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开创作文教学的三重境界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3582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课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学生觉得“言之无物”“言之不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展示画面、播放影音等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指导他们写作。在作文讲评时利用多媒体,可以实现多向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创设情境;兴趣;实效性
  长期以来,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面前的难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作文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的原因,也有学生不关注生活、语言贫乏的原因……
  几年前,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被引进了作文课堂。它如一泓清泉,给作文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它利用声音、画面、动画结合的优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作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能丰富写作内容,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相对轻松、简单起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与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中重视运用情感规律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创设直观的场景: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生动丰富的画面把本身抽象的语言化为个性鲜明的形象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人教版教材中,中高段都有写父爱、母爱的作文,而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对于家长为自己的付出他们习以为常,很多学生觉得没什么可写。针对这种情况,开课后,我播放了许多平常生活中家长照料孩子的画面(有风雨中接送孩子的画面,有在医院照顾孩子的画面,有半夜为孩子盖被子的画面……)再配上深情的解说,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倾注了家长多少心血。接着,我再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说父爱、母爱就容易多了。这样把“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将作文表达的外驱动力逐渐转化为内驱动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言之有物、真切感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周围的事物常常缺乏敏感性,不会耐心仔细地观察。因此,到了写作文的时候不是搜肠刮肚找不到可写的素材,就是找到了也写不具体,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刻,我常常请出多媒体来帮忙,让他们在它的点拨下“柳暗花明又一村”。
  记得曾经有一篇习作要学生介绍节日文化或风俗。这对于不爱看课外书又很少留心生活的他们可就犯难了。这时,我将几个学生事前搜集到的江西年俗、婚俗等文字和图片信息用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看,还临时上网搜索了江西很多地市年俗、婚俗的相关纪录片播放给他们看。这下,他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了,一边看还一边评头论足。放完这些,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谈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习俗,他们再也不会无话可说了。这样,加上老师的指导、全班同学的补充,一篇文章不就写出来了吗?
  对于写不具体的问题,用上多媒体指导,问题也往往能迎刃而解。比如,指导学生写人物外貌,我就搜集了很多人物图片,一张张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脸型、眉毛、嘴巴、鼻子,指导他们写五官。指导写事件,可以在画面播放过程中适时停住,将画面定格,再来指导大家写。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拿到批改的作业只看一眼分数,作文讲评课也常常是少数优秀作文的朗读展示课和一两篇不及格作文的口头“动手术”课,收效甚微。“一花独放不是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讲评,就能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效果。
  运用多媒体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屏幕上,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灵活采用教师示范改、师生评议作者改、学生多人“接力”改等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切实学到修改文章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建立起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的平台,实现多向互动,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而且可以弥补学生认识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王静,徐艳芳.多媒体让作文教学展开奋飞的翅膀[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4).
  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正>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心一种传统意见认为,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然后向四周扩展;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它的影响下才得以发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另一种意见则对上述“单一中心”说提出质疑,认为文化广义词意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起源有两个阶段:发轫阶段和奠基阶段。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各个氏族不是单一地从一个氏族文化中心区向四周传播,
<正>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搞好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对于我们发展工农业生产、活跃经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我国国内市场来看,城市消费市场和农村消费市场的比重同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消费水平很低,尤其是农民消费水平更低。即使这样,工业仍不能保证供应。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工作长期违背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不能适应占人口84%的农村消费者的需要,人为地破坏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市场的特
<正>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究竟生于哪一年?目前有两种说法: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小辞典》编写组编写,1981年1月出版的《历史小辞典》第109页称:陈独秀生于1885年。而《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1979年9月出版的《辞海》第987页称:陈独秀出生于1880年。该书1963年12月版亦持此说。但是,根据民国七年三月十五日发行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第230页刊载的陈独秀《丁巳除夕歌》,一名《他与我》一文推算,我认为,陈独秀应出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一个崭新的理念,也是现在每个学校都广泛关注的问题,它的目的是让教师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
<正> 1907年发表在《小说林》期刊上的《小说小话》,是一篇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的著名小说论文,一向为中国小说史的研究者们所重视。然而,该文的作者是谁,说法却不一。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1980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选录了《小说小话》,题下所标作者为“梁启超”,末后注明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卷四。查阿英同志编的此书,收了《小说小话》全文,但
人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时候,很少提到利益范畴。我国的各种哲学教科书和著作,也从未把“利益”列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照搬苏联五十年代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结果。这种现象必须纠正。利益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于《韩子&#183;初见秦》的作者(印说者)与韩非之死,顾题思义,自然是要考辨事实的真伪,论定历史的是非。这无疑是对韩非及其思想体系作出科学评价的根本前提。自从司马光在
摘 要:知识是课程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语文教学在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这对知识范畴中,个体知识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基于个体知识观视野下的个性化阅读,要融合公共知识和个体知识的教学目标,要整合基于公共知识和基于个体知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个体知识观;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  知识是课程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语文教学在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这对知识范畴中,个体知识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只有从个体知识观的视野把握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行论述。强调需要、理解、思考、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情分析;操作体验;设计问题;错误资源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
摘 要:以改革教学方法为切入口,进行多种形式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研究,并希望以此为突破口,通过长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习惯。通过一学期实践研究,得到了初步的认识,供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耐力素质;教学方法;高中生  一、引言  耐久跑是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培养意志品质必要的教学内容,是提高耐力素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