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反思成长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g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长沙市罗晓红学前教育工作室(以下简称罗晓红工作室)是长沙市第一所学前教育工作室。工作室2012年落户于长沙县后,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积极服务和推进地方学前教育事业:一是对口支援,工作室与长沙县10所乡镇幼儿园签订了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协议;二是送教下乡,将“以园际互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园辐射作用”作为抓手,通过讲座、现场诊断、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送教下乡等活动;三是协同长沙县学前教育协会,以“合作、互助、共赢”为宗旨,主动承担相关培训的计划、组织、实施等工作,近5年来,共组织教师培训40余次。工作室的工作得到了长沙县人民政府、长沙师范学院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对话背景
  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则是当前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然而,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处于学历偏低、专业素质相对较弱的境况,部分乡镇幼儿园甚至还存在教学活动“小学化”的倾向。
  自2014年起,湖南省长沙市罗晓红学前教育工作室(以下简称罗晓红工作室)依据《长沙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了长沙市学前教育名优特教师“志愿支教,送教到县(市)”的活动。罗晓红工作室精心设计、组织活动,并结合教学活動案例,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对话由此展开。
  郑岚:2014年至今,罗晓红工作室依托同课异构的主要模式,总共组织了三次“志愿支教,送教到县(市)”的教研活动。在今天的话题讨论之前,我认为有必要界定一下同课异构的概念,它究竟代表了一种怎样的方法?
  罗晓红:我们开展的三次“志愿支教,送教到县(市)”教研活动分别是:2014年4月26日送教下乡到宁乡,2015年4月18日送教下乡到浏阳,2016年6月25日送教下乡到长沙县路口镇。
  送教下乡的“同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相同的教学内容,一种是指同种领域内同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异构”则是指同课结构下,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即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或教学题材,根据学生实际、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师的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其主旨是鼓励不同教师在面对同一教学内容或题材时,立足于教学实践,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构想,并将构想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让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历经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认知建构过程。
  田源:我们为什么要采取同课异构的模式,开展“送教下乡”教研活动呢?
  郑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一种有效措施。然而,现阶段幼儿园的教研多以教学观摩、专家点评为基本形式,从上到下地传输信息,致使参与教研的教师处于被动状态,主体智慧得不到激发。
  同课异构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从教师层面上看,它依存于实际的情境,探索相同教学内容或教学题材中不同教师的构思差别,发挥了教师独特的个性。从教研层面上看,它能调动起乡镇幼儿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钻研教学活动,激发教师对教学对象、内容的分析,并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前期研讨。现场观摩与对比同种教学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再通过问题的聚焦研讨、专家点评,更有针对性地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以点带面地讨论教学活动“小学化”的问题,从而促进专业成长。
  罗晓红:在以人为培养对象的教育事业中,如何体现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个性和自我?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每个教师的教学理念、经验深浅度、教学个性都存在差异,而每个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因材施教,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而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较好地彰显了此种理念。
  田源:能简要谈一谈你所参与的乡镇园所联合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吗?
  郑岚:我参加过两次送教下乡活动,分别下乡到宁乡和浏阳。过程中,我们需要和当地教师提前沟通,研讨教学内容,并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在确定了教研主题、形式、流程后,由罗晓红工作室中的一名教师带领其幼儿园团队设计活动,一名当地的骨干优秀教师也带领当地的幼儿园团队组织活动。送教下乡到宁乡时,我们最终确立的教学内容是大班语言早期阅读活动《一根羽毛也能动》;送教下乡到浏阳时,确立的教学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图形的二次分类》。
  刘敏:我参与了送教下乡到长沙县路口镇的教研活动。之前,郑岚老师参加的两次同课异构采用了同样教学内容,不同结构的方式;本次路口镇的教研活动则采用同一领域、同种类型、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的方式进行了研讨。本次教研聚焦音乐领域的歌唱活动,邀请了罗晓红工作室的两名名优教师分别根据音乐领域的歌唱活动,选择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在活动现场进行教学观摩以及教学研讨。
  田源:能否结合具体案例,说一说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在现场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以及这种模式下的研讨为现场老师带来了哪些思考?
