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学生语文素质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wangsea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
  
  1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每所学校的课程资源都是丰富的,但不少教师却白白地浪费这些有用的课程资源。那么,教师怎样开发学校课程资源,使学校变成不只是学生读书的地方,而且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呢?
  1.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资源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例,在科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第十册《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
  1.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的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学完后,有个学生不解地问:“青蛙什么时候出来呀?”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并不熟悉青蛙,但在农村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等等的知识。
  1.3结合实际,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体性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的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如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红领巾实践基地”即是其中一项特色活动,其包括“红领巾小记者队、红领巾导游队和红领巾小摄影队”,为学生开拓了展个性的空间。
  
  2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2.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对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12岁的女儿到乡下探亲,她女儿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行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她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教到一册识字㈠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2.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使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受相结合。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旅游见闻、探险、急救、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经历和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验同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第九册第5课《挑山工》一课中讲到“登山的时候,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城里的孩子对挑山工为什么这样做不易理解,农村的孩子有的做过活,挑过担,还能讲述自己是怎样做的,课堂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这样曲折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就能体会挑山工这样登山的巧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其他文献
学校教育形式,最终都是通过具体的课程体系、形态来实现,来保证受教育者达到培养目标。为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要求,增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个人、服务三农、有效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有效实现当地劳动力转移,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农村中职学校教学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且还要积极地投身到研究与实践之中。    1课程的含义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这充分肯定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主动、活泼的学习。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的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校自去年冬开始进行“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至今已有一年时间,经过一年来的实践
期刊
新课堂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形成。有效性形成是师生在课堂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堂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课堂设计,死死板板地将知识 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它更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探究式学习,营造的是一个师生互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有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这一过程中会萌发出许多创
期刊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因此,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1让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思维    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一种指向,是在人需要和实践活动中发生及发展起来的。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全文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性入手,从八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要循序渐进。  【关键词】 培养 小学生 学习数学 兴趣    什么是兴趣?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渴望熟悉、了解、研究、领会某种对象的一种心理指向性,它在人的需要和实践活动中发
期刊
英语新教材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使我们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由于高中教育的逐渐普及,造成了初中英语教学人才的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加大了高中英语教学的难度。而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又是改变以前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和课程改革精神理解的逐步深入,科学方法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明显构成了中学理科教学的着力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语已经得到广泛赞同。科学方法就是“渔”,是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之“渔”。站在知识码头,遥望能力的彼岸,方法就是联系知识和能力的船和桥。传统的课程教材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当前的课程教材改革则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转变,加强科学方法教学、整合
期刊
近来,阅读了许多教改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许多观点在我头脑中不断地呈现,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生成”的探寻与思考。  课改前,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课本的框框里,让教室的四堵墙壁和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隔绝开来。上课时,谈不上什么课堂生成,偶尔有学生发表“另类”看法,也被老师压制下去,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学生的思维不限定在黑板、书本的框框里和四堵墙壁之内,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作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业不是单一的、枯燥的文本,而是一种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固然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融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作业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经历,应该是愉快的。    1回归生活——让作业变得富有魅力    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书本数学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是给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提
期刊
以人为本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那历史课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兴趣盎然的环境,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时代发展呼唤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激发求知欲、开启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师应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    1生动情境创设兴趣盎然    有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