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目前较为严峻的招生形势和压力,高职院校校突出其“职业属性”,注重“实践性”、“技术性”或“应用性”,提高办学质量,真正培养出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实施订单培养,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职业愿望组建订单班,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
【关键词】 高职院校;招生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几年的高职招生遇冷的问题,引起了全国关注。分析原因主要是生源减少,适龄人口减少;高中生留学人员增加;中等职业院校的分流,相应的普通高中在校生减少,加上有些学生放弃高考,直接提前就业。由于生源不足,加之各院校招生计划逐年增加,使得招生工作供求差别年年加大,很多学校不得不以降低录取分数线来保障供给量。另外在许多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有一种偏差的观点视普通学历教育为“正途”,视职业教育为“次等教育”甚至“末流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被学生和家长们看低,认为孩子没考进本科、进了高职,相当于“没考上大学”。高职大专是差生的选择,如果将来只能做“蓝领”,那将和同班同学产生巨大的差距。此种心态,也许是众多应届生放弃高职大专的重大原因。除了很多人存在这样的学历情结,再者,早知要走这条路,还不如当时上职业高中,为什么多上三年高中上专科?基于此,低分考生有的选择复读再考,有的干脆放弃读书,直接进入低端就业行业。另一方面,高校生源的总体萎缩,使众多高职高专院校“吃不饱”,面临破产危机。
其实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招生危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定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有其必然性,是危机也是机遇。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增长过快,大量中等职业学校升格办高职,许多本科学校合并中等职业学校办高职,在生源总体下降的前提下,招生危机在所难免,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二是本专科规模比例造成的必然结果。目前考生能上本科不上高职,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除了个别发达省份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高等教育招生的一半,大多数省份高职招生计划规模小于本科计划,本科院校把生源招尽了,高等职业院校招不到学生是自然的事。三是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和吸引力不够的必然结果。在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一些办得好的高职院校招生情况甚至可以与本科院校竞争,而办学缺乏特色的高职院校招不到学生也是必然结果。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而这些人正是一个社会人才“金字塔”的底座和中间部分,被人们称为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银领”。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进一步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日益凸显出来,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高技能人才的用人荒。根据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每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显示,高职就业率逐年提高,高于本科院校。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1、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区别的关键在于“职业属性”,在于“实践性”、“技术性”或“应用性”的程度。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高考分数的好坏与其职业技能的强弱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只有理性化定位,才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应对高职院校招生难最有效措施是,国家对高职院校数量规模的宏观调控,同时,适当控制本科的招生规模,给高职教育发展留有空间。
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招生冷与招生热是相对应的。纵观2012年高职招生情况表明,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财经类学校以及非财经类学校的财经类专业越来越热,如国际贸易实务、投资与理财、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管理与实务、电子商务等。其中会计专业成为最热门专业,报考比率一般在1:4以上,机械制造、生物化工、园林农艺、计算机信息等类别专业相对较冷。在地域选择上,“家门口”情结更加浓厚。省内高职院校普遍生源较好,首轮投档就有90%以上学校额满。再次,办学声誉好的学校举办的中外合作专业开始受到青睐。
2、生源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走出“招生难”的困境,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误解,帮助考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正确认识学院。
3、打破目前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引导中学教育的应试模式向真正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变,订单式培养已成为高职类学校保障就业的必杀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吸引优质生源提前入学,实施订单培养,可以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职业愿望组建订单班,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同时,积极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开发,探索推行定向班、委培班、冠名班、基地班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合作模式,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因为职业教育说到底,还是就业教育,出口畅则入口通,只有就业有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学习。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和调整专业。
4、提高办学质量,真正培养出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尽管在招聘时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仍时常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高职类学校加强对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动手能力强已经让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建成实验实训室,把工厂“搬”进校园,把校园办进工厂,构建“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格局,按照职业要求对学生实行企业标准化实训和一对一现场教学,也成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使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从根本上走出招生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马晓峰.高职院校招生难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3(1).
