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承三拓:少儿国画教学中“皴法”深学习的策略探索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需要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皴法是山水画中最主要的技法,文章根据潘天寿先生提出的“传统出新,两端深入”的教学理念,从“传承”和“拓新”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又分别从不同的三个方面来阐述了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皴法”的层层深入的深度学习,来促进对中国画笔墨程式的有效教学,促进中国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皴法”教学 深学习 传承与拓新
  一、当前美术课堂中“皴法”教学的“三缺”
  (一)“皴法”教学缺乏充分体验
  目前的中国画在“皴法”教学中,都局限在“皴法”的方式和种类上,由于初中美术课程在中国画课程的设置较少,教师在中国画的“皴法”教学中难以深入,学生在“皴法”学习中仅限于浅尝辄止,缺乏深入体验。
  (二)“皴法”教学缺乏精神意趣
  由于课程的零散和教学的局限,学生对“皴法”的学习仅限于一到两种,在用“皴法”表現山石的过程中缺乏对文人“皴法”程式的理解和欣赏,对中国画中笔墨的精神美学更是缺乏感悟。
  (三)“皴法”教学缺乏有效延伸
  初中美术教材中关于的中国山水画的课程安排较少,“皴法”的学习缺乏深入和拓展。教师有时候则过于注重技法的学习而忽视审美的创新,或者过于注重“皴法”这一笔墨技法本身而忽视对“皴法”全面学习、适当延伸的引导。
  二、三承三拓“皴法”深学习的价值意义
  (一)从“一知半解”走向“深度理解”
  中国画笔墨文化的传承建立于深度理解之上。“皴法”的运用首先必须深入理解“皴法”的程式和“皴法”的精神意趣,三承三拓“皴法”深学习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知、体验、感悟“皴法”,从“只知其一”的状态中脱离出来,真正达到对“皴法”的深度理解。
  (二)从“按图索骥”走向“深度探索”
  通过设计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从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皴法”学习出发,引导学生像文人一样感悟,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舍弃一些粗浅而表象的“按图索骥”,真正参与到“皴法”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皴法的深入运用和表现。
  (三)从“临摹为主”走向“深度突破”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国家、个体发展至关重要。三承三拓“皴法”深学习通过不同的角度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通过对“皴法”的拓展,帮助学生在传承中国画笔墨文化的同时突破自我。
  三、三承三拓“皴法”深学习的具体策略
  在七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国画的用笔方法的学习和墨色调和浓淡的掌握,为七年级下册中的“皴法”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皴法”教学仅限于粗浅的学习和临摹,而忽视了精神内涵的渗入,也缺乏教学上的延伸。因此,本文从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视角出发,从三个“传承”和三个“拓新”的不同角度来阐述对“皴法”教学的一些建议(图1)。
  (一)“皴法”深学习的“三承”
  1. 承“取法自然”:致力学生“体验写形”
  (1)初涉山水,观实景山树石。
  出示各种不同的名川大山及不同的树石形态,引导学生欣赏实景山、树、石,仔细观察不同的山、树、石所呈现的不同肌理效果,并说说各种山树石肌理的不同特点。
  (2)据疑探寻,描山树石肌理。
  找出几幅自己喜欢的山树石图片,并在相应的图片上以点线面的形式用铅笔描绘出来,这样做的效果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眼观、手画的方式来加深对实景中的山、树、石肌理的感知和理解。在《树石画法》一课中,出了富春山的图片和太湖一带山水风景等各山川风景图片,让学生用点线面去描出肌理。
  (3)图解图构,析名家各“皴法”
  学生根据自己手描肌理的图片,找到自己认为相对应的山水画局部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手描的作品与《富春山居图》、《枫落吴江图》局部图片相比较(图2、图3),说说画家分别是怎样表现山树石的肌理的,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不同的肌理表现方法——“皴法”(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等),观察比较然后表述这些皴法的不同特点。
  2. 承“师法古人”:鼓励学生“探索写意”
  (1)解读笔法,学“运笔虚实”
  在“皴法”学习的开始,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体验“皴法”的运笔,运笔的曲直变化,运笔的虚实变化等,包括根据不同“皴法”而作出的不同用笔用锋的变化,让学生体验不同“皴法”的笔法练习。在14册教材《树石画法》一课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披麻皴和斧劈皴,着重体验两种皴法在多个方面的差异,主要体验古人在“皴法”中用笔的差异,以及两种皴法在运笔过程中的虚实变化。
  (2)巧观墨色,启“用墨变化”
  欣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着重观察黄公望在画作中表现山石肌理的“披麻皴”,分析其“披麻皴”的不同墨色。在初步掌握“皴法”运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皴法”运笔的同时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和干湿变化,墨色的干湿浓淡也是画面虚实关系的体现,用不同墨色的“皴”表现的不同的山石肌理,感受墨色变化和虚实运笔相辅相成的画面意境。
  (3)思辨运用,呈“笔墨意趣”
