兴盛,使得这个乡村女孩接触到了那么多的天才,戏剧形式、人类的感情世界、性的吸引力、各种潮流的冲击。广播电影的崛起,古老的传媒业《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使她的精神世界不再因为生活在英国的一个小镇而陷入闭塞和落后的处境,启蒙了她的心智,为她打开了外面世界的一扇门,使世界在她面前永远是新鲜和多彩的。
在格蘭瑟姆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的撒切尔,是一个读书用功的好学生,用心的接受着教育带来的好处,她也喜爱阅读,也曾读过我们大多数人读过的勃朗特和简·奥斯汀的作品,吉卜林、惠特曼、狄更斯也曾是她心中的座上客,这些文学作品均给年少的撒切尔带去心灵的陶冶。如果你有兴趣追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足迹,你会发现文化这个东西是如何给一个人带来足够她吸收的知识,日后是如何影响她去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决断的,对于我们来说,能够给我们一个启示,学习,不断的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这才是塑造一个人的最佳途径。
在格兰瑟姆,父亲的参政经历使撒切尔最先接触到政治,这个食品杂货商,先后担任镇议员、镇财政委员会的主席、参事,在1945年后至1946年间当了镇长,保守党人,其右翼思想坚定无比。撒切尔跟在父亲的后面,领略到了政治微妙之处,适逢二战爆发,十四岁的撒切尔对当时的战争背景有所了解,由于错误的货币政策而导致的经济大灾难,引发了三十年代的大箫条,此种景象牢牢的钻在撒切尔的脑子里。希特勒的纳粹野蛮行径被公布于世,在战与不战之间,英国人徘徊不前,绥靖政策使得英国最终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而这并没有阻止战争的来临。在那时,少年的撒切尔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敏锐性,“铁娘子”峥嵘已经预先埋藏在她年轻的心脏下面,对当时的绥靖政策持反对态度,主张如果有必要,哪怕是通过战争的手段,也希望看到希特勒的邪恶能够结束,并认为《慕尼黑协定》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独特的气质
玛格丽特是外向直觉型气质,又偏向细节。她与世上大多数妇女不同,运用“思维”或“理智”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感情”或“情绪”作出反应。科学家的培养经历,使撒切尔能以自己的知识推进事业,她总是条理清晰,从不对任何问题模棱两可。她喜欢做出决策,追求结果,而不像大多数典型的政客惯用的方法来“静观事态”;也就是说,撒切尔喜欢速战速决,而反对拖沓回避。
撒切尔在斗智战斗中绝不闪烁其词,也不谦恭柔顺,这种个性使她成为具有个性和坚定力量的不可征服的人物,这是所有伟大的男女领导人必备的品格,这种人格激发她同僚的信任感,而遭到她对手的敌视。
撒切尔固执和无畏,在她上任两年后阿根廷侵占福克兰群岛事件中那进攻性的固执己见态度中显露无疑。这一群岛离英国本土8000英里,岛上只有1800种英国产品,65万只绵羊和1000万只海鸥,这对大多数领导来说并非一块有价值之地,一般不会去冒政治生命危险和战士的生命风险。阿根廷的入侵也是基于这一赌博性的事实:一位女首相,在远离群岛的国土上领导一个困境缠绕的国家,不会为这个在南太平洋的孤岛来冒风险的。许多撒切尔的同党人士认为她为如此小的利益冒如此大的风险,简直是疯了,报界反映道:“撒切尔疯了,她认为自己是个奇才女性”。错的是他们!撒切尔披上奇才女性的行装,毫不犹豫地发动98艘战舰,载着8000名士兵向岛挺进。这是一个原则在起作用,“任何程度的进攻都是绝不能容忍的”。她的力量、竞争性和全局观占据上风,将一场潜在灾难转变为绝对胜利。
当报界问起有关失败的可能时,她反驳道:“失败?这绝对不可能。”撒切尔是对的,几星期内又对报界说:“我们知道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朝着目标去做。”她还对《周末世界》说:“暴徒不会顾惜柔弱无能者,阻止暴徒行径的唯一方法是不要太柔弱无力。”关于法律和秩序问题,铁女人说:“那些准备夺取别人生活的人,实际上丧失了自己生活的权力”。这与艾恩·兰达的观点很相似,福克兰的胜利使她在1984年赢得普遍选票,继续担任6年首相。
不屈不挠的精神
铁女人最初生活的家庭没有浴室,却凭借决心和口才最后成为唐宁街10号的主人。
撒切尔喜欢引用福科斯的话:“一位妇女一旦能与男人相抗衡,她会比他更出色。”世界上许多政界头脑都会认为她是这句格言的体现。撒切尔挽救了一个岌岌可危的政府,“撒切尔主义”是她的遗产,这概括了她“普及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哲学方法。她以持续而实用的策略,贯彻自己的“撒切尔主义”哲学。她出售了英国电信公司、英国航空公司、罗尔斯一罗伊斯汽车公司和其他许多国营企业共计306亿英镑股票,使它们成为股份上市公司。然后又集中精力致力于让政府从“事务主义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许多工作者解甲回家;她的政府在80年代中又将100万套公共住宅出售给居民,从而使英国私房拥有者从52%增加到66%(1988年只有63.9%的美国人拥有私房)。撒切尔控制通货膨胀,大大削弱联邦政府的职权,将经济增长率提高到超过几十年前的水平。
