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开发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目标模式、动态模式、环境模式等。
一、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即具有明确而集中的目标指向,以及具有完成目标的内容与形式,并且还应具有检验目标的评价机制。通俗地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a.为什么教
b.教什么
c.如何教
d.自我评价
以跳绳运动为例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练习花样跳绳,掌握多种跳绳方式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
内容形式:正反摇跳、互换跳、交叉腿跳、正打腿跳、侧打腿跳、正反摇编花跳、蹲跳。
学习评价:反摇跳时,摇绳要使绳子接触地面,防止摇得过高而兜脚失败。待熟练后,将单摇跳组合为联合动作,逐步提高运动规格。
学习目标:学习双摇跳绳,在熟练掌握单摇跳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动作难度,在训练学生弹跳力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内容形式:正反摇跳双脚摇跳、单脚双摇跳;正反摇两脚交换跳、编花双摇跳。
学习评价:用绳短一些为好,不宜过长;上体保持正直,不要过分前倾;两手摇绳,保持在身前侧方。
目标模式,要求这些阶段组成一个依次递进、循环往复的系统。在诸阶段中最重要的是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形式是课程开发的方向与指南,同时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二、动态模式
动态模式强调把课程开发的过程视为一个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不必拘泥于直线式的步骤,可以跳跃或灵活选择。课程开发从设计到实施,应该有一个实践到修正的过程。它允许课程开发者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编制的流程作调整、充实。但必须注意动态流程的有效性,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以“校园探宝”定向运动为例,说明“动态模式”的教学流程。案例:定向运动。
A.准备24个乒乓球作为“宝贝”,一组四个编号A、B、C、D,把它们分别藏到6个不显眼的角落里;
B.上课时给学生分发学校平面图,并训练如何辨别方向和找到目标在图中的位置;
C.讲解校园探宝规则,必须按照顺序寻找“宝贝”,全队统一行动,不透露别组的“宝贝”;
D.物色四个小组长,由组长保管寻宝图,并带领小组统一行动,同时要监督同伴遵守寻宝规则;
E.派出几名督查者远远地全程查看,对不守寻宝规则的小组酌情加时;
F.教师发令出发,并查看各组的活动情况,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最后,为各组计时并作出评价。
这种“动态模式”的特点为学生的“定向”运动设置了情景,寓教于乐,体现了课程的弹性。以上案例是对传统的耐力跑项目的成功改造,变围绕操场的单一的绕圈跑为“寻宝”情景中的定时和定向跑,并富有强烈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应该认为,耐力跑的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环境模式
环境模式的先决条件是指教学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即可利用的教学场地和运动器具,以及教师的素质等。它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特点。这种模式有时于甲校适宜,于乙校不宜;于某教师适宜,于某教师不宜。因此,它受学校环境的制约,受教师素质的影响。环境模式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a.环境分析b.目标制定c.计划制定d.实施计划e.评价。在环境模式中评价的范畴比较宽泛,不仅包括对学习情况的评价,而且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不仅包括终结性评价,而且包括形成性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而且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以“仰卧起坐”情景教学为例,说明“环境模式”的教学流程:
环境分析。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乡村都已形成了规模办学的新格局,现代化教学设施基本到位,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日俱增,学生的运动素质普遍提高。这就为体育情景教学创设了优良的条件。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内容和信息整合起来,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形成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情意浓浓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去体验,愉快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
目标制定。通过情景设计,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会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计划制定。教学“仰卧起坐”。在《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伴奏下,教师启发学生:“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乘上小船,比一比,谁的桨儿摇得最快,最富有节奏感。”以和谐的旋律来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以轻松的仰卧动作来感受荡起双桨时的欢快心情,以你追我赶的竞争心理来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以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来加强学生的运动兴趣。
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运动前的有关准备动作,并渐入情景,进入角色。必要时,教师要加以示范。并且,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评价。这里重点讲一讲对课程资源实施的评价。创设的情境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既要适时,又要适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渐入情景,渐入角色。情境教学应将学习的动作通过形象的模仿,在活动中进入角色,并且要符合锻炼身体的科学性。整个教学流程既要体现传统教学手段的实用价值,又要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北兴桥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即具有明确而集中的目标指向,以及具有完成目标的内容与形式,并且还应具有检验目标的评价机制。通俗地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a.为什么教
