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敞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人们普遍需求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完美的教育,没有和谐的社会和平安校园。如何关爱学生,沟通学生,使他们愿意亲近教师,相信家长,融入社会,是无数教育家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班主任教学中,我逐渐感悟到亲情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备的素质。
  一、教师的关爱是学生成长的情感基础
  我教过这样一名学生,智商较高,但成绩波动很大,平日寡言少语,和同学们的交往较差,上课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在历届教学班中被公认“好牛不拉犁”的“问题孩子”。我也没少批评他,但效果总是不佳。正当我苦苦思索解决途径时,看到他的这样一篇日记“我恨我身边的所有人,恨我的父母,恨这个社会,我想把自己变成小鸟飞到森林中去寻找我的朋友,和大象,野兔玩……”我看到以后非常惊讶,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恨呢?这个孩子到底受到什么样的伤害?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太可怕了!为了找到根源,探索到他的内心世界,我制定了三步计划。
  1.从家庭入手。通过多次家访我了解到,该生的父母一直闹矛盾,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最近母亲又离家出走,父亲在家庭破裂、自己又下岗的双重压力下对孩子的管教不免粗暴一些,要么不管,要么棍棒相加。孩子的奶奶年岁大、不识字,只知道一味的疼爱和流泪。这样一边是色厉内荏的父亲,一边是疼爱有加的奶奶在“拉锯”。孩子在这种不和谐的氛围下,思母之心愈加厉害,脾气越来越古怪,不良习气越来越多,不听话、嘴馋、懒惰、固执、孤僻。针对这种病因,我及时开导家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大程度是家庭矛盾引起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是与生俱来的,作为父亲要理解,这种“恋母”情结可能被慈父的爱代替,也可能被激化,转化成寡言少语,封闭心扉,怨天尤人。家长要进行角色互换,设身处地的想想孩子,要以“民主型、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主动和孩子谈心、游玩,要形成可敬而不可畏的家长形象。
  2.从班级入手。由于该生的怪癖性格,不良习气,班里的大部分学生不愿和他交往。同桌没人靠,劳动没人入伙,课间没人玩,放学没人结伴,很孤独。针对这一现象,我为了树立学生的自尊。首先秘密地向班干部下达了“任务”,要带头关心该生。在主题班会上我又开展了《我谈同学之情》活动,通过自己最近一次同学聚会的亲身感悟,教育孩子们同学之情多么珍贵,多么令人怀念。在这个班集体中不管谁的性格如何,家境如何,都是平等的。尊重同学,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不丢下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心愿,是班集体和谐、融洽,团结、进取的保障。
  3.从自身入手。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教师的关注最持久,教师的亲情最博大,要想彻底改变该生,老师的作用最重要。为此,我首先把它调到最前面,争取多瞧他几眼,勤查他的作业。在课堂上我加强了提问力度,并且以表扬为主,激励为主,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有一次他回答问题比较好,我抓住机遇这样激励他:“你真棒,进步真的很快,继续努力吧,你会表现得更加优秀。”我看到该生陡然一震,眼睛一亮,相信这不失时机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使封闭的心扉得到开启,扭曲的心理得到矫正。
  几天前该生的一番回答让我很欣慰,“老师,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我会继续努力,快乐就在我身边,我一定笑着迎接每一天……”
  二、社会的关爱是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
  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了。他们吃穿不愁,不缺钱花,活不用干,怎么还是不爱学习,怎么还是不听话?似乎很渺茫,很无助。这是现在社会的通病,是普遍现象,需要社会上的所有人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细致的探索我初步发现学生有以下不良现象。
  1.依赖心增强,劳动意识淡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与日俱增,孩子过生日要摆酒宴,穿戴高档摆阔气,平日零花钱不断,有的女生随身带化妆品,更有甚者家长给孩子配上手机,美其名曰“随时联系”。家长是学生一切工作的全程服务者,学生厌恶劳动不愿干活。其实带孩子到田间去拥抱大自然,去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不易,去享受春风、沐浴阳光,不仅能增强他们的体质,还能培养美好的心灵和完美的世界观。
  2.自我封闭的内心世界与渴望理解的冲动情绪
  随着学生身体和生理的逐渐长大,内心世界渐渐丰富起来。一部分成熟较早的学生觉得自己像个“小大人”,有了独立意识。他们的情绪不稳定、难控制,高兴时手舞足蹈,心烦时一声不吭,冲动时上树爬墙,失意时心灰意冷。家长头痛这些孩子,人们也指责他们。这些孩子的内心都是不健康的,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引导他们,调控好他们的情绪。要创造环境使之有宣泄的空间。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教师是沟通学生心灵的第一人。教师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烙印。浓厚的“爱心”不仅能提高自身修养,更能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在成绩面前教师用盛满激情的语言加以肯定,在问题面前教师用超于母爱之情去分析、引导、关心。视学生为子女,班级为家庭,这样会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会畅所欲言,敞开心扉,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其他文献
