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三都班”齐育民族栋才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zf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虽然成绩排前,但总是觉得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努力,来到这里近一年,我觉得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有动力。”现就读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高二(2)班的潘秀均与记者分享来到广州黄埔的感受,“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大城市,一切都很美好,我觉得自己的家乡真的很落后,我和这里的同学也有不少的差距,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回去建设家乡。”
  潘秀均来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个贫困的水族家庭,去年3月,广州市黄埔区帮扶三都县创新举措,在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开办“黄埔三都民族班”,潘秀均與其他49位同学一起,被选为第一届三都班的学生,来到广州黄埔。
  责任推动三都班横空出世
  三都县总人口4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7%,水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7%,全国63%以上的水族人聚居三都。帮扶三都,就是帮扶水族,黄埔区委区政府深深感觉到责任之重大,他们不断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帮扶形式。
  说起开办三都班的来由,广州市黄埔区党工委委员、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严志明告诉记者,黄埔区在过去多年的帮扶过程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的精神内涵,班子领导多次前往三都水族百姓集居地,了解当地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在这过程中,崎岖山路步行数小时上学、家境贫困窘迫徒四壁的情况刺痛了领导们的心,客观的贫困阻碍了孩子们的理想和信念,父辈外出务工、疾病伤痛等因素造成的亲情缺失,孩子们缺乏沟通陪伴,他们当中很多心理自卑封闭、脆弱怯懦。当时,黄埔区的领导们就决定,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帮扶一个地区就是帮扶一个民族,提升三都的教育就是提升水族的未来。
  经过对三都县教育资源的考察,黄埔区领导加强三都教育扶贫的信念更加坚定。“做了很多方案,包括资金资助、建校舍、选派教师进三都等等,但大家都觉得还不够。”严志明告诉记者,最终将水族的孩子接到黄埔上学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从方案的确定到最终实施是迅速的,同时也是艰难复杂的。黄埔区领导和扶贫队员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协调工作,选送哪些学生、选择哪间学校、如何保障学生的安全,怎么让学生适应新环境……所有的问题和困难他们都考虑到,并想好解决措施,最终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实冒着很大的风险,但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水族的未来,我们愿意去挑战。”严志明说。
  2018年3月,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黄埔·三都民族班”正式开办,该办利用黄埔区优良的师资条件,重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品学兼优学生,通过培养更多优秀三都少数民族学子,为三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三都班欢迎仪式上,第八十六中学胡革新校长提出“三个都要”的庄严承诺:一是经过三年学习,三都班的学生都要考入心仪的大学;二是经过三年教育,三都班的孩子都要提高颜值,提升气质;三是经过三年跟岗学习,三都班的教师都要成为引领和促进三都教育的火种。
  根据黄埔区教育扶贫规划,三都班连办四届,每年投入347万元,预计培养高中毕业生共200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140人;三都班学子在广州就读期间,免除所有学杂费、书费,黄埔区提供生活费及往返交通费,同时继续享受三都县贫困学生资助项目资金。该班的成功开办,成为了广东省援助贵州脱贫攻坚的首个异地办学民族学生班。
  倾情培育三都学生阳光蜕变
  从贵州三都到广州黄埔,孩子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离开三都、第一次乘坐高铁、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孩子们欣喜憧憬的眼神、朴实天真的问题都让八十六中的领导和老师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激动和感激。
  为了让民族班的孩子减少陌生感和离家思乡愁,尽快适应新环境中的生活与学习,学校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第一餐,学校食堂特意多备了几道贵州菜;第一晚就寝,宿舍老师为孩子们铺好崭新的被褥,备好洗漱用品;第一节晚自习,老师带领孩子们熟悉教室、校园,了解晚自习管理制度;第一次社团活动,学校团委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社团展示,让三都班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八十六中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下,三都班孩子们积极参加社团、课外拓展活动和校园生活。“我们都是分散插进不同的班,同学们都很热情,感觉很亲切。”蒙秋霞告诉记者,刚来不太适应,如今她已经是学校的志愿者,经常同学一起组织活动。加入了街舞班的罗世恒表示,自己本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但这里的体育活动很有趣,同学们也很好相处,这种环境下自己也变得积极起来。“这里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上课特别有趣,还能扩宽知识面。”来到黄埔后,潘政香开朗了很多,还成为了班干部。
  “来到这里,受到非常隆重的接待。校服、寝室、饭卡等一系列事情都提前准备好了,很细致。非常感谢黄埔区政府和八十六中,三都的孩子有这个机会,真的非常幸运。”三都民族中学刘丽静副校长无法掩饰内心的感激,她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这里的学习环境,三都民族中学派出了8位各学科骨干老师过来跟班。八十六中领导为了让老师也得到锻炼和学习,特别安排跟班老师们参与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这里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让学生特别容易接受各种教育,三都班不但让孩子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也让我们这些老师收获很大。”于作龙是今年刚从三都过来的跟班老师,如今不但负责三都班孩子的晚自习和周末补习,还参与学校高二部分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他告诉记者,三都班的意义非凡,无论多么辛苦,也一定要让孩子们成才。
