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观念下的预设与生成教学就是接受性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刚性预设下的机械化教学,追求彰显生命力的生成性教学。通过开放、留白的预设,在主体生成、动态生成和问题生成中自主构建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预设;自主生成;动态生成;问题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31-2
余文森教授说过:“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则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是教学的前提,是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的科学设计。生成往往是以预设为基础,但不是预设的按部就班,是依据学情对预设的调节、拓展和丰富,是学习自主建构过程,所以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一、预设开放性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走向自主生成
课前一周准备: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分别调查“沙钢集团”、“张家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对每个调查主题提出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是通过自主调查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工业联系。
调查题1:(1)沙钢集团的炼钢过程有哪些工厂?(2)以沙钢产品为原料的附近企业有哪些?(3)上述工厂存在怎样的联系?
调查题2:(1)张家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有哪些?哪些是著名代表企业工厂?(2)开发区内有哪些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服务设施?(3)上述开发区内的企业工厂存在怎样的联系?
对张家港人来说沙钢集团可谓家喻户晓,所以本校学生对预设题1比较熟悉,通过在沙钢工作的家长、网上、实地考察多途径收集信息。
学生1:我爸爸在沙钢工作,我了解到了沙钢主要有这些工厂:沙钢烧结厂、沙钢焦化厂、华盛炼铁厂、宏发炼铁厂等。炼钢工序:铁矿石进入烧结厂去除杂质的烧结物和经焦化厂生产的焦炭进行炼铁厂铸钢,然后进入轧钢厂生产线材、钢材等产品。
学生2:以沙钢为依托,延伸冶金产业链,注重产业链的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世高金属(韩国SK投资),利用沙钢原材料进行热卷板、宽厚板深加工;美国新力金属主要生产汽车刹车片,它将沙钢生产的高速线材加工成摩擦粉;奥地利富利美科也是利用沙钢线材生产金属纤维建筑材料。还有沙钢的钢渣处理、除尘设备、煤焦油深加工等相关企业。
学生3:沙钢集团的相关工厂存在着上一家工厂的产品是下一家工厂的原料,所以是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教师:前一道工序与下一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地理专业的角度形成什么样的工业联系?
学生讨论得出: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教师:接下来请第二小组来展示他们的调查情况。
学生4:(小组PPT展示主导产业规划图和代表企业的照片)
学生5: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土地、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道路。生活、生产服务设施有开发区服务大楼、教育(张家港市职教中心校、张家港外国语学校、梁丰幼儿园、初中、高中,小初高教育完善)等配套完善齐全。
学生6:综合上述,我们小组认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学生7:老师,我们在调查学习中了解到工厂的计算机网络联系算不算工业联系呢?
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意外,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表扬再让学生讨论。讨论出的结论绝大部分都认为是工业联系,因为工厂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信息,还可以获取市场信息,提供产品信息等,信息联系对市场化、国际化的工厂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
我补充道:“同学们的讨论非常好,这应该属于工业联系的信息联系,你们完成了教学内容又超越了教学内容,非常了不起!”
二、预设乡土案例教学,在教师有效追问下动态生成
教学中直接分析教材提供的案例“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只是为了案例而学习案例,不能达到深刻理解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为了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预设学生已经亲自调查学习的案例作铺垫。首先分析案例1沙钢集团的工业集聚,然后再分析课本案例加深理解。
【案例1】 沙钢集团的工业集聚
沙钢集团是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沙钢是1975年靠45万元自筹资金创办的钢铁企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持续、高速、高效发展。沙钢拥有集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连轧及相应配套公辅设施于一体的650万吨钢板生产线一条,国际先进水平的100吨、90吨、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生产线五条,平立交替、无扭控冷全连续高速线材生产线五条,全连续切分轧制带肋钢筋生产线六条,以及同韩国浦项合资的冷轧不锈钢生产线二条和热镀锌钢板生产线一条。具有年生产铁1000万吨、钢1500万吨、材1500万吨、不锈钢薄板40万吨、镀锌板15万吨的生产能力。
追问1:沙钢工业区内有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铸造厂、轧钢厂等,它们存在工业联系从而近距离地聚在一起是什么现象?有什么好处?
