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表明:六成多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因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是众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迫在眉睫,而全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政府、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分析;调适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11-2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心衡学高方能春风化雨,用爱心播撒甘霖,惠泽莘莘学子。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一个合格的教师也应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而近几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调查分析:六成多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据近期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坛协同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4828%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12.45%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最令人担忧。
不仅在中国,教师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较为普遍性的现象。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文部科学省对公立中小学的916万名教员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2007年度因病停职的有8069人,占到全部教师的0.88%,其中患心理疾病的有4995人,约占因病停职总数的60%,比上年度增加320人,创历史最高纪录。1979年开始这项调查时,患心理疾病的教师只有664人。文部科学省对心理疾病在教师中蔓延的状况感到忧虑。
二、成因分析: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导致问题产生
(一)生理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神经系统属弱型的人,他们往往比神经系统属强型者在产生冲突面前更易产生相应的疾病;同时,遗传所形成的生理解剖特征,如长相美丑、个子高矮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影响。临床发现,多数身体健康不佳的人都有不良的心理反应。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呕吐、心动过速、头疼等疾病都会引起心理失常、精神萎靡,并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二)环境因素
1.物理的和物质的环境。研究表明,在高响度的噪音条件下,教师的视感受性降低,并伴有情绪烦躁、激动易怒的不良心理反应;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工作也会使教师视感受性降低,使教师产生焦虑、愤懑、烦躁等不良情绪反应。
2.社会环境。①有形的压力——制度与现实的碰撞。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考核排序、按绩取酬等等,教师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社会上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相对较低,其他如发展与价值实现的需要、尊重与认同的需要、人际交往与社交活动的需要等都难以实现。
②无形的枷锁——升学率的重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成绩始终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升学率都有着过高的期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当然要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奖惩条例,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终还是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③新的挑战——新课改的推行。《新课标》的实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它意味着教师要放弃原来熟悉的教法,重新获得新的技能,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心理因素
1.过高的期盼。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承担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传道、授业和解惑,而承担这一使命的人——教师必须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完美无缺的圣人。这种认识和评价体系也在无形中对教师施加了潜在的压力。
2.不良的情绪反应。研究表明,教师经常性的易激动、愤怒、焦虑等情绪反应会使其心理失调,如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受压制等,同时还可能导致不良行为反应,诱发身体疾病。
3.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过于争强好胜、过于敏感等不良个性对人的心理容易产生很大影响。目前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过于强调用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外在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由此产生自卑感等各种消极心理;另一方面,自我期望过高,设定的目标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由此导致职业压力过大,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易陷入焦虑和自卑之中。
三、调适策略:政府、学校、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解决问题要“实”
反观教师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我们不能不说,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切实作好“减负”工作,特别是为教师减负,体谅教师的处境,尽量给教师一个宽容的环境,同时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减轻其生存压力,这应是“治本”之策。
1.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教师工作的价值和复杂性,使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家庭都能与学校一起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在教育主管部门内部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设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机构,聘请有经验的心理专家担任兼职咨询人员;对一些学校的“学生咨询室”进行功能扩充,使之既可以面向学生也可以面向教师;在有关宣传媒介上开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并编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
2.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工作条件,切实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努力达到巩固教师专业思想和增强教师职业满意感的目的。 3.责成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创设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使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完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废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业绩的做法;重新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既要防止教师工作量太重又要防止教师工作量太轻;在可能的情况下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比例数;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等等。
(二)学校:关心教师要“细”
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创制条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心情愉快,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学校的领导者要尊重教师的权利,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和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的员工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校的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增进教师身心健康。
1.要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教改信息,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从中获得一种为师者的幸福感。学校要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都有工作上获得成功的可能。
2.合理运用评价和惩处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这些教师口服心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今后与其他教师一道同心同德地投身于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3.开展各类活动,广开感情宣泄的渠道:一方面要经常组织联欢会、舞会等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师心理档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温馨谈心室、民主生活会、教代会等方式为教师广开感情宣泄的渠道。
(三)教师:自我调节要“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教师自身应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搞好“心灵环保”,避免不健康情绪的侵扰,进行“心灵养生”,解放自我,优化心理素质,作自己心态的主人。
1.巧用暗示法。我们要学会并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选择一种积极的心态介入生活。如在发怒时,提醒自己“不要发怒”,在忧愁时劝说自己“烦恼就会过去”,这对抑制不良情绪都会大有益处。你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的学生是全年级最棒的,自己遇到的搭档也是全校最好的,那么我们就会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对同事多一份支持,最终我们自己也将会收获快乐。
2.团体互助法。教师应多有几个朋友,多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借助团体交流互助,可为你带来灵感和解决困难的启示。同时,教师最好参加一至两个学术或社会团体,在群体的互助协作中释放自己,避免使自己过于封闭而导致心胸狭窄。
3.借助运动法。在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心理学界提出了一种内化说,即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理论。人们有时可以通过改变外部动作改变自己的心情,比如让一个正在哭的孩子抬起头看天花板,他就怎么也哭不出来了。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做剧烈运动也是发泄不满、抑郁和愤怒情绪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因长期伏案工作,缺乏锻炼,常会患颈椎病、高血压等症,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练功十八法、颈椎操等。
4.培养爱好法。有一项或几项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调节身心,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心理压力。教师可以习书画画,在优美的碑帖中领略先贤墨宝,在雪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抒发性灵;可以湖边垂钓,静坐草坡,清风徐来,凝望湖面,神思与湖水合为一体,必能克服浮躁,保持心灵的宁静;可以提上相机,拍下自然风光、世间百相,其乐也融融。