  “八十六中有优秀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式,我们现在逐步将这些理念和方式引进三都民族中学。”刘丽静说,能过广州读书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要提升三都教育,就要有良好的机制。
  在黄埔区领导的帮助下,八十六中和三都民族中学开设了两个智慧教室,三都民族中学的孩子可以通过远程,同步参与八十六中老师的课程,并实现在线交流。“教育扶贫也要从‘输血’向‘造血’转变,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广阔的教育。”严志明说。
  阳光照耀在八十六中葱葱郁郁的校园,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奔跑,记者分不清哪些来自三都,哪些生在黄埔。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将这种责任化为实际的行动,不只是需要勇气,更重要的是促进民族融合和团结的家国情怀。
  三都班,实现了;黄埔,做到了。
其他文献
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即“猪”年,媒体上说猪的话题渐渐多了进来,读之开阔了视野。而笔者发现,闲暇之时赏析一下自古流传至今的有关“猪”的典故,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辽东之豕】  典出《后汉书·朱浮传》:说的是光武帝时期,朱浮被封为大将军驻守蓟城。朱浮广泛结交当地的各界名士和官僚,他的下属渔阳太守彭宠对此极为反感,朱浮便向朝廷密奏彭宠蓄意谋反。自负功高的彭宠知道后,立即发兵攻打朱浮。朱浮写信指责彭
期刊
朱华林,和平县下车镇云峰村人,生于1908年。朱华林8岁丧父后到该镇石含村松树垇背外公家生活,就读于石含新楼小学。小学毕业后,他经进步同学周宝时、周宝珊两位地下中共党员介绍,秘密加入地下共產党组织。  由于家庭生活贫苦,朱华林20多岁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去当壮丁,3年后逃回老家,不久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到和平县城当警察。那时,他与地下中共党员谢廷波、罗宝萱两人取得联系,继续开展地下党工作。同时,他又利
期刊
2019年是猪年。猪,乃“六畜之首”,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在十二生肖中排在末位。在传统文化中,猪是智慧、热情、权力、聪明、勇猛、幸运、财富的象征,是人类的守护神,是一種吉祥之物,是具有灵性的动物。  在古代,人们把猪叫做“彘”“豚”“豕”等,汉字中的“家”与猪有着直接的渊源。“家”是会意字,最早起源于甲骨文。汉字的“家”字,就是由一个宝盖头和一个“豕”字组成,宝盖头表示的是一座房子,“家”就是房
期刊
沙田村的格桑花开了,在村委楼下,村口路边,一片一片姹紫嫣红,开成欢乐的海洋。周重庆看着阳光下怒放的花朵,不禁展开笑颜。不远处,几只肥硕的母鸡在泥土里蹬来刨去地啄食,玉米举着翠绿修长的叶片正悄悄抽穗,绿油油的禾苗迎风飘舞,远山青翠,阳光和暖,一种蓬勃的希望让人欣喜。他忽然发现,自己竟不知不觉爱上了阳山,爱上了沙田村,爱上了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广州黄埔区从八十年代开始持续帮扶阳山,几十年来,一批又
期刊
随着运送生产物资的驻村工作队车辆驰入连州坪片区,标志着艰苦修建的连州坪公路正式通车。“终于通路了,以前出行很不方便,看个病都艰难。外面的东西进不来,自己种的东西也运不出去卖。现在好了,货车通行都没问题!”那一刻,围观的群众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该公路于2017年11月开工建设,其中,劈山爆破长度约700米,高度近20米,开炸石方2万立方米。至去年8月,长约4
期刊
唐贞元十九年(803),监察御史韩愈被贬任阳山县令,曾感叹“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可见阳山经济之落后。阳山随着历史变迁,境内作坊式的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明洪武七年(1374),阳山铁冶所是全国13个铁冶所之一。清代,县内种植业有水稻、玉米、甘蔗、黄豆、花生、木薯、棉花、黄麻等;工业有冶金、矿采、榨糖、酿酒、陶瓷、造船、竹木器、砖瓦、石灰、榨油、造纸等。全县有大小圩阜43个,交通以水路为主。  民国
期刊
2018年12月28日下午,广东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江门市老促会会长伍国占、开平市副市长黄国忠等,在省政协委员、广东嘉士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铣铭等人陪同下到赤水考察产业振兴引领精准脱贫工作。  陈开枝一行实地考察沙洲村的特色种植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详细了解赤水镇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和民生工作的情况。陈开枝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法宝。他提出,产业振兴应
期刊
2018年12月的冬天,寒风刺骨。在恩平市牛江镇委的办公室里,却是欢声笑语。三位40年前的牛江公社同事,又聚首在这里。  简朴的沙发,因为人多显得狭窄的空间,连窗户也透出90年代的气息,铝合金边框掩不住岁月的痕迹。  梁奕基,40年前是牛江公社的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  冯创志,40年前刚到牛江公社党委办上班的乡村干部。  主角是这位被人称为“晓哥”,今年虽已進入古稀之年却依然充满活力的冯活晓,4
期刊
2016年初,根据省、市、区统一部署安排,我们38位扶贫干部带着黄埔人民的期望,肩负伟大使命奔赴清远市阳山县开展精准扶贫。  初入陽山,我们走村入户、深入查看,映入眼帘的贫穷程度、压在肩上的扶贫任务、扶贫工作的开展难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有些家庭贫穷的现状可以说是不忍目睹。  那怎么办?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  舍小家、斗酷暑、忍饥渴。  我们白天翻山越岭,走村入户,晚上加班整理材料,没有周末,
期刊
短暂的阳山采访,听着扶贫干部的故事,我幾次忍不住热泪盈眶。其实没有一个人向我诉说过煽情的故事,他们语调平静,甚至一本正经。但在他们平淡的讲述中,却又如此让人荡气回肠。  “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驻阳山县扶贫工作组组长瞿桂宗对我自豪地说。2016年5月16日,瞿桂宗带着两箱方便面,第一个来到扶贫点。迎接他的,是一间空空荡荡的办公室。他把方便面架在行李箱上,电脑搁上去就变了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