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输变电运行维护管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ytsx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脚步加快,我国电网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当不利条件导致线路故障时就会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做好高压输变电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压输变电 运行维护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teps to speed up, our country the size of the power grid in expanded rapidly, when disadvantage lead to line fault will affect the entire network safety running, so must be prepar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ransmiss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work.
  Keywords: high voltage pow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 O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输变电工程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施工、调试,电网运行维护,而如何保证输变电工程的质量,文章结合了作者对输变电运行管理经验,对其相关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1.我国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发展动态
  1.1新型材料应用的发展
   在电力设备高电压大容量化的同时,设备的可靠性方面也取得了瞩目成就,从表1中可看出材料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缆、绝缘子和套管的绝缘材料一般由 气体、树脂和合成材料代替了传统的空气绝缘、充油介质或陶瓷材料。合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作为电缆的绝缘材料在电力系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表1.先进电力设备技术的发展及其材料变化趋势
  近年来出现的高压发电机有利于合成绝缘材料的发展。新型材料合成绝缘子的出现,打破了陶瓷绝缘子百年多的垄断地位。从表1可看出,由于在防火、生产和安装上的优越性,有机合成材料在套管上的应用受到重视,并有最终取代
  油绝缘材料的趋势。
  1.2输变电技术发展趋势
  1.2.1直流高压输电技术
   直流输电能高效率、长距离和大容量输送电能,材料技术的进步使它摆脱了电力工业发展初期因设备绝缘问题受冷落的局面而倍受青睐。
  1.2.2城市大容量高压输变电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用电量的迅猛增大促进了城市大容量输变电技术的发展。日本交链聚乙烯电缆在1965年用于22、66 kV 等级的线路,1975年用于154 kV等级的线路,1989年南池上线作为世界上首条275 kV长距离线路开始在城市中心运行。由此也促进了高压交链聚乙烯电缆的迅猛发展,也影响着我国输变电技术的发展。
  2.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利用先进的状态检测技术、可靠性评价及寿命预测技术识别故障
  的早期征兆,对故障的部位、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根据分析诊断结
  确定最佳检修时间和检修项目的一种预知检修管理模式…。从理论上讲它是比
  计划检修层次更高、针对性更强的检修体制。一般来说围绕状态检修所研究的问题和工作目标进行的系统分析和决策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步骤:
  ①故障分类。根据故障发展过程,故障可以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按照故障发生后的可見性又可以将功能性故障分为明显功能故障和隐蔽性功能故障;按照故障后果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将故障分为隐蔽性故障后果、安全和环境性后果、使用性后果、和非使用性后果。
  ②定义系统边界。系统边界的划分对电网设备而言主要遵循按设备的功能和特点划分、尽可能与检修管理系统划分一致和按停电影响的逻辑关系划分等原则进行。
  ③确定研究的系统。系统划分和选择是进行决策和编制状态检修计划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它涉及到资料、图纸、系统运行和检修的历史信数据以及同类设备的缺陷故障等诸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④编制系统说明和功能框图,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各项功能以及环境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理清思路。
  ⑤失效模式与故障后果分析。这是状态检修中重要的技术过程,通过分析可以确定使功能发生故障的部件名称、故障模式、原因及后果、危险度以及检测成功的方法与难度等。
  ⑥系统功能和功能故障进行描述。这是对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及功能故障进行准确定义,以便对系统的故障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识别。
  ⑦检修方式选择。在故障模式与后果确定后就要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检修方法,所选择的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应当与其它检修方法相比技术经济性最优、效果最好。针对故障分类一般按照以下方式选择维修策略:对于潜在故障和隐蔽性故障采用预测维修或者周期性预防维修;对于安全及环境性故障必须进行预防
  维修,如果预防维修不能满足要求,即不能将故障危害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必须重新设计或改变工艺流程;对于使用性后果故障,可以根据经济性选择预防
  性、预测性或者事后维修;对于非使用性故障,虽然它是明显的功能故障,但由
  于不涉及安全,一般采用事后维修或者结合其它检修需求进行维修。
  3.电力电缆的状态检测及早期状况检测
   电力输电和配电的多重任务需要在电力电缆的应用和维护方面有丰富的知识。由于电力电缆的技术提高和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需要,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在各种的压力和绝缘老化效应情况下,电缆的绝缘破坏也随之增加,并对电力供应企业构成一个紧张问题。
  3.1电缆的应力分析
  (1)电气应力。包括运行和暂态电压下的电气应力。
  (2)机械应力。因变形、拉伸以及其他由于各种电路的电流产生应力。
  (3)热应力。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温度应力。
  (4)化学应力。湿度和污染造成对绝缘材料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应力。
  3.2电缆运用前的测试
  (1)测量导体电阻并转换成20。C的值。
  (2)根据不破坏绝缘的标准进行高压交流试验。
  (3)在不破坏绝缘下进行冲击耐压试验(对于某些类型和电压等级的电缆)。
  (4)在电源频率,温度高于20。C以上,进行介质损耗因数/电压测试(DDF)。如果温度低于20。C,结果应通过适当的绝缘曲线校正到20。C。
  (5)在一定电压下的局部放电试验(对于某些类型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当指出,通常DDF会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大,DDF电压曲线的梯度对于绝缘劣化、湿度和电缆的 表面污染是个有益的值。因此,标准要求:对于17/33kV浸渍纸绝缘电缆,在DDF介于o.5~1.25E0及介于1·25~2.o E0时,它们分别不超过0.002和0.004。最高DDF在0.5E0时不应超过0.003。
  3.3电缆寿命缩短原因
  (1)绝缘期间挤压或铸造工艺形成气泡。
  (2)绝缘材料的污染
  (3)导体绝缘屏蔽不良或绝缘与电缆绝缘屏蔽面不完善。
  (4)水分渗入绝缘材料。
  3.4电缆的在线状态检测技术
  (1)局部放电检测和定位。
  (2)在线温度监测。
  (3)油试验,如纸的溶解气体分析/油绝缘电缆。
