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河道生态护坡的环境效应,并对几种不同形式的生态护坡分别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生态护坡;延滞地表径流;颗粒粒径;悬浮固体;营养盐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生态护岸,是指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代表着现代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现在很多河道两岸,运用一些植物造景技术并结合相应的工程措施,使其不仅满足了防洪、泄洪、排涝等基本要求,而且具有“景观、旅游、生态、与周边环境呼应、休闲与娱乐”等功能,兼顾了安全与生态及景观的需求。本文以下将简要分析我国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介绍常用的生态护岸技术,以促使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的更好的推广应用。 1. 我国生态护岸现状
我国传统的护岸形式是河岸衬砌硬化、河道两岸修筑防洪堤岸并实施硬化护坡,这种护岸形式导致隔断了河道水域中的生物、微生物与陆域的接触,引起其自然生存环境恶化, 河流的天然自净能力下降,河流从前的滨水环境发生了改变, 人与河流原本的和谐关系被破坏,与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需求和心理期待完全相背。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物质上的追求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亲近自然,向往自然。在国外,开始实践河道生态护岸技术比较早,比如,早在十几年前,日本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河流采用植物堤岸并尽可能大的采用天然状态下的河岸形式,避免人为的用工程措施来规范河流的走向进而限制了其形体美。在借鉴国外先进生态护岸的先进技术及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适合我国本土的河道生态护岸技术。比如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采用多种生态护岸形式并举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 生态护岸的功能
生态护岸主要表现在护岸具有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等多项功能,下面简述如下。
2.1、防洪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存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大,长时间的过度开发,造成了我国河流湖泊面积大量的萎缩,更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夏季多雨气候,雨季比较集中,这更对我国河流湖泊的防洪能力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而采用河道生态护岸技术,除了具有其它河道护岸技术具有的优点外,其还有如下几个优点:在夏季洪水来临的时候,由于生态护岸技术采用大量植被及根系发达的树木作为其抵御洪水的有效措施,洪水经过堤岸坡面时候,其不能对河岸进行有效的冲刷,而且还能将大量的洪水通过渗入储存在土壤中;洪水过后,储存在土壤中大量的水又会反渗入河流,对河流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河流错开洪峰,减少两岸的洪涝灾害。故生态护岸不但具有防洪的作用,而且其还可以调节地表和地下水状况,使水循环途径发生变化,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2.2、生态效应
对河道采用生态护岸技术,避免了将水、河道与周边隔离开来的后果,其可以将水、河道和堤防及河邊植被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不但调节河流的流速,并且可以为鱼类等水生和两栖动物提供了栖息、避难的场所及必要的物质,使河里与河岸的生物能够相互补充,这样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2.3、景观效应 目前我国很多河道两边都建立起了绿色长廊,而随着绿色长廊而起的还有众多能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设施,使忙碌一周的市民,在周末、假期能有个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场所,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品味。
3. 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及河流水质的改善,并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的一个好机会。其实一个集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及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一个系统工程,相对其它护岸方式有很大的优势,必然要成为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要结果。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被应用到生态护岸措施中,推动了生态护岸的进一步的发展。
3.1、固土植物护坡
这种方法是采用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进行固土护坡, 当洪水流经植物护坡时,流速大大减小,减轻了对对岸坡的冲击,减小了水土流失,而且也能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固土植物进行造景,也美化了城市,净化了空气,造福了市民。
3.2、自然型护岸 自然型护岸是指在利用植被的同时还采用天然的石材及木材等材料,以增强堤岸的抗冲刷能力。比如在日常的水位线以下采用石材及木材对堤岸进行加固处理,而在其上面覆上土壤种上植物,这样不但加固了河堤也美化了环境,特别是用天然的石材和木材,由于在砌筑的时候中间有空隙,这为水下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河水与堤岸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3.3、复合型护岸 复合型堤岸是指在自然型堤岸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等材料增强河岸抵抗冲刷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其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利用纤维织物袋装土护岸,这种护岸是由岩石坡脚、砾石反滤排水、装土的可降解生物纤维编织物及种在编织物上的植物组成,当编织物降解的时候,其上的植物的根系基本上能保证原来编织袋内的土形成一个整体。利用这种护岸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大量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土壤,使生态护岸成为一个植物群落,为其它动物的生长提供了生存所必须的环境。
第二、面坡箱状石笼护岸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柱制作成梯形的箱装围栏,并在其内部投入较大粒径的石块,这样可以形成很深的鱼巢,然后在箱状围栏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使其缝隙中能长出茂密的水生植物。这种护岸方法,不但可以造景,还为鱼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多样化的食物种类。
第三、采用高效三维网液压喷播植草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液压播种原理,用专用配料及水拌合后的植物种子,通过喷播机高压泵喷播在铺有采用新型土工合成材料三维网垫迎水坡面上,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生长, 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第四、骨架内植草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混凝土材料制作成一个一个的小框架结构,并用这些框架对土质进行防护,在防护工程结束后,即将边坡分割成若干块状的结构,这样可以在每一个块状的结构内布置不同的植物种类,对边坡进行适当的美化。
第五、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亦称绿化混凝土, 其是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的。这种护坡形式最大的好处是生态混凝土预制块可以直接作为护坡结构,不但实现了对河道的加固,而且其上又能种植各种花草,美化了环境,使河流防洪与城市绿化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合。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和新材料会被应用到河道生态护岸当中来,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材料什么技术,都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的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相一致。河道的生态护岸技术是实现河道护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措施,相信,我们一定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还市民于自然为宗旨,推动生态护岸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蒋屏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浅谈河道生态护岸》曲媛媛等,水利科技与经济
[3]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熊治平等,武汉大学学报
