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外语角色扮演教学法初探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zqzq7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角色扮演法在外语教学中的探索实践,解析了角色扮演对外语教学的作用与影响:它实现了教与学、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外语、应用外语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角色扮演;外语教学;学习兴趣;综合技能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在外语教学中施行角色扮演教学法,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模拟真实语言情景的外语教学活动。它通过师生特定语言情景中扮演不同角色,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多种手段进行表演、表述,进而使学生获取語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为在今后真实社会环境中运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一般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又由于英语在职业教育中属公共科目,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淡化。对此,我在外语教学实践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学生英语,既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提高和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一、教师以“演课文”的方式进入角色,增强教与学的互动与创新
  在课堂教学时,我采取“演课文”方式,扮演课本中的主要角色,譬如在上机械课时,我扮演师傅;上美容美发课时,我扮演模特,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通过问与答、对话与交流,并配有动作和表情,使学生准确掌握了单词和语法,培养了学生在同一情境中的不同语言表述能力和不同情境中的相同语言表达技巧。这一方面使教师与学生同处在一个水平线上,打消了学生的种种思想顾虑,密切了师生感情,同时又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强化了记忆,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了教学互动、实践创新的效果。
  二、学生以变换的方式扮演角色,用真情实感演绎课文内容
  通常,我在编写教案时,一般把陈述性的课文改编成对话式的内容,课文中的单词、语法、情节等全部表现在情景对话中。课堂上,让学生变换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然后再体味和咀嚼课本原文,使学生既有表演中的真情实感,又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而巩固和扩大了学习成果。我还结合教学内容与实践,编排贴近生活的节目让学生扮演。如在上“汽车英语”时,我结合课文内容编排了驾师与徒弟的操作对话,让学生变换扮演不同角色,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达到了学习掌握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统一。这种变换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实践性强,趣味性强,学生便于操作,容易记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外语环境,让学生自由创扮角色
  为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实践应用技能,我们设置了“英语沙龙”和“英语俱乐部”,鼓励学生将身边琐事编排成小节目,并设置了“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口语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角色扮演,用英语讨论问题,交换看法,增加知识,以达到综合练习,温故知新,巩固提高之目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表演和表述情况进行评优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与交际能力得到综合性快速提高。
  实践证明,外语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潜能的催化剂,是为学生架设的由外语语言知识向实践交际能力转化的桥梁。通过角色扮演法培养的学生,既有专业性技能知识,又有熟练的外语交际应用能力,是当前及今后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受到了企业尤其是合资和外资企业的广泛青睐。我院近年来培养的高等职业毕业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很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如天津摩托罗拉公司、天津三星电子公司、诸城福田重工等企业与我院签订了长期的技能型人才资源供需合同。目前,从我院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正在各自岗位上用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 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剑萍,魏 薇. 教育学导论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占全部课时的1/2,如何利用好这1/2的课时,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笔者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练习课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思维空间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读者有些帮助。  关键词:练习课;学习兴趣;解决问题;建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占全部课时的1/2,
摘 要:本文立足初中教学,明确了创新思维的内涵,阐述了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及策略,通过课前自读、课中共读和课后用读的“三段式”教学,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核心,注重发散、直觉和灵感思维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阅读;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  1思维与创新思维  思维是人类智力结构的核心,是人脑对事物内在规律和客观事物本质的间接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也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评价,常常关注的是学生习作完成后对结果的评价,这种单一的习作评价机制,使学生在习作中常处于被动状态。在教学中应创新评改方法,构建多元化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去发现和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笔者从激发兴趣,促进习惯养成;双管齐下;让习惯成自然;反复训练,让习惯能持久;突出重点,养成核心习惯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小
摘 要:在习语翻译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大量文化矛盾现象,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不仅会影响到对原语的理解,而且会影响原语所载文化信息的传递。 本文从英汉习语的差异为切入点,运用实例对英汉习语翻译应遵循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习语;喻义;喻体;直译;意译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语言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每个民族的语言(尤其是习语)均体现了该民族浓厚的民族
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一项惠民利民的文化民生工程,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被写进中央决议,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和决心。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
课题项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模式研究——信息技术在校本教研中创新应用研究子课题”[课题编号:教电馆096311819-023号]。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就需要把教学过程精细化,这些首先应从教师备课这一基础环节抓起。集体备课是本校实行的一项制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无疑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发现凡是朗读水平高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