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生理损伤和环境限制,智障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知觉发育等各方面较普通儿童迟缓[1],且由于缺陷与障碍形成的久坐、少运动等的生活方式,其身体健康水平较低[2],因此智障儿童存在一定的运动障碍。智障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较正常同龄儿童差,由于脊柱畸形等原因,他们难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容易造成摔伤等事故[3]。平衡能力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水平,因此平衡能力的发展训练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十分重要。
1.国内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研究现状
1.1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特征
孙金凤的研究显示,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受多因素制约,其中体型、性别等对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年龄差异、地区差异、残疾程度对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有显著影响。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智障儿童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显著提高;在地区差异方面,城郊地区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优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智障儿童;在残疾程度方面,残疾程度越轻,其平衡能力就越好[4]。
10-12岁的儿童平衡能力的平均水平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提高,但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一般儿童[5]。智障儿童的六种与平衡相关的能力与维持策略的表现均明显低于典型发展儿童[6]。中度智障儿童平衡能力较差,个体之间的平衡能力差异很大,同时智障儿童左右脚的平衡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左脚静态平衡能力远远优于右脚[7]。
1.2智障儿童平衡能力失调的表现
雍晓健(2015)在指出,低年段中重度智障儿童出现平衡能力失调的表现为(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如多动不安,走路容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上课注意力分散,爱做小动作等,部分孩子可能出现语言能力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2)动作协调不良,如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等;(3)本体感失调,如坐立姿势不协调,方向感、距离感欠缺,手脚笨拙,精细动作困难等[8]。
1.3运动干预对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
李伟艳(2010)在研究中发现,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中度智障儿童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核心力量锻炼对低年级智障儿童的前庭稳定性有较强的敏感性[9]。
李远良(2019)也在研究中指出,核心力量的训练与核心力量加有氧耐力的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智障儿童的动静态平衡能力,前者在改善智障儿童的静态平衡能力方面有较大优势,后者在改善智障儿童的动态平衡年龄方面有较大优势[10]。
戴昕(2014)在通过对20名轻度与中度智障青少年12周每周3次的核心肌力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各项指标,得出核心肌力训练可改善智障青少年平衡觉中枢的整合加工能力和对机体的平衡控制能力,提高其静态平衡能力[11]。
张德荣等人(2014)在通过对20名智障儿童进行为其9周的走、跑交替训练,对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进行训练前后的对照,得出走跑交替训练后受试者的睁眼单腿站立能力有所提高,这可能是由于9周的走跑交替训练增强了受试者的下肢肌肉力量[12]。
谈雅强(2018)通过对18名中度智障儿童12周的蹦床运动干预,并通过对站立平衡时足底中心压力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偏移进行前后侧来了解干预成效,得出蹦床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和提高中度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13]。
戴昕等人(2008)通过对27名3~8岁智力发育障碍儿童的测试显示智障儿童静态平衡能力较弱,静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均有所提高;下肢力量是影响智障儿童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对智障儿童的静态平衡能力无显著影响[14]。
2.分析与总结
2.1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普遍落后于同龄的典型发展儿童,造成此现象大多与智障儿童的智力落后程度、个体差异及运动的多样性有关。
2.2使用部分体育运动对智障儿童进行干预有助于其平衡能力的改善,但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针对智障群体运动干预方面的研究更为稀少,在实验设计上缺乏理论指导及经验借鉴,可能会造成实验设计过于保守。
2.3大多数实验的受试者较少,这不仅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也难以证实该运动干预对智障儿童普遍有效,难以进行推廣应用,应该适当增加样本的数量。
2.4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相关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间,尤其是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研究主体的研究更为空白。应在具备条件的情况把中重度智障儿童列为研究对象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花雨. 智障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研究综述[J]. 新课程(综合版),2019,(07):17.
[2] 谈雅强. 蹦床运动对中度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J]. 运动,2018,(15):48-49.
[3]谈雅强.蹦床运动对中度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J].运动,2018,(15):48-49.
[4]孙金凤.6-18岁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5]余小燕,金昌龙.智障儿童与一般儿童平衡能力的比较与分析[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1
[6]陈俊湰.智能障碍与智力正常者平衡控制比较研究[J].国立体育学院,2006,17(1):45-58
[7]李伟艳.核心力量锻炼对中度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8]雍晓健.培养低年段中重度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1):187-187.
[9]李伟艳.核心力量锻炼对中度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10]李远良.核心力量加有氧耐力训练对中度智障儿童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9.
[11]戴昕.核心肌力训练对智障青少年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与平衡能力的影响[A].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C].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2.
[12]张德荣,刘泽媚,刘珊珊.走跑交替运动对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0):20-21.