  郑岚:我认为,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带来了教学策略上的思考,以及对其教育理念、教学对象、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设计的思考。
  例如,在《一根羽毛也能动》的语言活动中,有的教师结合图画书进行问答模式的教学,也有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在“两只动物要比赛时”停止讲述,引导幼儿在自主阅读后说一说两只动物分别进行了哪些比赛,之后还有可能进行哪些比赛,并用口头表达与角色扮演的两种方式来表现所思所想。研讨中,教师们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下多种教育策略的运用,发表想法与反思:早期阅读不单单是提问,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自主阅读等都是可运用的教学策略,早期阅读更应该观察幼儿的自主阅读水平,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好的支持策略。
  刘敏:罗晓红工作室的两名名优教师分别对音乐歌唱活动采用了同课异构模式。在此过程中,大家都做了哪些思考?
  罗晓红:大班的歌唱活动常常让教师们产生畏难情绪,既要解决唱词难点,又要解决乐曲难点,还要产生合乐性的表现。本次送教下乡对名师的挑战比较大,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原有经验对不同层面的目标进行降级与升级。易靖老师组织的歌唱活动《河边的小花》,运用了传统传递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圆,从易到难地按照歌唱活动的传统方式组织活动;罗娜老师组织的歌唱活动《摩擦》,运用了Hip- Hop的音乐元素,采用了说唱结构的歌曲,以及运动、斗歌、斗舞的方式,引导幼儿创编歌词与动作。可见,歌唱活动教学理念的不同,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形式,现场教师针对“传统的歌唱活动中,如何依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新型的歌唱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与创意”这两点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教师们还对“音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与人格素养”的问题展开讨论。尽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不同,但这些“不同”的背后都强调着幼儿观察模仿、探究创造、问题解决、合作互助和反思评价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也都指向幼儿积极愉快、乐于交往、善于合作,以及自我控制、理解规则、行为管理等能力的养成,这对于现场教师的触动非常大。
  罗晓红:组织了三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后,大家认为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是否能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岚: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发挥自主性,教师要自己制订目标、选择内容、实施教学计划、进行自我监控,最后自我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因“自主”而得到专业发展,又因为自身的专业发展促进个体的“自主”水平。
  刘敏:我们可以从教师自主行为的产生、自主反思能力的促进以及创新性教学策略的衍生这三个方面看到他们的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中,教师首先要拥有自我决策的权力,分析教学对象与内容,并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团队商量研讨。这样的模式帮助教师结合自身、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制订教学目标和过程,由此产生自主行为。
  教师自主反思能力的促进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研讨中。前期,教师会借助同伴以及团队的力量,在教学设计中期实施自主教研,讨论教学组织过程中幼儿的状况以及应对和调整的策略;在教研过程中,提出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相互学习中倾听他人的思路,自主反思后决定如何调整自身策略。正是这种“行动——回顾行动——意识问题所在——创造解决方案——尝试解决”的过程,让教师得以实践自主行为,从而获得专业发展。
  罗晓红:在三次“送教下乡”的教研活动中,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大家对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刘敏:教研的“三要素”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與专业引领。名优教师对于个人反思与专业引领已颇为熟悉,但在同伴互助中,我们常用“六顶思维帽”的方式讨论,似乎减少了问题的聚焦程度。我认为,可以对一个问题进行辩论的教研,更加聚焦教研点,也便于现场教师采择观点。
  其次,“送教下乡”活动中,名优教师不但要花费大量精力对不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思考,同课异构也带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田源:《上海教育科研》中有一篇专门阐述同课异构的相关论文,作者陈苗老师认为,同课异构逐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对比——反思——成长”。同课异构带给教师的是一种对比,引导教师关注现象,并讨论现象和策略背后的教学理念,重构个人理念。老师纷纷产生了想法,这些想法是什么?在日常教学中能否实现?这些问题却并未在我们的研讨中有所体现。
  郑岚:在现场研讨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教师在现场受到的触动和做出的反思能力。但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缺乏后期深入持续性的调研,以及基于调研问题的深入持续性培训。如果我们能够和当地园所、学前教育形态结盟,做一些持续性的研讨活动,同课异构的教研优势便能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能将教研过程呈现为“行动——回顾行动——意识问题所在——创造解决方案——尝试解决”的循环上升状态,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长沙市学前教育名优特教师“志愿支教、送教到县(市)”的活动已经持续进行了两年,采用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进行现场研讨也是罗晓红工作室不断探索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罗晓红工作室将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关注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实践性,把教研工作落实到深处,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其他文献
