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心安即归路

来源 :大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pei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慕容,这是个与多少人的青春记忆无法分割的名字。虽然隔着那道长长的海峡,席慕容的文字还是无声地吹了过来,就像她在那个海岛上每年都能敏感地嗅到来自故乡——内蒙古高原上的风一样。你在小本子上摘抄她优美的诗句时,会不会也在琢磨,这个能写出如此柔美的诗句的女人是否也长着一张柔美的脸,是否有着像她名字一样曼妙的身材。不同于有玉照刊出的三毛与琼瑶的她,更像个躲在花丛后的神秘人,只肯用一枝笔牢牢抓住众多少年的心。
  席慕容·素描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她的蒙古名字全称为穆伦·席连勃, 意为浩荡的大江河。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她的外婆是王族公主。席慕容1943年出生于重慶市,13岁起在日记中写诗,14岁考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考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席慕容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并多次荣获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了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她的诗极美,且清新、易懂,这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席慕容·素材
  浅浅的海峡,满满的乡愁
  席慕容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台湾,之后又去欧洲留学。每换一次环境,孤独感便会增加,她只好通过写诗来排遣重重寂寞。在无边的黑夜里,席慕容经常梦见回家,却总在刚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初到台湾时,本来身为蒙古人的席慕容并不觉得自己与周围的同学们有何不同,但在初中一次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说了一些伤害蒙古人的话,霎时所有同学的眼光都集中在她身上。下课后,同学们很快忘了刚刚发生的事情,又和她嘻嘻哈哈玩在一起,但从那时开始,席慕容便再也不愿和那位老师说一句话。
  时隔多年,席慕容说,如果再遇到这位老师,她希望能和他说声抱歉,或许他当时并非有意,而只是想以玩笑的语气让学生打起精神上课而已。也是经过这些年后,席慕容才慢慢理解了一些事情。她觉得,一个汉人可以和你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但当他退入自己的族群,用自己族群的角度来评论其他族群的文化、信仰乃至一切时,偏见就非常严重了。至少在那堂课上,老师所形容的蒙古,就与父母亲所告诉她的相差甚远。
  席慕容的父亲是蒙古族知识分子,1949年后,从台湾到欧洲,直到去世,没有再回来过。“他不舍得回去。因为,从前故乡给他留下的印象那么好,他怕破坏了自己的印象。”席慕容说。
  席慕容在台湾当美术教授时,学校附近有一个考古历史书店。对考古,她完全是外行,那时她还没回过蒙古高原,但有一段时间,她每到书店去转一圈,回来后就会发现,自己买的书,竟然大都是跟蒙古考古相关的。1989年至今,草原的游走,让她喜悦,但也伴随着痛心和遗憾。
  除了环境之外,最让她感到痛心的,是价值观的逐渐混乱,以及传统意识的消亡。她坚信,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1989年的蒙古之行,是席慕容创作的分水岭,之前她活在父母的乡愁里,而后她活在自己的乡愁里。在公教人员尚未开放探亲时,她曾依据父母、外婆的叙述,写过一些怀乡的文字,而后香港摄影家林东生千里迢迢去蒙古,为她拍摄了许多家乡的照片,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出了一本书《在那遥远的地方》。不料,她的一位朋友却心直口快地说:“无论如何,你写的只是二手经验。”这句话令她无言以对。