[2]张贺.浅谈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3]罗映祥.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4]张树波.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0,(3).
【关键词】 高职院校;招生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几年的高职招生遇冷的问题,引起了全国关注。分析原因主要是生源减少,适龄人口减少;高中生留学人员增加;中等职业院校的分流,相应的普通高中在校生减少,加上有些学生放弃高考,直接提前就业。由于生源不足,加之各院校招生计划逐年增加,使得招生工作供求差别年年加大,很多学校不得不以降低录取分数线来保障供给量。另外在许多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有一种偏差的观点视普通学历教育为“正途”,视职业教育为“次等教育”甚至“末流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被学生和家长们看低,认为孩子没考进本科、进了高职,相当于“没考上大学”。高职大专是差生的选择,如果将来只能做“蓝领”,那将和同班同学产生巨大的差距。此种心态,也许是众多应届生放弃高职大专的重大原因。除了很多人存在这样的学历情结,再者,早知要走这条路,还不如当时上职业高中,为什么多上三年高中上专科?基于此,低分考生有的选择复读再考,有的干脆放弃读书,直接进入低端就业行业。另一方面,高校生源的总体萎缩,使众多高职高专院校“吃不饱”,面临破产危机。
其实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招生危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定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有其必然性,是危机也是机遇。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增长过快,大量中等职业学校升格办高职,许多本科学校合并中等职业学校办高职,在生源总体下降的前提下,招生危机在所难免,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二是本专科规模比例造成的必然结果。目前考生能上本科不上高职,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除了个别发达省份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高等教育招生的一半,大多数省份高职招生计划规模小于本科计划,本科院校把生源招尽了,高等职业院校招不到学生是自然的事。三是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和吸引力不够的必然结果。在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一些办得好的高职院校招生情况甚至可以与本科院校竞争,而办学缺乏特色的高职院校招不到学生也是必然结果。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而这些人正是一个社会人才“金字塔”的底座和中间部分,被人们称为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银领”。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进一步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经日益凸显出来,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高技能人才的用人荒。根据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每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显示,高职就业率逐年提高,高于本科院校。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1、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区别的关键在于“职业属性”,在于“实践性”、“技术性”或“应用性”的程度。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高考分数的好坏与其职业技能的强弱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只有理性化定位,才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应对高职院校招生难最有效措施是,国家对高职院校数量规模的宏观调控,同时,适当控制本科的招生规模,给高职教育发展留有空间。
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招生冷与招生热是相对应的。纵观2012年高职招生情况表明,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财经类学校以及非财经类学校的财经类专业越来越热,如国际贸易实务、投资与理财、财务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管理与实务、电子商务等。其中会计专业成为最热门专业,报考比率一般在1:4以上,机械制造、生物化工、园林农艺、计算机信息等类别专业相对较冷。在地域选择上,“家门口”情结更加浓厚。省内高职院校普遍生源较好,首轮投档就有90%以上学校额满。再次,办学声誉好的学校举办的中外合作专业开始受到青睐。
2、生源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走出“招生难”的困境,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误解,帮助考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正确认识学院。
3、打破目前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引导中学教育的应试模式向真正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变,订单式培养已成为高职类学校保障就业的必杀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吸引优质生源提前入学,实施订单培养,可以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职业愿望组建订单班,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同时,积极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开发,探索推行定向班、委培班、冠名班、基地班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合作模式,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因为职业教育说到底,还是就业教育,出口畅则入口通,只有就业有保障,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学习。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和调整专业。
4、提高办学质量,真正培养出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尽管在招聘时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仍时常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高职类学校加强对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动手能力强已经让越来越多的高职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建成实验实训室,把工厂“搬”进校园,把校园办进工厂,构建“校中有厂、厂中有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格局,按照职业要求对学生实行企业标准化实训和一对一现场教学,也成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使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从根本上走出招生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马晓峰.高职院校招生难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3(1).
[2]张贺.浅谈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3]罗映祥.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4]张树波.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