[13]谈雅强.蹦床运动对中度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J].运动,2018,(15):48-49.
[14]戴昕,马廷惠,赵光辉.智障儿童下肢力量与平衡能力的关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6):74-75+86.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1.国内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研究现状
1.1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特征
孙金凤的研究显示,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受多因素制约,其中体型、性别等对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年龄差异、地区差异、残疾程度对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有显著影响。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智障儿童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显著提高;在地区差异方面,城郊地区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优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智障儿童;在残疾程度方面,残疾程度越轻,其平衡能力就越好[4]。
10-12岁的儿童平衡能力的平均水平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提高,但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一般儿童[5]。智障儿童的六种与平衡相关的能力与维持策略的表现均明显低于典型发展儿童[6]。中度智障儿童平衡能力较差,个体之间的平衡能力差异很大,同时智障儿童左右脚的平衡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左脚静态平衡能力远远优于右脚[7]。
1.2智障儿童平衡能力失调的表现
雍晓健(2015)在指出,低年段中重度智障儿童出现平衡能力失调的表现为(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如多动不安,走路容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上课注意力分散,爱做小动作等,部分孩子可能出现语言能力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2)动作协调不良,如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等;(3)本体感失调,如坐立姿势不协调,方向感、距离感欠缺,手脚笨拙,精细动作困难等[8]。
1.3运动干预对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
李伟艳(2010)在研究中发现,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中度智障儿童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核心力量锻炼对低年级智障儿童的前庭稳定性有较强的敏感性[9]。
李远良(2019)也在研究中指出,核心力量的训练与核心力量加有氧耐力的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智障儿童的动静态平衡能力,前者在改善智障儿童的静态平衡能力方面有较大优势,后者在改善智障儿童的动态平衡年龄方面有较大优势[10]。
戴昕(2014)在通过对20名轻度与中度智障青少年12周每周3次的核心肌力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各项指标,得出核心肌力训练可改善智障青少年平衡觉中枢的整合加工能力和对机体的平衡控制能力,提高其静态平衡能力[11]。
张德荣等人(2014)在通过对20名智障儿童进行为其9周的走、跑交替训练,对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进行训练前后的对照,得出走跑交替训练后受试者的睁眼单腿站立能力有所提高,这可能是由于9周的走跑交替训练增强了受试者的下肢肌肉力量[12]。
谈雅强(2018)通过对18名中度智障儿童12周的蹦床运动干预,并通过对站立平衡时足底中心压力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偏移进行前后侧来了解干预成效,得出蹦床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和提高中度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13]。
戴昕等人(2008)通过对27名3~8岁智力发育障碍儿童的测试显示智障儿童静态平衡能力较弱,静态平衡能力动态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均有所提高;下肢力量是影响智障儿童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因素,但对智障儿童的静态平衡能力无显著影响[14]。
2.分析与总结
2.1智障儿童的平衡能力普遍落后于同龄的典型发展儿童,造成此现象大多与智障儿童的智力落后程度、个体差异及运动的多样性有关。
2.2使用部分体育运动对智障儿童进行干预有助于其平衡能力的改善,但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针对智障群体运动干预方面的研究更为稀少,在实验设计上缺乏理论指导及经验借鉴,可能会造成实验设计过于保守。
2.3大多数实验的受试者较少,这不仅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也难以证实该运动干预对智障儿童普遍有效,难以进行推廣应用,应该适当增加样本的数量。
2.4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相关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间,尤其是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研究主体的研究更为空白。应在具备条件的情况把中重度智障儿童列为研究对象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花雨. 智障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研究综述[J]. 新课程(综合版),2019,(07):17.
[2] 谈雅强. 蹦床运动对中度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J]. 运动,2018,(15):48-49.
[3]谈雅强.蹦床运动对中度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J].运动,2018,(15):48-49.
[4]孙金凤.6-18岁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5]余小燕,金昌龙.智障儿童与一般儿童平衡能力的比较与分析[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1
[6]陈俊湰.智能障碍与智力正常者平衡控制比较研究[J].国立体育学院,2006,17(1):45-58
[7]李伟艳.核心力量锻炼对中度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8]雍晓健.培养低年段中重度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1):187-187.
[9]李伟艳.核心力量锻炼对中度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10]李远良.核心力量加有氧耐力训练对中度智障儿童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9.
[11]戴昕.核心肌力训练对智障青少年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与平衡能力的影响[A].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C].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2.
[12]张德荣,刘泽媚,刘珊珊.走跑交替运动对智障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0):20-21.
[13]谈雅强.蹦床运动对中度智障儿童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J].运动,2018,(15):48-49.
[14]戴昕,马廷惠,赵光辉.智障儿童下肢力量与平衡能力的关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6):74-75+86.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