  当席慕容真正坐上返乡的火车,亲眼看到熟悉的站名一一涌入眼帘时,她所想到的,却是父母当年告诉她的事情。比如经过宣化,她想到的是母亲说的宣化的葡萄最好吃;经过张家口,她又想到外祖父与伯父曾在这里办过蒙文的编译馆,规模之大足有半条街。这时,席慕容突然明白了,原来文化就是这样传递的,“所有的一手经验必须经过二手经验,力量才会更强大”。这也是为什么当她来到母亲的家乡,想要寻找母亲口中“整个森林都是香的,走也走不完的松漠树海”时,却发现这里连一棵松树都没有留下后会如此震惊,原来维持了数千年的郁郁苍林,只要数十年就可以毁于一旦,就如同文革时被轻易毁弃的蒙古人的文化传统一般。
  每一个不同的“我”都成就了席慕容
  席慕容开始写诗是在少年时代,但是她认为写诗其实本身也是帮助自己成长,等于自己解释身体里面的那个自己,因为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里面,我们一般以为,“我”就是那个生下来以后读书、父母教养长大的看得见的自己,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我们身体里面有多少个“我”,有的是看得到的“我”,有的是无法察觉的“我”。
  席慕容住在台湾,差不多每年的五月底,台风便来了,其实台风是七八月最厉害,但气压低的时候,也许第一个台风五月就来了。台风来的头一天晚上,天空是很可怕的,暗的云、红的霞甚至是风都感觉跟平常日子的晚上不一样。她住在山下,但她常去山坡上散步。她知道那个感觉,是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那种感觉好像是好久不见的朋友如愿相见一样,心里有一种原来台风又要来了的感觉,有点像是朋友,不管这个朋友是多么调皮,她依旧有一点又见朋友的喜悦感。这时候她心里有一点得意,在台湾住了这么多年,她觉得自己应该算是半个台湾人了。如果她邀请其他朋友到台湾来,台风来时,他们可能会感叹这是什么样的天。但是突然有一个声音冒了出来:“难道你就要这样子在一个岛上过一辈子吗?”她不知道这个声音是男的还是女的,就是在耳边徘徊。她周围没有一个人,她知道这是从自己心里发出来的声音。她愣住了,那一刻她才知道,有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察觉的“我”一直住在身体里面。这个“我”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一直到自己有一点沾沾自喜的时候忽然间发声。席慕容刚回到内蒙古的时候,以为自己是来看父母亲的故乡,后来才发现,她是来看自己族群的故乡。最后她发现,那个游牧文化的几千年的累积中,她也是一部分。席慕容曾说:“如果你说无法排遣自己的寂寞,我们先来慢慢认识自己,无论是平常的我,还是另外一个我,抑或第三个我,甚至是第四个我,我们跟他好好相处。”   ■席慕容·书摘
  缠绕着我们这一代的,终究只是些没有根的回忆,无边无际。有时候是一股汹涌的暗流,突然冲向你,让你无法招架。有时却又缥缥缈缈地挨过来,在你心里打上一个结。你却找不出这个结结在哪里,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是为了哪一个人。
  三年以前,在瑞士过了一个夏天,认识了好几个当地的朋友,常常一起爬山。有一天,其中一个男孩子请我们去他家玩。他家坐落在有着大片果园的山坡上,从后门出去,就可以看到后山下一大块树林围着一个深深的湖。这个男孩子指着他家院墙外的一棵大樱桃树说:“你看见那个从下面数左边第五枝的枝子了吗?那根技子歪得很特别的,看见没有?那是我爸爸七岁时候的事了,他爬到树上采樱桃,也是这样一个夏天,被我祖父看见了,罚他就在那根枝子上坐了一个下午,不准下来。那根枝子从此就歪了。”
  也许是他在唬我,也许是他父亲唬了他。可是他对家的眷恋,对儿时的追怀,对时光逝去的否认,都可以由这一棵大树,甚至由这棵大树上的一根歪歪的枝干上获得满足了。因此,他说话时甚至带了一点骄傲。而我呢?我给他看我的拖鞋吗?我或许可以给他唱那支儿歌,但是他听得懂吗?就算他终于懂了,那份量能抵得住就在眼前的这一棵他曾祖母手植的庞然大物吗?能抵得住他立足于上的這块生他又有他的土地吗?
