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治理体系现代是统摄中国未来政治、经济、社会全局发展的新的政治理念。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治理主体包括本源性主体、代表性主体和参与性主体;治理机制包括政府层面的民主法治、社会层面的市场机制、社会自治机制以及国家与社会互动机制;治理属性是公共性。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
  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是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为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治理理论的西学背景,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恰适性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解释性理论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既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借鉴西方国家在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教训;又要立足中国的国情、政情、社情,因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成功实现,除了向先进国家学习外,更取决于立足本国国情进行创造性地转化。
  1治理目标
  治理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因此,中国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在这个制度框架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期提出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新的空间,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依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使我們对现代化的理解从原来的物质层面的“四个现代化”拓展到制度和人的层面,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也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蕴含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公平正义、人民福祉等价值理念。
  2治理主体
  在国家与社会尚未分离的传统社会,国家的治理主体是一元的,只有作为国家代表的政府;治理意味着统治、控制。近代化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国家与社会逐渐分化和社会自治能力的生长,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在政府的规范和引导下也参与到治理过程中,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的复杂性、多元性不断增强,传统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持续存在,使得国家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迫切需要政府汲取社会资源,采取与社会、公民合作共治的策略。在此意义上,治理的现代化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到“社会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治理体系”等概念就体现了治理的多主体、全过程特点。
  基于中国的经济政治生态,对于多元的治理主体可以这样理解:人民是国家治理的本源性主体,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此表明了,全体意义上的人民是国家主权的所有者,理所当然是国家治理活动的国家权力主体,可以称之为本源性的治理主体。人民是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政府,来开展治理活动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代表人民执掌政权,运行治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领导力量,我们称党和政府为国家治理主体中的代表性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除了作为主权所有者意义上的本源性主体和运作治权意义上的代表性主体外,还有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公民等有序参与治理过程的主体。在本质意义上,他们是基于公民权利,尤其是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而参与治理过程的,在此意义上,我们称之参与性主体。他们常常以协商民主、基层群众自治等方式参与国家治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协商治理和基层民主自治。
  3治理机制
  国家治理体系是指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念确立起来的一套使国家顺利运行的体制机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最重要的在于治理机制的现代化,治理机制是治理体系的制度层面从观念形态走向实践形态的中枢,治理机制的现代化是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和治理效益的关键因素。
  治理机制是治理体系运作的机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关“治理”的概念被提及多达二十几次。从总体上看,这主要涉及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等不同层次的治理体系和活动。从其构成上看,国家治理是最高层次的体系;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三个最重要的次级体系。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治理机制分别为政府层面的民主法治、社会层面的市场机制、社会自治机制以及国家与社会互动机制。
  民主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首要机制,民主是解决一个国家政权正当性、永久性的问题,通过赋予人民作为主权者,让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来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这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于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所在。法治是一国和平条件下的规则之治,法治不仅是老百姓的事,首要的是政府的事;不仅是让社会民众养成一种法治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治权。正是法治对于人治无可辩驳的优越性,理所当然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市场机制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经济活动和市场的治理上。一方面,政府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更好地发挥政府对经济和市场的治理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自治机制、国家与社会互动机制上,就是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要求,推进政府与社会组织与公民的合作治理,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4治理属性
  公共性是中国国家治理体制的根本属性。中国国家治理也称为公共治理。由于民主作为一种政体选择构成了现代国家治理的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区别于传统国家治理的根本所在。因此,公共治理也称为民主治理。公共治理作为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基本机制,其首要特征在于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治理的根本属性,这是公共治理区别于公司治理、企业治理、学校治理等其他形式治理的根本特性。公共性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在于:第一,国家是属于全体公民的“公有物”,而不是属于个别人或个别集团的“私有物”,第二,公共权力体系原则上向全体公民开放,而不能为个别人或少数人排他性地把持。第三,参与国家治理的公民应该将促进共同体的公共利益摆在优先地位,而不能假借公权来满足私欲、争权夺利、中饱私囊。因此,公共治理最根本的要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超越任何组织和群体的局部利益,而以中华民主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依归。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6.
  [2]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78-79.
  作者简介:
  李忠汉(1983.11—),男,汉族,河南新蔡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治理、公共政策。
其他文献
期刊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现在,在护理教学中,主要的授课方式依然是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动的机会很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随着国内建设领域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财务风险。施工企业应从提高风险意识和科学决策、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及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
期刊
首都机场广告有限公司隶属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自2006年实行专业化经营以来,至今已拥有十一省市、二十余家机场广告的独家经营权,资产总额近7亿元,年收入9亿多元,下设9个分公
全球20种最畅销的12种药物都是以GPCR(G蛋白偶联受体)为作用靶标,因为生化实验方法很难得到其三维结构,已知结构的GPCR数目只有7个.当前主流的GPCR结构预测方法主要是基于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邹积慧先生,现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常务副局长,论其身份是位政府官员。积慧曾获得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又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并有《季卉文集
8日大庆纪念王进喜诞辰90周年。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刘宏斌,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姜万春等油田领导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与油田干部员工代表一起,向铁人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