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感知,开启第一学段的阅读之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nshuxue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一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事物的认识更多的是依靠直观感知。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图画、实物、实践活动等手段,促进学生感知,形成独特体验,奠定阅读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走进阅读教学,理解文本内容。
  [关键词]阅读教学 第一学段 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29
  感知是人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开端。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较少、生活阅历不足,对文本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其產生丰富而独特的感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走进阅读教学,理解文本内容。
  一、借助图画对文本感知
  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开展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天生对色彩、图形等十分敏感。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与阅读文本相配套的插图,让学生感知文本。插图鲜艳的色彩、逼真的形象,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能迅速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感知了解文本的内容,这样为下一步的阅读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第二册的《春笋》一课时,由于平常生活中很少能看到春笋,一年级的学生对春笋的印象比较模糊。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春笋,了解春笋的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春笋图》,展示在蒙蒙春雨中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春笋。学生们一看到这幅图,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纷纷议论起来。学生们在观察、议论中,初步认识了春笋。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春笋破土而出的动画。这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由此看来,教师通过生动直观的图画,可以促使学生对图画形成感知,从而迅速高效地了解本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实物对事物感知
  第一学段学生年龄小,对很多常识的了解也比较少。语文阅读教材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们不了解的事物。这会成为学生开展阅读的障碍,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阅读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选择一些实物,让学生在观察、触摸中形成感知,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蚕姑娘》一课时,学生都没有见过真正的蚕,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看过蚕的图片,对蚕的感知不够具体。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蚕,了解蚕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蚕的成虫。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说:“蚕宝宝很可爱!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只。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来领一只蚕宝宝。大家一起仔细看,可以用手摸,但要轻轻的。”学生们按捺不住那种天生的好奇心,围着蚕宝宝认真地看着。有的轻轻地触碰一下。在孩子们看了几分钟后,教师说:“同学们,谁能给老师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蚕宝宝?”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白胖胖的,软软的。”“吃的是绿绿的桑叶。”通过对蚕的观察、触摸,学生对蚕已经形成了一些认识,这样为课文阅读奠定了基础。
  可见,根据阅读的需要,利用实物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对学生视觉、触觉的强烈刺激,这样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从而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
  三、运用实践对思想感知
  第一学段学生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很多事情都没有经历过,甚至见都没有见过。因此,在理解一些文本内容时存在难度,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也比较肤浅。为了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阅读,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使学生能亲身经历。在亲身经历中,学生能对文本内容、思想主题等产生全方位的感知和体验。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春雨》一文时,学生没有认真观察过春雨,很难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思想。教学时,教师抓住一次初春时节下雨的机会,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学习这首经典古诗。孩子们亲手接住雨滴,亲身感受蒙蒙细雨落在身上,观察春雨滋润下的花草树木。教师问:“孩子们,你们听到雨声了吗?”“没有听到了。”“再看看草变得怎么样?树叶有什么变化?”“草好像更绿了啊。树叶还反光呢。”“太棒了。大家观察很仔细。春天来了,小草生长、大树长叶都非常需要雨水。这个时候春雨就来了,轻轻地、细细地、悄悄地滋润着它们。”“我明白了,这就是‘润物细无声’。”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古诗的主题。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真实的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文本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形成个性化的切身体验。这样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文本学习水到渠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客观事物的感知都会不同。学生这种个性化的感知是学习活动的开始和基础。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感知文本创造条件,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知,引导学生开启阅读之门,顺利地实现对文本由初步感知向深入理解的过渡。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色谱柱:ORBAX Extend-C18柱,流动相:0.01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18:5).流速1.0mL·min^
【设计理念】意境与情感是诗歌的核心。体会意境与情感都需要学生自己的感悟,最好的方式就是复现意境,即站在作者角度描绘还原意境。本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在品味这一酋词所蕴含
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疑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将其运用在特殊学校的语文课堂上,通过动静交互、创设生动情境、拓展学习空间等方式,就能够引导学生感知、激活学生的体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出现了"招生难、就业难"和"学生素质下降、流生现象增加"等问题.如何摆脱目前的局面,寻求出路和发展,已成为摆在众多中职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
时下“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企业”的报道层出不穷。而细读其内容,不外是建立学习制度、规定学习时间、领导带头学习、组织人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等。
多积累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语言积累是量的过程,更是质的提升的必要途径。在教学中,触类旁通的课堂练习、刨根问底的阅读笔记、与时俱进的习作训练是语文教师三大
一、调查目的和范围调查旨在对中日两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状况作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他们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对如何进一步
目的对复方氯霉素洗剂中氯霉素和水杨酸进行定量.方法应用吸收度比值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直接在278nm、296nm波长处直接测定.结果氯霉素在6~14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
语言文字运用必须建立在学习语言文字表达之法的基础上。“得法”为先,方能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得词句法中模仿;在得篇法中表述;在得章法中习作;在得文法中创作,让学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