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火车站建筑设计模式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内铁路大规模建设中,建成的中型火车站数量众多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阶段性的共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中型火车站建筑设计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中型火车站建筑设计模式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火车站;工程;建筑;理念;模式;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成就辉煌。火车站往往和城市地铁轻轨、公交系统、长途汽车站等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以火车站为主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近年来,随着车站旅客发送量的连年增长,较为陈旧的车站设计布局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旅客出行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改造和优化建设势在必行。在新建的火车站项目中,如何能使新颖独特的设计。既满足环境的需要又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我们应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工程概况
  某火车站为“线侧上式”中型站房,根据运量预测,车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按2 500人设计,站房规模为9 926 m2 ,站场形式为三站六线式,设8m宽进、出站天桥各一座;站台设置无站台柱风雨棚,覆盖面积为27 625 m2。在铁路客运站发展的历程中,大型和特大型火车站作为大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地标性建筑,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中等城市的火车站因其规模和级别的局限,相对而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中等城市量大面广,中型站占全国铁路客运站很大比例,在近十年国内新建的一百多座铁路客运站中,中型站房占70%。同时,在中等城市中,火车站建筑几乎是城市中最高等级的大型公共建筑,主导城市空间发展。因此,中型火车站的设计应受到相应的重视。
  二、设计理念
  铁道部提出了新建铁路客运站要坚持以人为本,综合体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原则,铁路车站的设计更注重快捷、高效和人性化设计,强调由原来传统单一、封闭的客运方式逐步转向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互补、分工合作、形成一种大交通的客运格局,使车站成为城市交通枢纽中心。
  车站站房建筑只是车站设计的一部分,车站与城市的合理衔接.与站前广场的规划、交通流线组织,同样是反应新时期旅客站房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站功能性设计完善的同时,合理寻求地域文化的切人点,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质,是中型站房设计的主要出发点。
  设计尊重原有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寻求与城市机理的和谐统一,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立足本土文化,展示地域特色”为设计原则,创造具有全新概念的新时代中型站房.尽力做到流线明确清晰、空间通透明亮、环境协调舒适、交通便捷通畅、造型雄浑稳健、设施完善先进。
  三、设计方案
  3.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设计以铁路和轨道交通为重点,系统考虑公交、社会车辆、长途客运和出租车等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衔接,有机组织综合交通各部分之问的关系。
  ①站场布置
  由于该车站站场东侧比西侧高5m左右,站场进深较长。因此,设计时设置高架道路跨站场与东广场齐平,高架进站道路让旅客更接近站房中部,从而缩短旅客进站距离。同时,贯通东西广场,将被铁路隔断的城市片区连接起来,使站区交通更加灵活、便利。另外,该站场性质为交通集敬广场,主要包括交通、景观两大功能。设计时将站前大道规划为站房、景观的对称轴线.形成道路、广场与建筑三者在序列上的统一,使站房建筑成为道路的对景和广场的景观中。同时,该车站西侧为城市主要方向,为换乘枢纽的重点,因此。圍绕站前广场立体设计布置公交总站、长途车站、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地下停车场,形成体现零换乘理念的综合交通枢纽。停车场内不同的停车分区有序的解决好社会、公交、出租、贵宾、行包、消防等各种车辆的停车和流线问题,形成一个多种交通工具便利换乘的综合枢纽站,做到了人车分流,换乘方便,疏散快捷。
  ②站区总平面布置
  根据该市“站区规划”的前期研究成果,为更好体现生态、绿色、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站站区规划以立体分层的方式,将车站、站场及站坪内外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站房采用对称式布置,庭院式布局,以广厅和候车厅为中心。东西两侧依次对称布聂行包库、车站办公及设备用房、贵宾候车室、售票厅。进站广厅及候车室采用大跨度结构.在一个大空间中布置广厅、母婴、残疾人、软席候车室及基本站台候车室联系方便,一目了然。有利于在客流量大时互相调剂。广厅内设自动扶梯2部、楼梯2部与二层候车室相通,母婴候车室及软席候车室亦各设1部楼梯、1部垂直电梯与二层候车室相连,贵宾候车室设1部垂直电梯与二层连接。一层候车厅与基本站台相连,二层候车室通过进站天桥与二站台联系。一站台出站旅客通过楼、扶梯到出站集散厅出站,二站台出站旅客通过出站天桥到出站集散厅出站。整个功能、客流分区明确,无交叉,不干扰。同时,候车厅两侧布置了室内庭院,庭院顶部设采光天窗。改善了旅客候车环境。
  在地下一层设置出站厅,通过连廊与出站地道连接,行包及贵宾均有各自专用的停车场,车站平面功能分区明确,旅客进出站流线清晰。同时,设置贯穿东西站房的换乘通道,并结合设置地铁出入口。为了满足地铁和铁路旅客快速换乘的需求,在地下一层布置有售票和进站口,使地铁客流可从地下直接换乘铁路。
  3.2旅客流线设计
  交通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索便是旅客流线设计,结合站房的竖向关系,并以方便旅客进出站、合理组织旅客钎£线为指导思想,该火车站以高架进站和地道出站的“上进下出”流线方式为主。“平进平出、下进下出”流线为辅,实现各层的旅客进出站距离最近、流线不交叉。
  ①进站旅客:乘车来站的旅客可到达广场东侧南北两端,下车后经旅客活动平台直接进入站房。平台位于地面2层,与候车室相连,进入火车站的出租车经由匝道直接上到平台落客。旅客从平台步行进入候车室。乘地铁来站的旅客可经东广场地下层的楼、扶梯到达旅客活动平台再进入站房。乘坐公交来到车站的旅客则由地面层乘自动扶梯上到平台,进人候车室。同时,平台一般具有足够的尺度.特殊时刻可以起到安全疏散的作用。基本站台候车旅客通过广厅可直接进人1层基本站台候车区候车、进站。二站台旅客通过广厅檬扶梯可上至2屠普通候车区及高架候车室,检票后经楼扶梯进站。
  ②出站旅窖:经站房内楼扶梯,基本站台旅客下至地下层出站厅;通过中间站台楼扶梯二站台旅客下至出站地道后到达地下1层出站厅。旅客出站旅客检票后进人广场东侧地下层.可直接换乘地铁离站,也可经广场东侧地下停车场乘社会车场或出租车离站,亦可通过楼扶梯上至广场东侧北端乘公交车离站。
  3.3建筑造型设计
  该火车站设计在站房建匀仲保留了服务旅客必备的少量零售商业和服务设施,及行包、邮政、治安等附属设施,而将其他城市商业服务等功能去掉,使其造型更加简洁。材料和色彩以明快沉稳为原则,手法上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平房部分,如售票房、小件行李寄存都采用了开敞的手法,简洁朴素,同时还具有南方建筑风格的特点。整个立面的处理简单大方。
  结束语
