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说教学中审美心理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_b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本身有作为审美对象的有利因素:人物形象美、环境描写美、社会生活美。利用小说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有以下策略;以声传情——感知审美客体;积极想象——锻炼审美主体;准确理解——产生审美共鸣;对接生活——拓展审美范围;灵活创造——升华审美情感。
  关键词: 小说教学 审美心理 美育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小说作为一种个性鲜明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它生动的人物塑造、曲折的情节构思、优美的环境描写等都具有潜在的感染力,比一般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有着更积极的作用。小说教学一般包括认知培养和情感培养,但现在多以认知培养为主,加上小说教学方式呆板、浅显,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小说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层面的感染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师生都没有真正进入阅读的审美状态之中。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改变小说教学的尴尬局面,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小说本身有哪些要素可作审美对象
  (一)人物形象美。小说的一个重要审美价值就在于创造人物形象,恩格斯强调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成功的人物形象浓缩了作家的情感体验,反映了时代面貌,这些人物经过读者的解读,唤醒阅读者的经验、情感和审美意识,从而达到直观自身和洞察世界的目的。小说通过多种艺术表现,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受到启迪,得到美的享受。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形象,常常以独特的个性富于情感的言行启迪学生心灵。小说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生活的环境、人物外貌、语言、活动、心理等方面体会人物形象的美。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圆形人物的性格较为复杂,往往是多义或多变的人物,文学作品中更能打动我们的是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比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因为冒雨为病中的琼珊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去世。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讴歌了普通人的心灵美,这样的圆形人物形象能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环境描写美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一定地域内的自然地理、气候、风景等。社会环境包括历史时代、社会情态等。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性格形成的土壤。环境描写带给人充分的阅读信息和独特的审美体验。《边城》中描写了茶峒一带白河两岸的自然人文风光,不啻是一幅恬静而美丽的中西部江南山水画。
  (三)社会生活美。小说比任何文学样式更能广阔而纵深地展示社会生活,它能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巧妙结合。教学小说,就像打开一个生活的万花筒。在罗贯中笔下,东汉末年的三国故事从黄巾起义写到西晋统一,其中战争场面、英雄与枭雄的斗争笔笔不乱。在沈从文笔下,大老天保与二老傩送兄弟俩月夜里通过唱歌的方式向翠翠表达爱情,不仅向人们展示了苗族男女爱情生活的纯粹性,还反映了苗族远古以来男女自由恋爱的文化遗存。
  二、小说教学有哪些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
  小说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主要是培养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等心理功能,从而让他们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以声传情,感知审美客体。美感是以感觉为基础的,人们鉴赏美的对象应从整体感知和领悟。诵读是联系审美主体——学生和审美客体——作品的桥梁。诵读在审美教育中能达到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艺术效果。《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
  (二)积极想象,锻炼审美主体。在小说鉴赏中,审美主体往往依据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未曾直接感知过的人物或景物形象,从而探索其隐藏的艺术之美。教师在小说解读中,要以自己的慧眼觑得空白处,启发想象,叩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贝尔曼是怎样冒着风雨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课文中没有交代,形成了一处艺术空白。《红楼梦》中黛玉临死前呼喊“宝玉,宝玉,你好……”究竟好什么,作者没有说。《祝福》祥林嫂的最后结局是死了,但怎么死的,作者没有明确交代。教学中如能合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想象,不但能更好地体会作品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还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正如伊瑟尔所说:“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主动追寻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的意义构成的权利”。
  (三)准确理解,产生审美共鸣。美感也是一种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如果只有感知,没有深入思考,则是不可能真正领会作品的内容及意蕴的。教师要通过背景材料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获得审美前提性的理解。教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教师也可向学生提供有关背景材料,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反动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仍桎梏着广大人民,妇女受害尤为深重。这有利于学生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理解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从而形成反封建思想。只有引导学生由对美的形象的感受进入到对美的本质的感受,从而获得审美感受性的理解,在感知、想象等情感因素中实现准确理解,才能产生审美共鸣。
  (四)对接生活,拓展审美范围。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可以弥补读者生活阅历的不足。因此,阅读小说的过程是生活历练的过程,用同感论的审美理论指导学生阅读,更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小说反映的主题。“期待视野”理论认为在文学阅读之前和在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具有能够影响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的心理图式。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的“期待视野”与小说文本相融合,学生才能产生深刻感受。《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先锋作家余华的一篇小说,它打破了文学的写实风格,大胆吸取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独自出门的十八岁少年在路上走了一天后找不到旅店,终于搭上了一辆汽车,汽车却在半路上抛锚,路人一起哄抢车上的苹果,苹果的主人——汽车司机却无动于衷,见义勇为的他却被打得头破血流,小说充满象征意味,很难理解。这时可以设计几个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经验的问题:十八岁的你怎样看待外面的成人世界?你在社会交往中遇到过怎样的挫折?此时的你喜欢安定的归宿还是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就能更深入地领会小说的寓意。
  (五)灵活创造,升华审美情感。美育过程的归宿是审美创造,创造是理性的升华,是经过理性思辨而出现的崭新的审美形象。要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就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充实审美客体,使学生的认识升华,创造出新的意境。袁卫星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祝福》时,让学生打乱小说中原始故事的时间顺序,重新安排情节,给祥林嫂编写年谱,让“陌生化”的构思给文章增添魅力。《祝福》对封建道德的否定,是通过祥林嫂具体的遭遇体现的:家族的统治使她完全丧失自我权利,封建伦理道德的歧视使她不能在过年祭祀中动“福礼”,封建愚昧又使她用尽积存的工钱捐来一条无用的门槛,最终倒毙在鲁镇的一片祝福声中。这样祥林嫂的形象就再次被创造出来,通过学生的审美体验,升华了审美情感。
  综上所述,高中小说教学的审美心理探讨实际上是师生在感受美、鉴别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直接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并且提高了阅读小说的兴趣,在阅读小说中获得了审美愉悦,从而提高了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易鲜花.小说教学的审美功能与美育策略[J].贺州学院学报,2007,6,VOL23,(2).
  [2]程青荣.浅谈小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其他文献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构建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在未来学习化社会中,随着知识总量的迅速增长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会学习、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它又是人文学科.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多方面的基
为揭示InDel标记对我国地方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解析能力,本研究利用13个多态性InDel标记检测4个典型生物学类型的90份中国花生地方品种材料.共扩增出42的等位基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教学中的实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目前的技工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中很多实训操作都收效甚微.这与当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
一、建设美术专题学习网站的目的和意义rn1.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传承民族文化,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弘扬民族文化必须从
作业成本管理和平衡计分卡都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绩效管理、战略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学术界对作业成本、平衡计分卡的单项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已较为成
内部控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高效有序进行的基础,近些年来一直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这一问题己经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一大阻碍。在《中共中
松辽水利委员会已走过15年不平凡的历程,委党组(委)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开拓进取,为发展松辽流域水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实践证明,不遗余力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