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写意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ch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庚子年正月以来,宅家抗疫,卧游天下,挥毫怡情,以度时光。明陈继儒语“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先观己心勿躁,后察天地致远。静读书以明心,静啜茗以澡身,静习画以养性。足不出户,潜修书斋,渴则敲冰煮茗,饥则拨火煨芋,以度时日。李渔楹联帖曰:“随遇而安好领略半盏新茶一炉宿火;会心不远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苏轼语“此心安处是吾乡”。独立书斋,孤灯相映,信笔涂鸦,咫尺天涯。
  几十年来,我一直坚持读书与绘画,书香墨韵,笔耕不辍,信笔所至,便有所得。传统文人画追求随性率意,直抒胸臆,一派天趣,气韵生动,浸沐其中,心性深受滋养。如大雪天宅在家里能够看到雪花飘落,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山堆玉,万壑铺银,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想,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随作雪景一幅,不亦乐乎!
  坚持以传统文人画为自己追寻的艺术之路。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说到底,艺术家要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只有以“逸格”为绘画艺境,以脱离法度的笔墨、非流俗的风格和不凡的绘画方式来表现平常的题材,并借此涵养品正气清的人生境界,才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纵观当今画坛往往易得两种毛病,一是心浮气躁,二是食古不化,此乃文人画传承与创新之大忌。李可染先生云:“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所言极是,务必以此来鞭策自己。董其昌云;“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书如此,画亦然。“巨然学北苑,黄子久学北苑,倪迂学北苑,元章学北苑,一北苑耳,而各各不相似”(《画禅室随笔》)。即以笔墨为主,意在笔先,挥洒自如。达到对笔墨的自觉控制,形成自己的一种笔墨语言,创造全新文人畫的意境。这种意境和水墨相辅相成,既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又须传统脉络纯正,家法谨严。“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潘天寿语)。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以自然为师,求内心感悟,达到“意趣具于笔先”“不求工巧而自得妙处”。曹丕说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所以,文人画必须养“浩然之气”。这种功夫和修养,需要长期的苦练和积累,只有倾一生之力,才能有所收获。
  文人画并不是文人戏墨,随意涂抹,而是通过笔墨表现画家艺术造化的精、气、神。笔墨不仅指具体的笔墨技法,更重要的是画家心灵及品格气质在写意作品中的外化呈现。去粗去俗,抒发胸中之逸气才是艺术之真谛。所谓逸气、浩然之气,既是个性独特的,又是高度概括的。文人画自晋、唐、宋、元以来主要是作为一种实现画者主体的心灵自由,抒发感情的自娱自乐或以画会友的工具,不是用来谋生的手段。如《宋史·本传》中关于文同绘画有一段记载颇有意思,文同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足相蹑于门,同厌之,投缣于地,骂曰:‘吾将以为袜。’”故在人品、画品与名利之间,文人画者必须坚持画品人品的操守,不断完善自己,固守传统文化的底线,不断创新提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石涛、八大、王蒙、青藤、浦华、白阳,他们的艺术成就,不是一枝枯笔能够解释的,是清必冷、清必绝、清必孤独。但也清必高,清必坚,清必有节,必不随世风擅改。倪云林是“元四家”之一,也是古代无锡籍画家的杰出代表。云林原本出生于富豪之家,生活闲适,喜结雅士高人。后因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倪瓒变卖家产,以船为家,驾一叶扁舟飘荡于湖上,开始“不事富贵事作诗”的隐逸生活。上海博物馆所藏《六君子图》(倪瓒作于1345年),黄公望在画的右上角题诗:“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陂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大痴赞云林画。”明代著名画家、收藏家董其昌题跋云:“云林画虽寂寥,小景自有烟霞之色,非画家者流纵横俗状也。此幅有子久诗,又倪迂称子久为师,俱所创建,真可宝也。壬寅重九后二日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倪瓒的《容膝斋图》(作于1372年)仅表现山水间一小亭,几棵枯树而已,反映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意境。画面中,主人所居空间虽小,心灵寄托于天地间,却无涯无穷。表达了倪瓒与光同尘,不为物欲所累,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倪瓒以简素之笔墨展示丰富的内心感受和独立的人文精神,使他的同辈和后辈们难以摹写,更难以超越。秦缃业《桐阴论画》对画家的品评中云:“古之董巨二米俱用湿笔,自云林子喜用渴笔,释渐江宗之,遂有徽派之目,而邹衣白、程穆倩俱以渴笔见长。盖湿则易俗,是编中所谓湿俗实痛下针砭。曩见王廉州、吴渔山亦间有此病,或疑其伪而不尽然,此关乎用笔之不能空灵,非湿之为累也,惟时史其常大家其偶而已。”又云“有神而兼逸,有能而兼逸,有神与能兼擅而仍无失为逸”等有别于前人。正是倪瓒具有的“非画家者流纵横俗状”,神逸兼备,成为于凛冽寒风中一棵屹立不倒的孤树。