  4.输变电线路运行的维护
  (1)覆冰中的运行和维护
   防止输变电线路覆冰灾害的重要方法是在设计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横跨垭口、风道、湖泊和水库这些容易覆冰的地段,翻越山岭时应避免大高差、 大档距,转角点架不要设在开阔的山脊上,以减少覆冰的概率和覆冰的程度;同时在覆冰季节前应对线路做全面检查,消除设备缺陷,做好防备工作;覆冰季节中,要加强巡视和观测,特别是对覆冰地段塔杆的运行状况要严格检查,对耐张杆各侧的拉线进行调整,确保杆受力均匀。
  (2) 雷击中的运行和维护
   从线路地理环境来看,部分地区上壤电阻率高,塔杆接地电阻偏大,容易引起跳闸:山区的线路因为存在山坡倾角使导线暴露的弧面增大,从而易遭受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有很多,包括安装避雷线、安装线路避雷器、提高线路绝缘水平、架设祸合地线、同塔多回线路的不平衡绝缘以及改善杆塔接地装置冲击特性等。对于已5 0 0 k V的高压输变电线路,最有效的防雷措施是安装线路避雷器,线路避雷器与绝缘子连接雷击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器流入相导线,导致相导线的电位升高从而使绝缘子两端的电位降低,避免闪络。
  (3)加强输电线路日常维护工作
   线路巡线员在巡视高压输电线路时仔细观察电力线路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拉线位置,钢线卡螺栓的松紧,拉线的检查,导线绝缘子的完好,线路通道内树木的生长高度等,这样也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避免倒塔、 倒杆及断线事故的发生。
  (4)外力破坏中的运行和维护
   外力破坏电力线路引起的故障越来越多,一方面,需要政府执法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的安全,惩蓄意破坏分子:另一方面, 增强宣传力度,向沿线居民言传《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使农民自觉维护电力线路器材。
  结语: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压输变电网络必然遍布各地,目前,各种各样的监控和诊断技术已经被用于输变电工程中的运行管理中,这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先进技术及经验。
  参考文献:
  [1] 宋伟光,周建平。绍兴电力局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和效果分析。2007年全国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7。
  [2 陈春鹰等。河北南部电网实施优化检修的原则。2007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
  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7。
  [3 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音小、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文章分析了大面积沥青混泥土裂缝的原因,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
期刊
摘要:通过对聚丁烯PB管和耐热聚乙烯PE-RT管的性能及应用情况的对比,阐明PB管和PE-RT管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PB管 PE-RT管 对比 施工   Abstract: based on the heat pipe and PB polybutylene polyethylene PE-RT pipe of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期刊
摘要:在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不同阶段都有着其控制造价的策略,本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以及对造价控制的理解,提出不同阶段的造价分析,进而提出其对应的造价控制策略,为同类工程有效控制造价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造价控制;管理措施  Abstrac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whole process, all have the differ
期刊
摘要:在公路桥梁混凝土中,以其承载能力高,在桥梁建设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及其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关键词: 公路桥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the highway bridge concrete, with its high bearing capac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has bee
期刊
摘要:本文并充分结合我国在2011年“十二五”规划中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关系进行概述,为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建立创新型人事劳资关系提出一些看法,并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关系的发展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事业单位;特性;人事劳资关系;发展与思考  Abstract: this paper and fully combined with our country in 2011 "1025" in th
期刊
摘要: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新型全钢大模板施工中应注意的主要施工要点和工艺方法。实践证明,该施工工艺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模板,施工技术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whole steel big template construction shou
期刊
摘要:佛山某泵站在汛期泵房进水前池发生管涌破坏。本文通过有限元计算对强透水地基泵站,进水前池管涌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不同位置的减压井布设方案的降水效果进行比较,计算表明:进水前池前侧布井降水效果优于后侧布井方案,内侧布井方案降水效果优于外侧布井方案。  关键词:强透水地基;进水前池;渗流;减压井布置位置  Abstract: a pump station in flood season in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改进的模板工程施工工艺及工艺流程节点的施工顺序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浇剪力墙; 模板工程; 逆序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 years work experie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mplat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
期刊
摘要:本文以现有梁式转换层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梁式转换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得到梁式转换结构设计的受力性能与设计原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形式;结构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existing beam type conversion layers based on the t
期刊
摘要:笔者就个人的浅见,从认知建筑设计概念开始,浅议建筑设计的理念和流程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几点对建筑设计的建议与同行商榷,以达并肩进步之效。关键词:建筑、设计、概念、理念、原则、建议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e individual shallow view, from concept to cognitive architectural design, a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