撒切尔与米哈依尔·戈尔巴乔夫和罗纳德·里根都是朋友和同盟,她是个国际著名的国家女领袖,能与任何人交往。她在1990年离职时是个令人尊敬的女性,她以巨大的工作执情、持久的全局观、竞争精神和神奇的口才,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量的妇女。
当问到她的成功时,她将它很大程度地归于父亲……,“他教会我首先要选出自己相信的事情,然后实现它。你不必将有关事情进行协调妥协”。她父亲的教育,加上15年女子学校中的榜样,为玛格丽特树立了一个具体的自我形象,她从来不必在学校与男生竞争,也从未曾认为得到男士认可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在1979年竞争许诺中,撒切尔保证降低通货膨胀率、削弱联邦职权,创立新的工贸体系、重新带来经济繁荣,通过解体福利國家来改变社会福利制度,她以优雅别致的风格实现了上述目标。英国人民将宝押在这位意志坚定,具有梦想,从不让任何事、任何人干涉其成就的女性身上,确实是上策。玛格丽特·撒切尔作为一个创造幻想家使世界变得更完美。
撒切尔夫人最后在她的自传中总结到:“人类所有的成就都是建立在沙子上的,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遭遇的不幸都将转瞬即逝,我们不能预见未来,更不用说决定未来了。”由撒切尔的《通往权力之路》能够让我们一窥世人称之为撒切尔之路的政策路线,她曾大力限制工会的活动,鼓励自由市场,废除大部分福利政策,减免税收,减少犯罪,她不无自豪地说,英国人民更加自由了,更加富裕了,是的,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股票,他们的私人财产越来越多了。1990年11月28日,撒切尔辞去首相职务,黯然出局唐宁街,一个个体从普通的平民走向国家的最高统治地位,然后再由这个高度走下来,回归平民,都是不简单的转型,玛格丽特·撒切尔转化的不错,在她失去政治权力的日子里,她积极撰写回忆录、到各地演讲、辅助政府制定新的政策,或许我们还可以用她的另一个绰号来评价她的一生,“战斗的玛吉”永远都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女人,无论是对社会主义还是欧洲来说。
人称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记录的女首相,这个风头也算是举世无双,当年她和邓小平谈完香港问题之后,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不慎跌倒,这一跌之后没多久,香港就回来了。
看名人传记,是我自能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观察世界以后,一个最喜欢的读书方式,相对于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性,传记特别是自传中的真实性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细节。
读玛格丽特·撒切尔的自传《通往权力之路》时,一直有种欣赏和矛盾的心情同时在我内心交织。这位前英国国家首相、保守党领袖在自己的自传中文采飞扬,才华横溢,不愧被称之为政坛“铁娘子”,其文笔思路有当年执政时果敢、决断、泼辣的作风。
这位不认为在自己有生之年国家会出现女首相的女人,却成为了英国保守党——这块被视为“男人领地”里的第一位女首相,同时她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开创了英国政治历史的先例,三次蝉联首相,在位长达11年,她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其推行的政策冠以自己名字的首相。这位说过“政治上,如果你想要的是空谈,问男人;如果你想有些作为,问女人”的女人终于用行动证明了这一信条。
也许是撒切尔天性的资本主义世界价值观使她对社会主义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在她的这部自传中充斥了太多对于社会主义的“仇视”之情,这使得我这个自打出生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度的中国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也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忿恨她的这种不忌讳说出自己真实的观点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她这样写道“英国人民生活在一个自由社会里,因此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那些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的压迫”。我的心中腾就升出一种自卑感来,恨不能马上把这本书撕了去当手纸,以忘却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的“诬蔑”。可仔细看看,这部自传当中有相当多的可读的东西,其直言的勇气、面对反对的声音毫不妥协的思想、敢于坚持自己政治的正确性的执着,都让人看到一个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伟人气度的政治领袖风采,给认真阅读此书的读者带来一些积极的意义,于是,我又拿起这部自传,一点一点慢慢读下去,一边读一边和时不时跳出来的批判社会主义的字眼交战,身心倍受折磨。