  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与修为,保持传统文人的矜持和清高,画家笔下的一枝一叶、一花一鸟、一山一水,才能饱含文情和哲理,进而体现冷峻纯正、崇高深邃——以本意的清,诉诸题材的清,才称得上是清气。优秀画家的艺术禀赋和艺术创作,并不是所谓粗服乱头的名士气,它是人文涵养和笔墨技法达到极高成就才能到达的升华与境界。而艺术家人文涵养则是令其脱离俗谛,追求清灵空明境界的必经之路。要言之,以画家自身的人文修养为前提,融文史哲、诗书画于一身,有笔墨、有情状、求意简、抒清气。常言道,书画是心灵的写照。其深层境界,应是写照心神,是人情的物化,是天人和谐的境界。   我谓文人画,一是品,所谓品,即人品与画品。凡事德为先,人品不高何谈画品之高?文徵明云“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人品与画品之高下,当以讲究格调、讲究气节。清气若兰,虚怀若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二是韵,所谓韵,即画作之气韵耳。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不管是写意还是工笔,皆应有文气,更应有浩然之气。一眼看去,画作气韵天成,笔墨生动,张力十足,有扑面而来之势即为上乘。三是神,所谓神,即传神写照也。依托笔墨随机生发,如有神助般的精神风貌。用笔用墨皆施之于毫素,变化于笔端,心手双畅,神韵顿生,达到飞来之墨、神来之笔的通神之妙境。
  我为文人画,重在写意。有山水,亦有花鸟;大则八尺整纸,小则一尺见方;有册页,也有手卷。或工或写,无论大小皆为胸中之颖。追摹默忆古人之迹也好,放笔释放心中之情也罢,大则挥毫落纸,一气呵成;小则信笔涂鸦,见好就收。轻重缓急,浓淡枯湿,倾情演绎,厚积薄发。然我更愿意选择气定神闲之时,于书案之上写册页或手卷之画。咫尺之间,如太极抱拳,神情淡定;如弹琴拨弦,从容写就。若信笔草草,往往有意外之喜。凡获此作,笔者略感欣慰,虽不及古人先贤之万一,然与过往比照亦有长进也。
  于我而言,不管是北京巴黎等个展之大作,还是书斋案头等绘画之小品,都是以笔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也是我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心灵写照,是对中国文人画诗画一体的寻觅与传承。从生活和人文角度观察,都是以主体的心灵产生艺术共鸣的。庄子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同时庄子并不是隐士,而是混俗人间,藏身于人群中。在自己可控的时间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与其在无效社交上浪费时间,不如专注于提升自己,从而获得实质的成长。切忌盲从,活出自我,圈子不同,不必强融,文人画者,常乐我净。文人画贵在以主体的心灵为本,无论是师造化还是师古人,皆是如此,即所谓“天真烂漫是吾师”(苏轼语)。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一个神奇和精妙的天地,越深入其中,你越能感受到这由笔墨和线条构筑的世界的魅力,找到将自身个体与清风明月、山川草木相融相通,与前辈先贤相承相继的方式。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功夫在诗外”,文人画者之“心画”真正的根基在于生活,在于他的艺术修养和人品修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语),在艺术之路上,只有不改初心,执着前行,不慕闻达,惟求清逸。
  回首庚子,北窗独处,默记古帖,追忆师嘱,造化自然,挥毫怡情。方尺之间,力求融南入北,兼顾浑厚清润,略有所得,铢积寸累,计册页画百余幅,择选若干结集装裱册页四部,以此为记,以备后来比照也。
  严克勤 1956年出生,祖籍南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南通城市美术馆和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美术出版社、法国戴高乐基金会、法国尼斯亚洲博物馆、江苏省国画院、无锡博物院、南通城市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严克勤》(大红袍)、《严克勤水墨画选》(中英双语版)、《水墨问道》《仙骨佛心》《游艺琐谈》《味绿居闲话》《天工文质》等多部画册和专著。
其他文献
2 0世纪初,中国画向西方写实绘画学习,继而促成了1950年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兴起,并在此后数十年间,构成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新传统。徐展以藏族同胞为主体的水墨人物画,在艺术语言上具有极明显的写实特点,特别是一些参加重要展览的作品,因其鲜明的主题性和叙事性,很容易被人们视为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当代发展。但这种认识,很难概括徐展作品的全部真义。现实主义绘画中,人物的身份识别和叙事性的情景几乎是作品最