学生1:工业集聚现象。好处有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学生2:老师,工业集聚有很多好处,但我们小组调查中也发现工业集聚有很多弊端,随着企业工厂的增多,交通越来越拥挤,环境也开始变差,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
面对学生2的回答,我非常意外,工业集聚的弊端引出工业分散接下来会分析,学生提前提出来了,我带头掌声鼓励。说道:“回答得非常精彩,已经学会了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把接下来学习的内容提前说了,真的非常好。预知工业集聚的弊端详情马上分解。”学生会心一笑。
追问2:工业集聚在一起,企业数目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会形成什么? 学生讨论,一起回答会形成工业地域。课例3“任意角”的导入
任意角是三角函数的起始课,主要介绍角概念的推广,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方式1:课前下发自学提纲,课上首先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角的定义以及所能表示的范围,接着提出生活中的一些角,如“转体360°,1080°”还能否用初中学习的角的定义来刻画。
方式2:用多媒体慢放单杠运动员的旋转,从开始旋转到水平时,问大约转了多少度?到身体与地面垂直时,问大约转了多少度?学生联系实际和初中所学角的知识,很容易解决。当旋转超过一周后身体再保持平衡时,问大约转了多少度?认知冲突产生了,接着问如果按照与原来相反的方向旋转得到的角和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呢?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刻画这些角呢?将旋转过程归结到角的形成过程,学生已经被领到研究的环境中来了。
方式3:从课本出发——自然界中有许多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的现象,如日出日落,寒来暑往,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周期性。而三角函数正是刻画这种周期的性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今天我们来研究角,这节课学习是本章的基础。
方式1只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把问题等同于情景,而事实上在探究中,情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先有情境才有问题,探究的问题是在情境中产生的。自学安排在课前,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学提纲中提出一串非情境的纯数学问题来思考,很明显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相对来说,方式2和3就比较好,特别是方式2,借助多媒体的直观优势,让学生观察非常熟悉的单杠上人体的旋转,该情境与研究的问题相对应且与生活非常接近,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话可说,因此方式2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都踊跃发言,积极思考。方式3虽然也注意到情境引入,日出日落,寒来暑往这些情境离学生也不遥远,但可惜的是都是由老师口头介绍,整个引入都是教师一个人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学生都是静静的在听,气氛显得过于沉闷,教师除了介绍一些生活现象外,并没有提出可以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没有制造出认知的困顿,没有挑战性。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导入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不能追求一种千篇一律的定式,只有不断地在课堂中运用的各种导入方式并加以比较、总结、积累,才能摸索出最合适的方法,使导入简洁自然、趣效合一。
[参考文献]
[1]陈云平.椭圆第一定义及其教学设计比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高中,2009(12).
[2]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S].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关键词:课堂预设;自主生成;动态生成;问题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31-2
余文森教授说过:“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则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是教学的前提,是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的科学设计。生成往往是以预设为基础,但不是预设的按部就班,是依据学情对预设的调节、拓展和丰富,是学习自主建构过程,所以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一、预设开放性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走向自主生成
课前一周准备: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分别调查“沙钢集团”、“张家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对每个调查主题提出调查内容。调查目的是通过自主调查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工业联系。
调查题1:(1)沙钢集团的炼钢过程有哪些工厂?(2)以沙钢产品为原料的附近企业有哪些?(3)上述工厂存在怎样的联系?
调查题2:(1)张家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有哪些?哪些是著名代表企业工厂?(2)开发区内有哪些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服务设施?(3)上述开发区内的企业工厂存在怎样的联系?
对张家港人来说沙钢集团可谓家喻户晓,所以本校学生对预设题1比较熟悉,通过在沙钢工作的家长、网上、实地考察多途径收集信息。
学生1:我爸爸在沙钢工作,我了解到了沙钢主要有这些工厂:沙钢烧结厂、沙钢焦化厂、华盛炼铁厂、宏发炼铁厂等。炼钢工序:铁矿石进入烧结厂去除杂质的烧结物和经焦化厂生产的焦炭进行炼铁厂铸钢,然后进入轧钢厂生产线材、钢材等产品。
学生2:以沙钢为依托,延伸冶金产业链,注重产业链的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世高金属(韩国SK投资),利用沙钢原材料进行热卷板、宽厚板深加工;美国新力金属主要生产汽车刹车片,它将沙钢生产的高速线材加工成摩擦粉;奥地利富利美科也是利用沙钢线材生产金属纤维建筑材料。还有沙钢的钢渣处理、除尘设备、煤焦油深加工等相关企业。
学生3:沙钢集团的相关工厂存在着上一家工厂的产品是下一家工厂的原料,所以是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教师:前一道工序与下一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地理专业的角度形成什么样的工业联系?