个人生活历史
出身于塌实、严谨、笃信宗教家庭的玛格利特,在农村度过童年岁月。父亲的正直品质一直影响着她,那句“永远不要因为别人这么做,你也要这么做”的观点一直支撑着她。玛格丽特是笃信宗教的父亲阿尔弗雷德和做裁缝的母亲比阿特里丝的二女儿。在小孩时,玛格丽特深受父亲宠爱,他试图通过女儿的卓越成就实现自己的雄心。玛格丽特更像她父亲,而她姐姐梅丽尔(比她大4岁)更像母亲。因而商人兼州议员和兼职卫理公会传教士的阿尔弗雷德宠爱玛格丽特,决心将她塑造成自己理想得以实现的人物,他让她明白她能做到自己所希望的一切,从不以性别因素对她加以约束限制。
阿尔弗雷德·罗伯特斯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但深诸世事、深明道理,因此玛格丽特对他言听计从。他嗜书如命,不断追求知识,这一品格传导到了女儿身上,他们会一起到图书馆选出两本书看一星期。他努力将她培养成他未曾有过的儿子,塑造成一位“领头而不从众”的女性,他塑造她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维多利亚式的整体观。
一个普遍的看法,一个人的成功大多数要归功于他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基本上这个看法永远都是正确的,特别是它安在撒切尔夫人身上时。自传中有撒切尔夫人童年的一些故事,这个出生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食品杂货铺老板的女儿,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在格兰瑟姆小镇的童年大概是她一生中最愉快的记忆。自传上有一些她童年时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和姐姐合照的照片,年幼的撒切尔满头金发,胖乎乎的面容像极了美国早期的童星秀兰·邓波儿,她安静的和姐姐坐在一起,微笑着,似乎对世界好奇,眼神中有种想要把握世界的成熟。
生逢1925年的撒切尔,在最初的成长中,就像生于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一样,都常感觉有种生逢其时的幸运,我们所感谢的是生在了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电视、媒体、互连网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而撒切尔夫人当时所要感谢的是电影的兴盛,使得这个乡村女孩接触到了那么多的天才,戏剧形式、人类的感情世界、性的吸引力、各种潮流的冲击。广播电影的崛起,古老的传媒业《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使她的精神世界不再因为生活在英国的一个小镇而陷入闭塞和落后的处境,启蒙了她的心智,为她打开了外面世界的一扇门,使世界在她面前永远是新鲜和多彩的。
在格蘭瑟姆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的撒切尔,是一个读书用功的好学生,用心的接受着教育带来的好处,她也喜爱阅读,也曾读过我们大多数人读过的勃朗特和简·奥斯汀的作品,吉卜林、惠特曼、狄更斯也曾是她心中的座上客,这些文学作品均给年少的撒切尔带去心灵的陶冶。如果你有兴趣追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足迹,你会发现文化这个东西是如何给一个人带来足够她吸收的知识,日后是如何影响她去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决断的,对于我们来说,能够给我们一个启示,学习,不断的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这才是塑造一个人的最佳途径。
在格兰瑟姆,父亲的参政经历使撒切尔最先接触到政治,这个食品杂货商,先后担任镇议员、镇财政委员会的主席、参事,在1945年后至1946年间当了镇长,保守党人,其右翼思想坚定无比。撒切尔跟在父亲的后面,领略到了政治微妙之处,适逢二战爆发,十四岁的撒切尔对当时的战争背景有所了解,由于错误的货币政策而导致的经济大灾难,引发了三十年代的大箫条,此种景象牢牢的钻在撒切尔的脑子里。希特勒的纳粹野蛮行径被公布于世,在战与不战之间,英国人徘徊不前,绥靖政策使得英国最终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而这并没有阻止战争的来临。在那时,少年的撒切尔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敏锐性,“铁娘子”峥嵘已经预先埋藏在她年轻的心脏下面,对当时的绥靖政策持反对态度,主张如果有必要,哪怕是通过战争的手段,也希望看到希特勒的邪恶能够结束,并认为《慕尼黑协定》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独特的气质