  随着人们美学观念和使用要求的变化,未来的中型火车站在设计上更强调其地域性特征以及生态节能要求。作为典型的新世纪之初建设的中型站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设计中的一体化空间组合、特质大空间等模式具有灵活的应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范式,从而得到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军.铁路旅客车站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 陈惠莲.几座新型火车站的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1):26.27.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智能化建筑核心组成部分,暖通空调系统在现如今的智能化建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楼宇的功能需求不仅是要有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还要有清洁的空气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和清新。提升居住环境质量,这就需要发挥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功能并保证其常年正常工作。既然暖通空调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进行暖通空调安装时必须严格管控安装施工质量,保证暖通空调工程的正常工作。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对这
期刊
摘要:发展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拥堵的唯一出路。在交通规划工作中,我们需转变传统的“以车为本”规划思路,践行绿色交通理念。本文以新城的交通规划为例,探讨绿色交通规划理念的落实与应用。  关键词:绿色交通城市拥堵以车为本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绿色交通是以低碳生态为目标导向的交通发展理念和模式,其致力于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环境友好,构建以公共交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寒地城市的介绍及寒地城市人文行为分析提出寒地城市建筑设计的对策。  [关键词]寒地城市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景观设汁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寒地城市与寒地城市建筑特点    1.寒地城市的定义: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的城市。主要分布于北亚、北美和北欧
期刊
摘要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建筑中,软基上的工程修建程上升趋势,根据建筑物布置的需要,同一建筑物建造在软基或岩基等复合地基上,为了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陷情况,所以水工建筑物的基础处理极为重要。本文以一处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某水电站冲沙闸不均匀基础处理关键技术:漂卵石层采用固结灌浆,岩基部分采用预裂松动爆破,粉质壤土层采用灌注端承桩加承台,而后在其上施以一点六米厚砂砾石回填层从而使整个基础满足变形要求。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需要,再加上国家适时的加大了对交通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这些都积极地刺激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在建筑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其地基基础以及相应的桩基施工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关键词:现阶段;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基础设施;桩基基础;探究与讨论;建筑地基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应该说,地基基础以及桩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河道生态护坡的环境效应,并对几种不同形式的生态护坡分别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生态护坡;延滞地表径流;颗粒粒径;悬浮固体;营养盐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生态护岸,是指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代表着现代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现在很多河道两岸,运用一些植物造景技术并结合相应的工程措施,使其不仅满足了
期刊
摘要:景观已渐渐取代了建筑成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元素,其中水平表面与横跨大地的基础设施的交织取代了传统城市中密集、紧凑的空间形态和建筑肌理。在这种新的结构当中,景观已不仅仅是公园或花园,它蕴含着更多的内涵:从高速公路、受到污染的工业化场地,乃至城市远郊呈爆炸式增长的人口需要。    关键词:景观交换都市主义领域空间形态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学科性,并非是为了获
期刊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建筑数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节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迫在眉睫,监理工作是保证节能技术更好落实的关键,严格执行监理程序,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制状态。 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工程的节能理念,并对建筑节能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监理控制措施进行了论述,以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节能;
期刊
摘要:本文以青口河道疏浚改造项目为例,提出生态修复技术的概念,提出了生态修复措施,并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修复技术的案例,确定河流生态修复必须遵守的原则,提出了未来的河流生态修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河道; 生态修复; 探索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什么是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主要是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并辅助于适当的人工措施,加快破坏了的生态系统
期刊
摘要: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在整个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国家保障公民安全的保障。它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只有良好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及改善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当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