[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田伟.读懂人生[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3]刘大文.学习与发展[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分析;调适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11-2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心衡学高方能春风化雨,用爱心播撒甘霖,惠泽莘莘学子。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一个合格的教师也应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而近几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调查分析:六成多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据近期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坛协同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对该区3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253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4828%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12.45%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最令人担忧。
不仅在中国,教师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较为普遍性的现象。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文部科学省对公立中小学的916万名教员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2007年度因病停职的有8069人,占到全部教师的0.88%,其中患心理疾病的有4995人,约占因病停职总数的60%,比上年度增加320人,创历史最高纪录。1979年开始这项调查时,患心理疾病的教师只有664人。文部科学省对心理疾病在教师中蔓延的状况感到忧虑。
二、成因分析: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导致问题产生
(一)生理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神经系统属弱型的人,他们往往比神经系统属强型者在产生冲突面前更易产生相应的疾病;同时,遗传所形成的生理解剖特征,如长相美丑、个子高矮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影响。临床发现,多数身体健康不佳的人都有不良的心理反应。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呕吐、心动过速、头疼等疾病都会引起心理失常、精神萎靡,并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
(二)环境因素
1.物理的和物质的环境。研究表明,在高响度的噪音条件下,教师的视感受性降低,并伴有情绪烦躁、激动易怒的不良心理反应;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工作也会使教师视感受性降低,使教师产生焦虑、愤懑、烦躁等不良情绪反应。
2.社会环境。①有形的压力——制度与现实的碰撞。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考核排序、按绩取酬等等,教师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社会上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相对较低,其他如发展与价值实现的需要、尊重与认同的需要、人际交往与社交活动的需要等都难以实现。
②无形的枷锁——升学率的重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成绩始终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升学率都有着过高的期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当然要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奖惩条例,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终还是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③新的挑战——新课改的推行。《新课标》的实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它意味着教师要放弃原来熟悉的教法,重新获得新的技能,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心理因素
1.过高的期盼。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承担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传道、授业和解惑,而承担这一使命的人——教师必须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完美无缺的圣人。这种认识和评价体系也在无形中对教师施加了潜在的压力。
2.不良的情绪反应。研究表明,教师经常性的易激动、愤怒、焦虑等情绪反应会使其心理失调,如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受压制等,同时还可能导致不良行为反应,诱发身体疾病。
3.某些不良的个性特征。过于争强好胜、过于敏感等不良个性对人的心理容易产生很大影响。目前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过于强调用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外在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由此产生自卑感等各种消极心理;另一方面,自我期望过高,设定的目标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由此导致职业压力过大,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易陷入焦虑和自卑之中。
三、调适策略:政府、学校、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解决问题要“实”
反观教师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我们不能不说,教师心理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切实作好“减负”工作,特别是为教师减负,体谅教师的处境,尽量给教师一个宽容的环境,同时逐步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减轻其生存压力,这应是“治本”之策。
1.要把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教师工作的价值和复杂性,使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家庭都能与学校一起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在教育主管部门内部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设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机构,聘请有经验的心理专家担任兼职咨询人员;对一些学校的“学生咨询室”进行功能扩充,使之既可以面向学生也可以面向教师;在有关宣传媒介上开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并编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
2.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工作条件,切实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努力达到巩固教师专业思想和增强教师职业满意感的目的。 3.责成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创设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使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完善学校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废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业绩的做法;重新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既要防止教师工作量太重又要防止教师工作量太轻;在可能的情况下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比例数;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等等。
(二)学校:关心教师要“细”
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创制条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心情愉快,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学校的领导者要尊重教师的权利,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和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的员工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校的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增进教师身心健康。
1.要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教改信息,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从中获得一种为师者的幸福感。学校要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都有工作上获得成功的可能。
2.合理运用评价和惩处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务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在处理教师违反校规校纪问题上,既要按“法”办事又要以“情”动人,使这些教师口服心服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在今后与其他教师一道同心同德地投身于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3.开展各类活动,广开感情宣泄的渠道:一方面要经常组织联欢会、舞会等集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师心理档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温馨谈心室、民主生活会、教代会等方式为教师广开感情宣泄的渠道。
(三)教师:自我调节要“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教师自身应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搞好“心灵环保”,避免不健康情绪的侵扰,进行“心灵养生”,解放自我,优化心理素质,作自己心态的主人。
1.巧用暗示法。我们要学会并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选择一种积极的心态介入生活。如在发怒时,提醒自己“不要发怒”,在忧愁时劝说自己“烦恼就会过去”,这对抑制不良情绪都会大有益处。你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的学生是全年级最棒的,自己遇到的搭档也是全校最好的,那么我们就会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对同事多一份支持,最终我们自己也将会收获快乐。
2.团体互助法。教师应多有几个朋友,多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借助团体交流互助,可为你带来灵感和解决困难的启示。同时,教师最好参加一至两个学术或社会团体,在群体的互助协作中释放自己,避免使自己过于封闭而导致心胸狭窄。
3.借助运动法。在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心理学界提出了一种内化说,即外部动作“内化”为思维活动的理论。人们有时可以通过改变外部动作改变自己的心情,比如让一个正在哭的孩子抬起头看天花板,他就怎么也哭不出来了。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做剧烈运动也是发泄不满、抑郁和愤怒情绪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因长期伏案工作,缺乏锻炼,常会患颈椎病、高血压等症,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练功十八法、颈椎操等。
4.培养爱好法。有一项或几项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调节身心,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心理压力。教师可以习书画画,在优美的碑帖中领略先贤墨宝,在雪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抒发性灵;可以湖边垂钓,静坐草坡,清风徐来,凝望湖面,神思与湖水合为一体,必能克服浮躁,保持心灵的宁静;可以提上相机,拍下自然风光、世间百相,其乐也融融。
[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田伟.读懂人生[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3]刘大文.学习与发展[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