玛格丽特是外向直觉型气质,又偏向细节。她与世上大多数妇女不同,运用“思维”或“理智”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感情”或“情绪”作出反应。科学家的培养经历,使撒切尔能以自己的知识推进事业,她总是条理清晰,从不对任何问题模棱两可。她喜欢做出决策,追求结果,而不像大多数典型的政客惯用的方法来“静观事态”;也就是说,撒切尔喜欢速战速决,而反对拖沓回避。
撒切尔在斗智战斗中绝不闪烁其词,也不谦恭柔顺,这种个性使她成为具有个性和坚定力量的不可征服的人物,这是所有伟大的男女领导人必备的品格,这种人格激发她同僚的信任感,而遭到她对手的敌视。
撒切尔固执和无畏,在她上任两年后阿根廷侵占福克兰群岛事件中那进攻性的固执己见态度中显露无疑。这一群岛离英国本土8000英里,岛上只有1800种英国产品,65万只绵羊和1000万只海鸥,这对大多数领导来说并非一块有价值之地,一般不会去冒政治生命危险和战士的生命风险。阿根廷的入侵也是基于这一赌博性的事实:一位女首相,在远离群岛的国土上领导一个困境缠绕的国家,不会为这个在南太平洋的孤岛来冒风险的。许多撒切尔的同党人士认为她为如此小的利益冒如此大的风险,简直是疯了,报界反映道:“撒切尔疯了,她认为自己是个奇才女性”。错的是他们!撒切尔披上奇才女性的行装,毫不犹豫地发动98艘战舰,载着8000名士兵向岛挺进。这是一个原则在起作用,“任何程度的进攻都是绝不能容忍的”。她的力量、竞争性和全局观占据上风,将一场潜在灾难转变为绝对胜利。
当报界问起有关失败的可能时,她反驳道:“失败?这绝对不可能。”撒切尔是对的,几星期内又对报界说:“我们知道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朝着目标去做。”她还对《周末世界》说:“暴徒不会顾惜柔弱无能者,阻止暴徒行径的唯一方法是不要太柔弱无力。”关于法律和秩序问题,铁女人说:“那些准备夺取别人生活的人,实际上丧失了自己生活的权力”。这与艾恩·兰达的观点很相似,福克兰的胜利使她在1984年赢得普遍选票,继续担任6年首相。
不屈不挠的精神
铁女人最初生活的家庭没有浴室,却凭借决心和口才最后成为唐宁街10号的主人。
撒切尔喜欢引用福科斯的话:“一位妇女一旦能与男人相抗衡,她会比他更出色。”世界上许多政界头脑都会认为她是这句格言的体现。撒切尔挽救了一个岌岌可危的政府,“撒切尔主义”是她的遗产,这概括了她“普及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哲学方法。她以持续而实用的策略,贯彻自己的“撒切尔主义”哲学。她出售了英国电信公司、英国航空公司、罗尔斯一罗伊斯汽车公司和其他许多国营企业共计306亿英镑股票,使它们成为股份上市公司。然后又集中精力致力于让政府从“事务主义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许多工作者解甲回家;她的政府在80年代中又将100万套公共住宅出售给居民,从而使英国私房拥有者从52%增加到66%(1988年只有63.9%的美国人拥有私房)。撒切尔控制通货膨胀,大大削弱联邦政府的职权,将经济增长率提高到超过几十年前的水平。
撒切尔与米哈依尔·戈尔巴乔夫和罗纳德·里根都是朋友和同盟,她是个国际著名的国家女领袖,能与任何人交往。她在1990年离职时是个令人尊敬的女性,她以巨大的工作执情、持久的全局观、竞争精神和神奇的口才,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量的妇女。
当问到她的成功时,她将它很大程度地归于父亲……,“他教会我首先要选出自己相信的事情,然后实现它。你不必将有关事情进行协调妥协”。她父亲的教育,加上15年女子学校中的榜样,为玛格丽特树立了一个具体的自我形象,她从来不必在学校与男生竞争,也从未曾认为得到男士认可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在1979年竞争许诺中,撒切尔保证降低通货膨胀率、削弱联邦职权,创立新的工贸体系、重新带来经济繁荣,通过解体福利國家来改变社会福利制度,她以优雅别致的风格实现了上述目标。英国人民将宝押在这位意志坚定,具有梦想,从不让任何事、任何人干涉其成就的女性身上,确实是上策。玛格丽特·撒切尔作为一个创造幻想家使世界变得更完美。
撒切尔夫人最后在她的自传中总结到:“人类所有的成就都是建立在沙子上的,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遭遇的不幸都将转瞬即逝,我们不能预见未来,更不用说决定未来了。”由撒切尔的《通往权力之路》能够让我们一窥世人称之为撒切尔之路的政策路线,她曾大力限制工会的活动,鼓励自由市场,废除大部分福利政策,减免税收,减少犯罪,她不无自豪地说,英国人民更加自由了,更加富裕了,是的,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股票,他们的私人财产越来越多了。1990年11月28日,撒切尔辞去首相职务,黯然出局唐宁街,一个个体从普通的平民走向国家的最高统治地位,然后再由这个高度走下来,回归平民,都是不简单的转型,玛格丽特·撒切尔转化的不错,在她失去政治权力的日子里,她积极撰写回忆录、到各地演讲、辅助政府制定新的政策,或许我们还可以用她的另一个绰号来评价她的一生,“战斗的玛吉”永远都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女人,无论是对社会主义还是欧洲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