  学习山石的整体画法,在山石的表现过程中,着重感受不同的“皴法”的表现肌理,刻画肌理,在墨色变化和运笔虚实转折中体会“皴法”的笔墨趣味,引导学生在《山水画小品》一课中独立表现山石“皴法”,并在画作中体现“皴法”的笔墨意趣。
  3. 承“中得心源”:促进学生“感悟抒情”
  (1)以史为据,看皴法演变
  “皴法”的演变史,一定程度上显示的就是整个山水画的变革史,从只有勾勒赋色的山石,到最初的“斧劈皴”和“披麻皴”,到后来的“卷云皴”“雨点皴”“米点皴”“解锁皴”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皴法。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特征,从“皴法”的演变中思考和寻找其内在逻辑和内在意义。   (2)依史为鉴,品皴法风格
  “皴法”是山水画中最主要的技法,山水画审美风格的体现,主要表现在“皴法”上。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名画,在名画中找出不同的“皴法”,欣赏其中的各家“皴法”,以及品味其中的体现的不同绘画风格,并根据“皴法”的不同尝试分析画家所生活的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以及当时的不同心境。
  (3)观史之载,悟情感内蕴
  以马远、夏圭描绘钱塘的画作为例,引导学生着重从他们创造的“大斧劈皴”出发,感悟他们由家国之痛引起的创作情绪和寄托于山水的精神境界。再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画作中表现富春山凹凸肌理的“披麻皴”,感悟画家得之于心而行于画的创作情感,以及画家在画作中借景抒情、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人生态度。
  (二)“皴法”深学习的“三拓”
  “皴法”所代表的笔墨程式表达主体审美感受的传统中国畫之路还在延伸,现代中国画中的“皴法”也在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在“皴法”深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在深入传统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有所拓新。
  1. 拓“表现内容”:立足学生生活体验。
  (1)记录点滴,落地生活表现
  通过写生表现生活中周围的环境,并用所学的“皴法”来表现环境中体现的肌理和质感。如校园中某幢教学楼老旧的墙壁,引导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皴法”进行表现墙壁的斑驳状态;或是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的斑驳光点,或是校园中池塘里泛起的阵阵涟漪(图4),根据这些常见的生活场景,选取不同风格的“皴法”来表现肌理效果,尝试将山水画中的高深的“皴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来。
  (2)善于发现,尝试趣味表现
  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表现的时候更为积极,往往出现的效果也比较好,教师在“皴法”的延伸学习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生活物品来提高学生对“皴法”表现的积极性,如小型的奇特的仙人球(图5、图6)、东阳木雕摆件、精美的竹制编织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物品所呈现的肌理和质感,并用所学的“皴法”来表现这些器物的肌理效果,让山水画中的“皴法”延伸到生活中雅趣之物中,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流露自身的情感。
  2. 拓“表现方式”:聚焦学生自然创作
  (1)依形赋色,以“彩”入皴
  在各种“皴法”的表现过程中中添加中国画颜料,突破原有“皴法”的墨色,引导学生根据山水风景的不同季节所呈现的色彩关系,在“皴法”的墨色中大胆加入相应色彩,让“皴法”在表现山石肌理的同时也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这也是学生在笔墨体验中思维上的突破。在《山水画小品》一课中,以“香山红叶”为例,引导学生单纯用“皴法”来体验香山的“红”(图7、图8)。
  (2)突破限制,皴擦互动
  在原有“皴法”的笔墨技法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选择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自由即兴发挥,这种“皴法”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在《树石画法》一课中,学生在表现的时候将“皴”和“擦”无意识地融在一起,也有将多种“皴法”与“擦”结合在一起,尽管产生的“皴法”画面比较混乱,章法不清,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尝试性地融入到“皴法”中去,尽管效果不理想,但也是学生在内心上的一种突破。
  3. 拓“风格特点”:尊重学生自我表达
  (1)巧学大师
  看齐白石和黄宾虹的山水画,欣赏两位画家在画中的共同点——对传统山水的皴法的“打破”,齐白石用线条做的“皴法”,已从描绘山石纹理转变为表现山体的动势,引导学生观察其特殊的“皴法”,并学一学,画一画,感受这种大胆的“皴法”;画家黄宾虹说:“皴法变化极多,打点亦可作皴”,“沿皴作点三千点,点到山头气韵来”,引导学生感受其画作中千变万化的“皴”,既是皴又补气,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提笔用墨来体验其千变万化的“皴”的节奏感。
  (2)巧借画派
  欣赏当代画派——黑土画派的“皴法”,古人以“皴法”多描绘山石地貌,黑土画派的“地垄皴”就是根据黑龙江平原的地貌形象特点应运而生的,在用笔上,以点的运动构成线,线的交织组成平面,长短线的错落形成平原的地貌变化;在用墨上,主要以重墨、焦墨、宿墨为主,淡墨为辅。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地垄皴”的用笔用墨,并适当调整来表现我们长三角平原的地貌,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当代“皴法”后自主表达。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M].中国美术教育,2016.