与其它语言一样,英语歧义句指的是在同一句中,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思解释;也就是说,一种形式内存有几层含义。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造成其现象的原因可涉及到语法、语义和语序等方面。有的学者又把歧义句划分为蓄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句和任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句两类。顾名思义,蓄意歧义指的是作者出于某种意图,蓄意利用语言的特征在句中制造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英语成为主要交流方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应加强英语阅读,才不致于被时代所抛弃。但是当今教育资源严重倾斜,农村学生因知识面窄、资源匮乏,被社会远远地甩在起跑线上。现抛开教育背景,希望从教师及学生两方面来探索更多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而现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既要做到眼勤、腿勤、嘴勤、耳勤、脑勤,也要具备爱心、童心、公心、耐心、细心,还要有良好的教育机智。  关键词:班主任 五勤 五心 教育机智  班主任既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又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他们的工作不仅具有事务性,而且应该具有创造性。因此,班主任不仅要能吃苦,更要动脑筋、讲艺术,用“心”来做事。  一、“劳力”的班主任——“五勤”  观察学生动态,
期刊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历经创业——辉煌——下滑——回升——又低落——再攀升这样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路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面临着职业教育的新环境和新形势,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准其发展的根本对策,把我们的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现状 发展  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对于高中体育进行了一些教学革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高中体育教学不能有效地进行。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简要谈一下高中体育新课改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中体育 新课改 体育教学  “课改怎么改”似乎只是一个课改程序和方法的问题,却关系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成败。可能有人认为“课改怎么改”应是体育教育
期刊
所谓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即将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大到课内外、校内外,扩展到各个学科乃至各个领域,而且要求语文学习更加贴近时代和生活。因此,教师就要根据时代和生活的特征,开辟更为广阔的范围,去完成这个综合性的学习,为小学语文学习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新的学习资源  任何一门学科,其容量都是有限的。要使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内容,必须充分利用新的学习资源,即经常所说的课外学习资源,以
期刊
摘 要: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由于很多原因的限制一直存在困难,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解决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困难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 困难 对策  一、农村初中《新目标英语》听力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困难  1.语音障碍。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发音不标准,大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发音的
期刊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家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健康水平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每天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200天计算。春季开学后,我校对全体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并从供餐模式、供餐类型、供餐环境等方面做了前期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选聘了学生营养餐工作人员,成立营养餐工作机构,组织学校
期刊
魏书生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无法偿还的债务,这个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因此,把习惯问题不仅仅看成一般的生活和做事习惯,要和道德品质发展联系起来。育人的本质属性就是要站在学生终身生存、发展需要的高度,培养学生
期刊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观察、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研究,我感到以往的体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这种知识、技能本位的课程模式与创建健康和谐社会的要求显得落伍了。课程管理强调统一,知识、技能体系难度过大、过于专业,学生探究知识、追求健康与美的过程中被严重束缚了手脚,体育兴趣和习惯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小学阶段,学生7—12岁,正是活泼好动、兴趣转移较快、情趣爱好比较广泛、好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