b.教什么
c.如何教
d.自我评价
以跳绳运动为例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练习花样跳绳,掌握多种跳绳方式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
内容形式:正反摇跳、互换跳、交叉腿跳、正打腿跳、侧打腿跳、正反摇编花跳、蹲跳。
学习评价:反摇跳时,摇绳要使绳子接触地面,防止摇得过高而兜脚失败。待熟练后,将单摇跳组合为联合动作,逐步提高运动规格。
学习目标:学习双摇跳绳,在熟练掌握单摇跳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动作难度,在训练学生弹跳力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内容形式:正反摇跳双脚摇跳、单脚双摇跳;正反摇两脚交换跳、编花双摇跳。
学习评价:用绳短一些为好,不宜过长;上体保持正直,不要过分前倾;两手摇绳,保持在身前侧方。
目标模式,要求这些阶段组成一个依次递进、循环往复的系统。在诸阶段中最重要的是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形式是课程开发的方向与指南,同时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二、动态模式
动态模式强调把课程开发的过程视为一个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不必拘泥于直线式的步骤,可以跳跃或灵活选择。课程开发从设计到实施,应该有一个实践到修正的过程。它允许课程开发者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编制的流程作调整、充实。但必须注意动态流程的有效性,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以“校园探宝”定向运动为例,说明“动态模式”的教学流程。案例:定向运动。
A.准备24个乒乓球作为“宝贝”,一组四个编号A、B、C、D,把它们分别藏到6个不显眼的角落里;
B.上课时给学生分发学校平面图,并训练如何辨别方向和找到目标在图中的位置;
C.讲解校园探宝规则,必须按照顺序寻找“宝贝”,全队统一行动,不透露别组的“宝贝”;
D.物色四个小组长,由组长保管寻宝图,并带领小组统一行动,同时要监督同伴遵守寻宝规则;
E.派出几名督查者远远地全程查看,对不守寻宝规则的小组酌情加时;
F.教师发令出发,并查看各组的活动情况,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最后,为各组计时并作出评价。
这种“动态模式”的特点为学生的“定向”运动设置了情景,寓教于乐,体现了课程的弹性。以上案例是对传统的耐力跑项目的成功改造,变围绕操场的单一的绕圈跑为“寻宝”情景中的定时和定向跑,并富有强烈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应该认为,耐力跑的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环境模式
环境模式的先决条件是指教学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即可利用的教学场地和运动器具,以及教师的素质等。它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特点。这种模式有时于甲校适宜,于乙校不宜;于某教师适宜,于某教师不宜。因此,它受学校环境的制约,受教师素质的影响。环境模式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a.环境分析b.目标制定c.计划制定d.实施计划e.评价。在环境模式中评价的范畴比较宽泛,不仅包括对学习情况的评价,而且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不仅包括终结性评价,而且包括形成性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而且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以“仰卧起坐”情景教学为例,说明“环境模式”的教学流程:
环境分析。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乡村都已形成了规模办学的新格局,现代化教学设施基本到位,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日俱增,学生的运动素质普遍提高。这就为体育情景教学创设了优良的条件。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内容和信息整合起来,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形成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情意浓浓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去体验,愉快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
目标制定。通过情景设计,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会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
计划制定。教学“仰卧起坐”。在《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伴奏下,教师启发学生:“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乘上小船,比一比,谁的桨儿摇得最快,最富有节奏感。”以和谐的旋律来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以轻松的仰卧动作来感受荡起双桨时的欢快心情,以你追我赶的竞争心理来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以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来加强学生的运动兴趣。
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运动前的有关准备动作,并渐入情景,进入角色。必要时,教师要加以示范。并且,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评价。这里重点讲一讲对课程资源实施的评价。创设的情境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既要适时,又要适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渐入情景,渐入角色。情境教学应将学习的动作通过形象的模仿,在活动中进入角色,并且要符合锻炼身体的科学性。整个教学流程既要体现传统教学手段的实用价值,又要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北兴桥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