我们是一群充满爱心、多才多艺、永远长不大的人。很平凡,但却真实。我们是幼儿教师。  儿童节到了,我们化身为孩子喜爱的卡通人物,带给孩子快乐;迎新活动中,我们自编自导的小品博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集体教学中,我们是传道解惑的师者;日常活动中,我们是妈妈,让每一位孩子养成好习惯;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孩子的伙伴,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長。孩子们回家后,我们开始了教研、培训、教学活动研磨、教具制作等活动,每
期刊
空港第一幼儿园建园已有两年零七个月。从最初11名带班教师和120名幼儿,发展到今天的28名教师和300名幼儿,这些中都离不开教师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与付出。  在“健康日”,园丁们邀请警察爸爸进班讲解“自我保护类知识”;班级中,定期开展防火、防震等逃生演习;休息时,她们自发粉刷轮胎,丰富幼儿戶外游戏材料;三八节,每班自创一道佳肴,待大家品尝后,讨论并保留营养价值高、易于尝试的菜品,以丰富幼儿食谱;自主
期刊
幼儿园里,天真烂漫的孩子随处可见,和蔼温柔的教师们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尽管幼师是一份较为辛苦的职业,但是园丁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职业之美。这些美,或许是辛苦制作环创手工时的细心,或许是认真打扫卫生时的耐心,或许是与孩子们相处中的用心,或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开心……  教育是一场心灵的期盼,是一场耐心的等待,是和时间较量的持久事业。这群美丽的园丁们在教育的芳草地里坚守着,谱写出一个又一个温润的
期刊
近期,黑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该省将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2010年以来,黑龙江顺利完成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5.61%。2017年,黑龙江将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各地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逐级编制实施。计划编制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存在问题,提出思路举措,着力提高入园率。继续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政策,探索建立公办幼儿园生均公
期刊
和孩子相处,我们需要有一种平等的姿态。当他们受了伤,需要理解和呵护时,我们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身为幼儿教师,我们每天都会与孩子打交道,看到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而情绪低落或哭泣。事实上,成人眼里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教师和家长要能够感受到孩子的快乐,也要能够体会到孩子的难过和失落,只有做到“共情”,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一起
期刊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好奇心强的孩子总能发现很多新奇的事物,当然,遇到难题时,他们也有很多自己的小点子。那么,教师如何发现教育契机,深入挖掘,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索的环境和氛围呢?如何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孩子呢?  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手臂力量的发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筷子,成为中班幼儿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于是,我们特意投放了小动物喂食玩具,即用筷子给“小蓝熊”和“小粉熊”喂食,
期刊
在法制社会,依法办园,以德立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民办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遇到的纠纷进行阐述分析,为其他办园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类幼儿园评估体系中,“依法办园”的标准被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民办幼儿园在遇到民事纠纷时,可以从相关法律法规中寻找依据,细心甄别,依法维权。  一、细数案例,幼儿园难以言状的困境  案例1:名誉权纠纷——谁来保护幼儿园  春暖花开
期刊
当和孩子面对面交流时,她会不自觉地单膝下跪或者是双膝下跪,平视孩子,眼睛里满是爱和信任。有爱的教育,宛如春水充盈的池塘,生机盎然,群鲜芳菲。  “不是我让孩子成长,而是孩子让我成长。”  李江美坚信所有的可能早已存在孩子的内心。她只需选择适宜的支持去唤醒他们,种种可能便会破土而出,成长为灿烂的现实。  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极限挑战。她乐在其中。“我觉得这蛮好玩的。”  她还是宁波市“筑梦幼教联盟”的
期刊
当前,学前教育存在入园率低、发展不均衡、公共财政投入少、家长负担重、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公益性弱化的情况。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留守农村学龄前儿童和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南昌市政协委员盛建昌、余磊娟、刘红英向市政协十三届六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公益性亟待提高的建议》,建议制订发展规划,调整结构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搞好办学导向,提高全市城乡
期刊
一直以来,人们似乎对爱哭的孩子总有点不喜欢,甚至是厌烦。然而,孩子哭闹的背后肯定有一些特殊的原因,身为幼儿教师,面对这类孩子该怎么做呢?如何联合家长,一起帮助孩子改掉这一不好的习惯呢?  新学期开学,中班来了一个叫中中的男孩。由于是插班生,我们对中中进行了家访。家访过程中,中中的爸爸妈妈向我们提前打了招呼,他们说中中平时比较“嗲”,希望我们对中中多点关注。  家长口中的“嗲”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