学生讨论得出: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教师:接下来请第二小组来展示他们的调查情况。
学生4:(小组PPT展示主导产业规划图和代表企业的照片)
学生5: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土地、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道路。生活、生产服务设施有开发区服务大楼、教育(张家港市职教中心校、张家港外国语学校、梁丰幼儿园、初中、高中,小初高教育完善)等配套完善齐全。
学生6:综合上述,我们小组认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学生7:老师,我们在调查学习中了解到工厂的计算机网络联系算不算工业联系呢?
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意外,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表扬再让学生讨论。讨论出的结论绝大部分都认为是工业联系,因为工厂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信息,还可以获取市场信息,提供产品信息等,信息联系对市场化、国际化的工厂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
我补充道:“同学们的讨论非常好,这应该属于工业联系的信息联系,你们完成了教学内容又超越了教学内容,非常了不起!”
二、预设乡土案例教学,在教师有效追问下动态生成
教学中直接分析教材提供的案例“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只是为了案例而学习案例,不能达到深刻理解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为了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预设学生已经亲自调查学习的案例作铺垫。首先分析案例1沙钢集团的工业集聚,然后再分析课本案例加深理解。
【案例1】 沙钢集团的工业集聚
沙钢集团是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沙钢是1975年靠45万元自筹资金创办的钢铁企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持续、高速、高效发展。沙钢拥有集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连轧及相应配套公辅设施于一体的650万吨钢板生产线一条,国际先进水平的100吨、90吨、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生产线五条,平立交替、无扭控冷全连续高速线材生产线五条,全连续切分轧制带肋钢筋生产线六条,以及同韩国浦项合资的冷轧不锈钢生产线二条和热镀锌钢板生产线一条。具有年生产铁1000万吨、钢1500万吨、材1500万吨、不锈钢薄板40万吨、镀锌板15万吨的生产能力。
追问1:沙钢工业区内有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铸造厂、轧钢厂等,它们存在工业联系从而近距离地聚在一起是什么现象?有什么好处?
学生1:工业集聚现象。好处有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进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学生2:老师,工业集聚有很多好处,但我们小组调查中也发现工业集聚有很多弊端,随着企业工厂的增多,交通越来越拥挤,环境也开始变差,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
面对学生2的回答,我非常意外,工业集聚的弊端引出工业分散接下来会分析,学生提前提出来了,我带头掌声鼓励。说道:“回答得非常精彩,已经学会了用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把接下来学习的内容提前说了,真的非常好。预知工业集聚的弊端详情马上分解。”学生会心一笑。
追问2:工业集聚在一起,企业数目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会形成什么? 学生讨论,一起回答会形成工业地域。课例3“任意角”的导入
任意角是三角函数的起始课,主要介绍角概念的推广,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方式1:课前下发自学提纲,课上首先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角的定义以及所能表示的范围,接着提出生活中的一些角,如“转体360°,1080°”还能否用初中学习的角的定义来刻画。
方式2:用多媒体慢放单杠运动员的旋转,从开始旋转到水平时,问大约转了多少度?到身体与地面垂直时,问大约转了多少度?学生联系实际和初中所学角的知识,很容易解决。当旋转超过一周后身体再保持平衡时,问大约转了多少度?认知冲突产生了,接着问如果按照与原来相反的方向旋转得到的角和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呢?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刻画这些角呢?将旋转过程归结到角的形成过程,学生已经被领到研究的环境中来了。
方式3:从课本出发——自然界中有许多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的现象,如日出日落,寒来暑往,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周期性。而三角函数正是刻画这种周期的性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今天我们来研究角,这节课学习是本章的基础。
方式1只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把问题等同于情景,而事实上在探究中,情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先有情境才有问题,探究的问题是在情境中产生的。自学安排在课前,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学提纲中提出一串非情境的纯数学问题来思考,很明显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相对来说,方式2和3就比较好,特别是方式2,借助多媒体的直观优势,让学生观察非常熟悉的单杠上人体的旋转,该情境与研究的问题相对应且与生活非常接近,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话可说,因此方式2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很多学生都踊跃发言,积极思考。方式3虽然也注意到情境引入,日出日落,寒来暑往这些情境离学生也不遥远,但可惜的是都是由老师口头介绍,整个引入都是教师一个人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学生都是静静的在听,气氛显得过于沉闷,教师除了介绍一些生活现象外,并没有提出可以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没有制造出认知的困顿,没有挑战性。
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导入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不能追求一种千篇一律的定式,只有不断地在课堂中运用的各种导入方式并加以比较、总结、积累,才能摸索出最合适的方法,使导入简洁自然、趣效合一。
[参考文献]
[1]陈云平.椭圆第一定义及其教学设计比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高中,2009(12).
[2]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S].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