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留在农村家里成为“留守学生”。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应该跟其他学生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但是由于父母远离家乡,他们缺少父爱和母爱,缺少家庭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情感和心理容易出现缺陷。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学生既是全社会共同责任,也是教育教学人员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这些几岁的、十几岁的留守学生,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却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没有了家庭的温暖。加上许多留守学生家长习惯用金钱来弥补自己感情的缺失,纵容了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许多留守学生自私自利,性格孤僻,感情脆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品学兼优者少,违规违纪者多;勤俭节约者少,挥霍浪费者多;自主自立者少,依赖他人者多。调查发现,80%的留守学生每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到40天,84%的留守学生靠电话与家长联系,63%的留守学生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甚至有18%的学生家长根本不了解子女学习状况和性格,8%的留守学生自己照顾自己,有10%的留守学生家长根本不与子女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的特殊群体,给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这无疑给本来就很艰难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不得力,导致对学生教育的断层,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必要的补充。学校开展素质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幸福、和谐、宽松、积极的成长环境。留守学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家庭、学校、社区有机结合的三方统一体
留守学生是当今社会产生的一个新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家长不在身边,缺乏父母之爱,心理发展处于不稳定阶段,往往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后,会产生不良情绪。这不良情绪积累后会转化成一种心理能量,这种心理能量宣泄不当就会导致错误行为发生,因此对留守学生的帮助和关心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对留守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电话短信联系,出现特殊情况甚至要家访。一方面向这些在家监护者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学校还可与学生所在的村委会联系,让村干部和社会各界参与到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使我们的工作得到家长、学生、监护人的信任和支持,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外出务工的家长,应从监护人心理,从学生心理换位思考孩子学习、生活的处境,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充分让学生表白心声,把握孩子心理,讲究方法,激励孩子进步,教育孩子遵纪、自制、勤奋,配合学校老师好好学习,配合监护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班主任除了对留守学生进行日常教育之外,还应该特别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对留守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爱心教育。只要班主任用爱心去关心他们,与他们沟通,教育的效果就会更佳。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书信这种传统方式,与家长交流,既沟通了感情,又训练了作文能力,总比无病呻吟的所谓作文训练收效好得多。同时,班主任应像父母一样与他们交流、谈心,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学生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做留守学生的“第二父母”。
三、有计划地强化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各种集体教育活动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度过,建设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对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非常重要。各学校要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广泛开展运动会、朗诵比赛、演讲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学生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他们的“温馨之家”。
总之,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加倍的呵护,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作为老师就要用心呵护,做一名传递温暖的使者。我呼吁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学生”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这些几岁的、十几岁的留守学生,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却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没有了家庭的温暖。加上许多留守学生家长习惯用金钱来弥补自己感情的缺失,纵容了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许多留守学生自私自利,性格孤僻,感情脆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品学兼优者少,违规违纪者多;勤俭节约者少,挥霍浪费者多;自主自立者少,依赖他人者多。调查发现,80%的留守学生每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到40天,84%的留守学生靠电话与家长联系,63%的留守学生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甚至有18%的学生家长根本不了解子女学习状况和性格,8%的留守学生自己照顾自己,有10%的留守学生家长根本不与子女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的特殊群体,给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这无疑给本来就很艰难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不得力,导致对学生教育的断层,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必要的补充。学校开展素质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幸福、和谐、宽松、积极的成长环境。留守学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家庭、学校、社区有机结合的三方统一体
留守学生是当今社会产生的一个新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家长不在身边,缺乏父母之爱,心理发展处于不稳定阶段,往往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后,会产生不良情绪。这不良情绪积累后会转化成一种心理能量,这种心理能量宣泄不当就会导致错误行为发生,因此对留守学生的帮助和关心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对留守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电话短信联系,出现特殊情况甚至要家访。一方面向这些在家监护者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学校还可与学生所在的村委会联系,让村干部和社会各界参与到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来,使我们的工作得到家长、学生、监护人的信任和支持,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外出务工的家长,应从监护人心理,从学生心理换位思考孩子学习、生活的处境,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充分让学生表白心声,把握孩子心理,讲究方法,激励孩子进步,教育孩子遵纪、自制、勤奋,配合学校老师好好学习,配合监护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班主任除了对留守学生进行日常教育之外,还应该特别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档案详细记载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对留守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爱心教育。只要班主任用爱心去关心他们,与他们沟通,教育的效果就会更佳。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书信这种传统方式,与家长交流,既沟通了感情,又训练了作文能力,总比无病呻吟的所谓作文训练收效好得多。同时,班主任应像父母一样与他们交流、谈心,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学生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做留守学生的“第二父母”。
三、有计划地强化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各种集体教育活动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度过,建设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对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非常重要。各学校要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广泛开展运动会、朗诵比赛、演讲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学生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互助互爱,让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他们的“温馨之家”。
总之,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加倍的呵护,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作为老师就要用心呵护,做一名传递温暖的使者。我呼吁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学生”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