  而我就越发怀念那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故乡了。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听父亲讲故乡的风光。冬天的晚上,几个人围坐着,缠着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诉说那些发生在长城以外的故事。我们这几个孩子都生在南方,可是那一块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地的血脉仍然蕴藏在我们身上。靠着父亲所述说的祖先们的故事,靠着在一些杂志上很惊喜地被我们发现的大漠风光的照片,靠着一年一次的圣祖大祭,我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一片一块地拼凑起来,我的可爱的故乡便慢慢成型了。而我也就靠着这一份拼凑起来的温暖,慢慢地长大了。
  (摘自《没有见过的故乡》)
  ■席慕容·语录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年少时仓皇走过的道路,在今日回头看去,应该是只见苍苍横着的翠微,不再见愁容了。
  ●最好的时光里,我依然独自一个人走在那条浮华炫丽却不属于我的街。我像一个拾荒者,悄悄收藏起时光的底片,让它变成陈年的私酿,然后在那个夏日的午后,晾晒出任何与你有关的画面。
其他文献
关键词:减负 独立 尊重教育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不久前发起了一项倡议:家长不要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名,老师也不要让家长签名。俞国娣说:“很多人都觉得,家校沟通要从作业本开始,这是一个误区。我的这项倡议,只是想让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家长签字,是大多数中小学校布置学生家庭作业的一项规定动作。这本应解读为家校合作,却招致诸多家长怨声载道。看似简单的签字,实际上包含了家长的全程参与,尤其是低年
期刊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古老的歌谣,藏着童话的影子,孩子的未来该飞往哪里。  ——题 记  清脆的鸟啼惊动了春的宁静,那反复挣扎的满腹心事在三月明媚的阳光里被捕捉。总以为明天之后还会有明天,日子还很长,所以对一切都不屑一顾,学不会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直到中考倒计时时,我才恍然发现,那些曾错过的都值得拥有。我开始找寻那些最初的理想,那些遗漏的点点滴滴,整天如秒针般转个不停
期刊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这是一首流传很久的打油诗。意思是,一年四季每一天都不适宜读书。  不少人总是习惯寄希望于等待。读书的学生,常常遥想:快点到周末,就可以睡个自然醒了,就可以好好放松一两天了;快点到寒暑假就好了,就可以有一段很充裕的由自己支配的时间了。生活节奏紧张的上班族,也常常憧憬着双休日,憧憬着假日:忙过这阵就好了,我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了
期刊
关键词:国学回流 传统 传承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和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的走红引发了网友热议。网友们惊叹既有颜值又富才情的武亦姝满足了大众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并称赞《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击败了同時热播的偶像剧和综艺节目,霸气当选收视冠军,成为一股清流。《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所谓荧屏清流,“清”指其品质与品位,“流”就是要真正流到观众心里。
期刊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学生天地·大作文》本期作文擂台开始了!上期中我们已经布置了题目,下面是一些脱颖而出的佳作。对于下一场角逐,你是不是也想一试身手呢?那就快点拿出你的佳作,与群雄一起逐鹿赛场吧!  【文题呈现】  请以“别了,我的初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不得抄袭。  (4)不
期刊
关键词:创意 情趣 正能量  今年,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三小的寒假作业里,有一个集“福”项目,集齐5个“福”,就可以兑换开学大礼包。大礼包包含六种福利:免罰金牌、作业特赦令、校长助理体验券、教师陪玩召集令、执勤员体验券、红领巾广播站免费点歌券。学校寒假作业里的“集福”项目,正是紧紧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借助“集五福”的创意,为校园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  学生“集福”的过程,也是动手的过程。毛笔写福、手工
期刊
三年,三个春夏秋冬,一千零九十五个日夜。这条路走得艰难,但也走得快乐。因为,一路上有你们相伴。  可我们终究只是相伴,迟早得分离,用一声“再见”,锁定三年的时光。别了,我的初中生活。  初中的我们,年少懵懂,冲动鲁莽,有着只属于少年的率真。我们可以为了抢饭每天都向食堂做百米冲刺;我们可以为了作业熬夜到凌晨,结果隔天上课打瞌睡被老师训;我们可以为了年少的心事烦恼得坐立不安;我们可以为了一道数学题争吵
期刊
我们在这个学校里已经生活了三年,这里充满着欢声笑语,老师的批评声、鼓励声,同学们的嬉闹声,在这个学校的校园缭绕着,久久不能消散。  这个学校记录着我许许多多的幸福时光。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我感到迷茫和无助,仿佛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老师看到我的到来,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他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第一天来到这里不要害怕,这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友好,我们很欢迎你的到来。”接着,
期刊
让你们陪我看庭前花开花落,  让我陪你们望天上云卷云舒。  ——题 记  幸福,这个动人心弦的字眼,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修饰。陪伴,就是最简单的幸福。而幸福,就是最长久的陪伴。  往事,一点一滴,父母那高大清晰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小时候,幸福是父母睡前讲故事时的陪伴;上学时,幸福是父母桌前做作业时的陪伴;长大后,幸福是父母千叮咛万嘱咐时的陪伴。以前,我也视他们的叮咛为唠叨,我也对他们的关心无动于衷
期刊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地方,只有自己知道,那个地方有着属于自己的童话,在这个童话里,自己就是主角。  十岁。  还是玩芭比娃娃的年纪,还是幻想王子公主的时光,更是沉浸在童话世界里的岁月,那时我手里捧着的总是一本崭新的童话。  “这个女孩真可怜,活活冻死的感觉一定很痛吧……”十岁的我还意识不到“死”的含义,只觉得它很遥远,听不到,看不到,甚至触碰不到,故事的线索就像一条长长的绳子,拉着我向前摸索,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