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我们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教师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掌握教育的艺术,使自己从“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变。普通教师之所以是普通教师,而不能成为名师或者成为教育家,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一种创新的精神。尽管他们比较熟悉教材,课堂讲得头头是道,像蜡烛一样耗尽了自己。但是他们不熟悉学生,不知道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即使教了几十年书也还是默默无闻的一个“教书匠”。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中学历史老师,必须正确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学生,面对时代的新要求,必须研究新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研究新的历史教学方法,不断地组织新的历史教学素材。这些都要求广大历史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思路。它要求不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应该进行教育创新,包括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努力避免陷入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僵化,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2.诱发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输灌而是点燃火焰。”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的积极倾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也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究事物;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课堂结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活泼的课堂氛围,也很难提高教学效果,更不能保证好的教育质量。运用多种课堂激趣技巧,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对历史知识探究的积极性。
  “和谐情景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氛围是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有这样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讲授者变成与学生平起平坐、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树立创造的自信心。作为历史老师,绝不能认为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人人都有创造欲,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历史科也不例外。其次,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历史科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一定要及时鼓励,绝不能漠然视之,吝啬你的赞美。最后,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个人见解,勇于大胆创新。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课堂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气氛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地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景,用商量性和激励性的语言与同学进行交谈,比如“谁想说……”、“谁想谈谈……”、“相信自己没错的”等,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百家争鸣”的场所,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战场。
  3.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源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疑,深入钻研教材,确定重难点,选择教学的切入口,问题力求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提高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着力培育学生敏锐的洞察力,造就学生敏于发现、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不盲从、不违心、不惟上的良好品质和学习上的批评精神。通过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我以前的教学中很怕学生的质疑会打乱我的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耽误教学进程,所以不情愿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永远是被动的获取知识,无法获得创新思维。现在,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安排质疑时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4.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的实践能力,因为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历史教科书设计的制作、访问、讨论、编辑历史小报等多种学习活动,如调查“一个在中国兴办的外资企业”、“史海泛舟”“开发地方历史资源”的主题活动,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活动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所以,我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搞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也是极有利于历史教学的。 例:“开发地方历史资源”活动一课,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思想感情的生动教材。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它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仅凭语言、教具等虚拟情景的欠缺,还发挥了任何资料和手段都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场所,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乡土历史以其资源的丰厚和实践方便的优势,决定了它在历史活动课中的地位。例如:《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就是发生在我的家乡广西桂平金田村的一件大事。而更巧的是我的学校就是以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之一“石达开”的名字来命名的一所中学——达开实验初中,两年前她是达开高中的组成部分。在我校最醒目的地方就屹立着一座标志性的雕塑“石达开铜雕”。当我上到这一课时,学生对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够与自己家乡甚至自己学校的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这件事非常感兴趣,总想一探究竟,恨不能马上弄个明白。我于是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好奇心,布置他们利用节假日到桂平金田太平天国起义遗址考察;到贵港东湖公园翼王亭、湖心翼王塑像前参观;走访起义英烈的后人;拜访本校老教师,查寻我校的建校历史及与石达开领袖的渊源……。结果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学生有的写出了非常漂亮的采访录;有的拍了精美的照片;有的拿手机做了录音;有的写了洋洋洒洒的观后感。受他们的高涨热情感染,我鼓励他们把采访的成果精心剪辑,添加文字说明制作成课件,然后演示给他们观看,他们的创作成就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感受了历史,了解了历史、增长了知识,获得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精神,都有可能成功。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大胆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就能成为创新型教师,就能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收稿日期:2011-04-28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对基础教育中的特长培养进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前在由“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变革中,对于特长培养应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努力完善特长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特长培养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个性的一种基础教育。它绝不是简单地唱唱、跳跳、写写、画画,而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毅力,良好的习惯和能力、较深的学识和才华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实践证明,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提倡探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  On the primary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study carried out  Wei Yani  【Abstract】Curric
期刊
随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全国小学英语教学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小学英语教学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1.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强调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实施   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
期刊
一个好的科普节目,一次好的科技活动,一场好的科技展览,人们参观后总会有很多感受。同学们可以用观后感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写观后感要说清看的是什么科技活动或是什么展览,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也可以写对其中某些内容的不同看法。  写观后感,一定要突出“观”和“感”这两个关键的字,并且在行文中把握好“观”和“感”的关系。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是基础  离开了
期刊
1.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和图形,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
期刊
【摘要】每一个孩子就如同一本本书,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用心去欣赏、研读,及时给予支持。我们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和他们一起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激发人性的火花。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强;沟通;减压  Human mind inspire the students into the spark  Fan Xiaojun  【Abstract】Of each ch
期刊
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会读、写、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只保留在这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交流文化、互通经济的重要工具,这是它工具性的一面。语言还具有人文性,它是人们思想、感情、意愿的表现形式,所以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意识中的思维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
期刊
近年来,各中小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次重大举措,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他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而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就成为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我从以
期刊
【摘要】结合小学生的生动活泼以及好动的特点,并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本文探讨了基于快乐学习理念的互动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快乐学习  The joy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interaction  Leng Jun ji  【Abstract】livel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