  [3]孔德民.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哲学思考[J].陇东学院学报,2013,11(06).
  [4]刘海粟.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J].南艺学报,1979.
  [5]杨亚男.中国画的笔墨与笔墨精神[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0):106.
  [6]李鸿彬.初中山水画教学中皴法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
  (嘉兴市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浙江嘉兴)
其他文献
于新澎  字靖之,一字与鹤,号与堂。现为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中国书协会员  中华诗词研习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兰亭班成员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师  中国书法篆刻学院特聘教授  山东印社社员  山东省书协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青年书协理事  济南市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作品获中国书协六届新人展三等奖、十届国展入展奖、梁披云楷书最高奖、山东省书协突出贡献奖、山东省文艺最高奖泰山文艺
期刊
杭州钱塘新区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议于2021年3月25日上午在金沙湖实验学校召开,会议由新区书协主席刘晓平主持。钱塘新区党群工作部杜世云二级调研员,新区社会发展局钱金利科长,新区党群工作部糜南山科员出席会议,新区书协全体理事参会。  新区书协副主席方毓明宣读协会理事会成员名单,书协副主席沈兴明宣读主席团、秘书处、专委会成员名单。薛承峰副主席兼秘书长对协会章程修订作说明,同时就协会日常工作和
期刊
摘 要:王阳明的心学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将知行合一,最后在知识与实践的引导下做到此心具足,不假外求。把它与中学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去读图,用“心”将读到的图中知识内化;再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最后在知行合一中养成“此心具足,不假外求”的强大内心世界和良好的美术修养以及爱好。  关键词:知行合一 绘画 心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与学习中都
期刊
速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也是一项训练造型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创作时间比较短暂,创作题材受限,画者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分析作画对象和思考画面构图,这一特点可以让教师快速考察学生的绘画综合能力。在绘画中速写可以用来记录生活,收集素材,是基础美术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提升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速写的兴趣说起,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速写的基本技法,观察生活,用画笔记录生
期刊
釋文: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祁斌《李方膺论画诗》
期刊
作品描述:以远视角平推的角度描绘的旭日东升,山脉横峦起伏,高矮錯落不同,山势连绵万里,云层汹涌澎湃。山上深色的植被密布,展现了蓬勃的生机,在浓郁的云雾覆盖下,似乎奔腾而流动,极富动感之美。  山之静谧,云之动荡,树之生机,连着天边渐红的霞光,宛如一条巨牛在昂扬待行,又似一条巨龙在积蓄力量准备腾飞,既是对祖国山川之美的惊赞,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期刊
欧阳馨  嗨!大家好!我叫欧阳馨,今年九岁,就读于杭州市文思小学,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一职。我是一个勤奋好学、乐观向上、兴趣广泛的女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我还特别喜欢书法。  在学校组织的硬笔书法竞赛中我多次荣获“小小书法家”的称号,在2019年还获得“首届‘西湖杯’全国少儿硬笔书法大赛银奖”。这些小小的收获让我对书法的喜欢又增添了几分,再加上妈妈一次次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书法的信心。三年
期刊
进化论不适宜看碟,好碟不怕旧。  《睡美人之宅》拍摄于2006年,属于情色片。  中国文字的确奇妙,同样两个字,不同组合格调迥异。色情很低俗,情色则趋雅。大概色情即色为先,情为后;情色则情在前,色殿后。  赤膊上阵“打真军”的A片叫色情片;虽然三点尽露却艺术,重点展示人体之美。生命之欢的,叫情色片。  法国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曾经说过:女人的影像乃消费社会真正的原因。再道貌岸然的人(同志除外)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篇选自全国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速写四级课程,玩具衣物写生。玩具火车的复杂线条与背景衣物形成了很好的疏密关系,学生在绘画时可以快速找到画面的节奏感,把握黑白灰关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速写写生作品,使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的欣赏能力和观察力。  2.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速写的绘画语言,在写生过程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写生训练,提高学生对艺术作
期刊
摘 要:2020年初的一场疫情,让我们措手不及,让我们感慨万千,更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抗击疫情,抒发艺术情怀为国助力。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具体抽象表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将美术教学和各类生活元素相结合,提高美术课堂的活跃度和精彩性,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有效 生活元素 实际生活 乐趣  一、采用生活元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