期刊
内容提要:张旭是唐代杰出的草书大家,其主要成就是:一改草书起笔的方头侧入为圆头逆入,使锋居中,以筋为主,筋骨兼备;二改湿润的用墨为焦墨,燥以取险,燥润相杂;三是变今草为狂草,开创狂放大胆的书风,其《肚痛帖》就是这一书风的典型代表。本文重点将其《肚痛帖》艺术特点加以分析。  关键词:张旭;草书;“肚痛帖”;艺术构成  对张旭的书法,历来多有极高的评价。看他的传世楷书《郎官石柱记》就不难看出对传统的学
期刊
字乐弦,号章草。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市南岸区政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重庆市南岸区文化馆艺培中心书法教师、《翰墨涂山》和《书法家园》總编辑。首届重庆市中青年文艺骨干和巴渝新秀文艺作品(项目)创作资助签约艺术家。2004年被国内专业书法杂志《青少年书法》评为全国青年书法家200人之一。作品曾入选纪念傅山诞辰4
期刊
一  “有一种画,初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唯其天资高迈,学力精到,乃能变化至此。”(清·王昱)  把这句一百多年前的画论拿来品评曾宓的字画,是再恰当不过了。  宿墨苍莽,歪歪斜斜的物体走势,幽暗,厚重,水渍弥漫,墨气夺人。然而又有一股特殊的笔墨气质在吸引着我们:那隐显在宿墨里沉静幽深的形态、色调、意趣、韵律、线质,朴素稳定而又灵动多变, 那种凌空蹈虚
期刊
20世纪以来的历史巨变,为中国山水画的复兴带来了新机遇。对西学的取舍与融会,对传统的开掘与整合,导致了山水画的非线性发展,形成了在艺术形态方面以借古开今为主或以引西入中为主的两种取向。两种取向的山水画家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扭转山水画脱离生活的高蹈远引,改变公式化概念化套路的因袭模仿。而改造公式化走向生活自然的重要途径,便是拾回师造化的传统,特别是对景写生,进而在写生的基础上复兴中国山水画的家国情
期刊
逐渐清晰的价值理念  有必要将兰亭奖与国展的价值理念拿来做一番比较,以期在比较与辨析过程中,对于兰亭奖价值观念的塑造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兰亭奖是书法界综合类的最高奖,包括了创作、理论、编辑出版、教育、艺术、终身成就奖,后来精简为创作与理论两个奖项。  先说创作方面。回顾前面几届兰亭奖,在书法创作方面确实很难看到清晰的价值追求,所以不断有人给兰亭奖做类比,兰亭奖像新人展、兰亭奖就是全国展等。兰亭
期刊
王顾宇 1987年生于河南郑州,2006年毕业于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6年考入江苏省书画院。现为国家二级美术师,江苏省书画院专职画家,江苏当代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首批紫金文化优青,2020江苏十佳优秀青年美术家
期刊
卢贞 1988年出生,成都画院专职画家,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青苗计划国青班画家。2012年中国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17年结业于文化部全国画院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2018年,作品《雪域梵音》参加时代华彩——首届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 2019年,作品《无声的守护》参加四川文华奖美术奖优秀作品展,获二等奖;2019年,作品《雪域祥云》入选第十三届美展四川省展览;2020年,作品《雪域祥
期刊
张斌 号立堂,1982年生于江苏昆山。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委省政府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成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行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人文大学兼职教授、昆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亭林印社执行社长。第十三届昆山市“十大”杰出青年。获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雨山问道——江苏省书法院学术提名展(行书)第一名,第三届江苏文艺大奖·书法奖(最高奖),江苏省纪念建党90周年美术书法
期刊
趙振 1995年生于江苏徐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协行草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特聘教师、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特聘教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师,徐州文联优秀文艺人才。入选国家级、省级、特邀展览50余次。获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三届江苏文艺大奖——江苏书法奖、江苏省群众文艺政府奖·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江左风流——江苏省第九届青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