关键词:生态护坡;延滞地表径流;颗粒粒径;悬浮固体;营养盐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生态护岸,是指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代表着现代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现在很多河道两岸,运用一些植物造景技术并结合相应的工程措施,使其不仅满足了防洪、泄洪、排涝等基本要求,而且具有“景观、旅游、生态、与周边环境呼应、休闲与娱乐”等功能,兼顾了安全与生态及景观的需求。本文以下将简要分析我国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介绍常用的生态护岸技术,以促使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的更好的推广应用。 1. 我国生态护岸现状
我国传统的护岸形式是河岸衬砌硬化、河道两岸修筑防洪堤岸并实施硬化护坡,这种护岸形式导致隔断了河道水域中的生物、微生物与陆域的接触,引起其自然生存环境恶化, 河流的天然自净能力下降,河流从前的滨水环境发生了改变, 人与河流原本的和谐关系被破坏,与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需求和心理期待完全相背。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物质上的追求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亲近自然,向往自然。在国外,开始实践河道生态护岸技术比较早,比如,早在十几年前,日本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河流采用植物堤岸并尽可能大的采用天然状态下的河岸形式,避免人为的用工程措施来规范河流的走向进而限制了其形体美。在借鉴国外先进生态护岸的先进技术及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探索适合我国本土的河道生态护岸技术。比如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采用多种生态护岸形式并举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2. 生态护岸的功能
生态护岸主要表现在护岸具有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等多项功能,下面简述如下。
2.1、防洪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存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大,长时间的过度开发,造成了我国河流湖泊面积大量的萎缩,更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夏季多雨气候,雨季比较集中,这更对我国河流湖泊的防洪能力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而采用河道生态护岸技术,除了具有其它河道护岸技术具有的优点外,其还有如下几个优点:在夏季洪水来临的时候,由于生态护岸技术采用大量植被及根系发达的树木作为其抵御洪水的有效措施,洪水经过堤岸坡面时候,其不能对河岸进行有效的冲刷,而且还能将大量的洪水通过渗入储存在土壤中;洪水过后,储存在土壤中大量的水又会反渗入河流,对河流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河流错开洪峰,减少两岸的洪涝灾害。故生态护岸不但具有防洪的作用,而且其还可以调节地表和地下水状况,使水循环途径发生变化,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2.2、生态效应
对河道采用生态护岸技术,避免了将水、河道与周边隔离开来的后果,其可以将水、河道和堤防及河邊植被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不但调节河流的流速,并且可以为鱼类等水生和两栖动物提供了栖息、避难的场所及必要的物质,使河里与河岸的生物能够相互补充,这样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2.3、景观效应 目前我国很多河道两边都建立起了绿色长廊,而随着绿色长廊而起的还有众多能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设施,使忙碌一周的市民,在周末、假期能有个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场所,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也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品味。
3. 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及河流水质的改善,并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的一个好机会。其实一个集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及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一个系统工程,相对其它护岸方式有很大的优势,必然要成为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要结果。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被应用到生态护岸措施中,推动了生态护岸的进一步的发展。
3.1、固土植物护坡
这种方法是采用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进行固土护坡, 当洪水流经植物护坡时,流速大大减小,减轻了对对岸坡的冲击,减小了水土流失,而且也能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固土植物进行造景,也美化了城市,净化了空气,造福了市民。
3.2、自然型护岸 自然型护岸是指在利用植被的同时还采用天然的石材及木材等材料,以增强堤岸的抗冲刷能力。比如在日常的水位线以下采用石材及木材对堤岸进行加固处理,而在其上面覆上土壤种上植物,这样不但加固了河堤也美化了环境,特别是用天然的石材和木材,由于在砌筑的时候中间有空隙,这为水下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河水与堤岸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3.3、复合型护岸 复合型堤岸是指在自然型堤岸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等材料增强河岸抵抗冲刷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其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利用纤维织物袋装土护岸,这种护岸是由岩石坡脚、砾石反滤排水、装土的可降解生物纤维编织物及种在编织物上的植物组成,当编织物降解的时候,其上的植物的根系基本上能保证原来编织袋内的土形成一个整体。利用这种护岸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大量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土壤,使生态护岸成为一个植物群落,为其它动物的生长提供了生存所必须的环境。
第二、面坡箱状石笼护岸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柱制作成梯形的箱装围栏,并在其内部投入较大粒径的石块,这样可以形成很深的鱼巢,然后在箱状围栏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使其缝隙中能长出茂密的水生植物。这种护岸方法,不但可以造景,还为鱼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多样化的食物种类。
第三、采用高效三维网液压喷播植草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液压播种原理,用专用配料及水拌合后的植物种子,通过喷播机高压泵喷播在铺有采用新型土工合成材料三维网垫迎水坡面上,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生长, 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第四、骨架内植草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混凝土材料制作成一个一个的小框架结构,并用这些框架对土质进行防护,在防护工程结束后,即将边坡分割成若干块状的结构,这样可以在每一个块状的结构内布置不同的植物种类,对边坡进行适当的美化。
第五、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亦称绿化混凝土, 其是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的。这种护坡形式最大的好处是生态混凝土预制块可以直接作为护坡结构,不但实现了对河道的加固,而且其上又能种植各种花草,美化了环境,使河流防洪与城市绿化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合。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和新材料会被应用到河道生态护岸当中来,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材料什么技术,都要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的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相一致。河道的生态护岸技术是实现河道护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措施,相信,我们一定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还市民于自然为宗旨,推动生态护岸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蒋屏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浅谈河道生态护岸》曲媛媛等,水利科技与经济
[3] 《河道生态护岸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熊治平等,武汉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