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实施中教师的转变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ut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新课程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施. 新时期我们作为走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地实施新标准精神,就必须实行四个转变;一是教师要由“传知型”转变为“导学型”;二是教师要由“经验型”转变为“研讨型”;三是教师要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四是教师要由“复制型”转变为“创新型”.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教师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情况表明:课改的成败取决于实施的情况. 新课标、新课程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实施. 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质性的变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课程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 那么,新时期我们作为走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地实施新标准精神,就必须实行以下几个转变.
  一、教师要由“传知型”转变为“导学型”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着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空间,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转变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作为“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去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作为“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发展和延伸. 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教学实践中应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原则,勇于创新、大胆改革,既要给学生以启迪,又要给学生留下适当“困惑”,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形成与教师“心有灵犀 一点通”的默契.
  二、教师要由“经验型”转变为“研讨型”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必须高效益、高质量、快节奏,必须认真研讨教学理论,积累材料,总结规律,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面内容必须深入透彻的了解,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但通晓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应该掌握本学科新的科研成果及发展趋势. 同时,要仔细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教法,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根据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心、生理发展规律,深入钻研教材,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改革,不断研究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要有科研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要由过去的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赶上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教师要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
  据报载,20世纪中叶,知识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每5年增加一倍,现在每3年增加一倍. 可见,知识的信息量在不断的膨胀,因此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也应该是具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某一学科单一性的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具备多学科的广博知识,具备多方面能力.
  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信息时代,教师传授知识不再是课堂上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方式就能完成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长流水. 必须要明确教育现代化的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改革,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一方面,依靠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无限的信息中选择最有利于教育学生的信息. 我们培养的学生走上社会能否适应社会,并不断产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需要的后劲,教师的教育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教师除了应该具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了解最新的重要的科技信息、社会科学信息. 近三十年来,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要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知识更新之快,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以老一套的教育方式去完成时代赋予的重托,必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扩大知识领域,赶上时代步伐,走向学术前沿.
  四、教师要由“复制型”转变为“创新型”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把自己所理解掌握的知识原原本本的呈现给学生,我们称之为“复制”. 这样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掌握一些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技巧,需要学习一些思维科学的知识,掌握思维的规律,特别是要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思维的灵活性,应当有许多非常灵活的创意. 创造性思维所需要或提倡的侧向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想象应当时时在教师的言行中表现出来. 特别是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教师的思维灵活性更应该得到充分表现. 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通过“想学——会学——会用——创造”的过程进入新的学习境地,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其他文献
通过重氮化法引入羧基,再用碳二亚胺法偶联BSA获得己烯雌酚(DES)免疫抗原。经紫外光谱、电泳图谱分析确证获得DES-BSA偶联物。间接酶联免疫法分析证明其免疫鼠所获得的抗体与己
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硫氰酸红霉素明胶微球的处方,以期得到分散性好、粒径符合要求的明胶微球。本研究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以明胶浓度、油水比例、乳化剂浓度为自变
创新思维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以培养学生精确的运算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数学教师研究的热门课题,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九年级的综合复习恰是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期.教师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应在四轮复习中既巩固学生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及基本活动经验,又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一、章节复习,善于联系  综合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
【摘要】随着“课改”的推进,探究、实验新的数学教法势在必行.通过调研,本文提出实施“双向互动、激励创新”的数学教法.  【关键词】互动创新;反思  为什么我国的中学生可以屡次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但诺贝尔奖却始终与我国无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传统教育中重视的是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创新能力开发.因此,笔者提出实施“双向互动、激励创新”教法,旨在课改中改革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新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
油田是由石油与天然气的地质勘探、钻井、试油、采油(气)、井下作业、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处理、油气储运及工程建设等诸多生产环节构成的一个特殊的生产企业,产品主要是原油和
提起中美合资浙江湖州宏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根富,湖州城乡人人皆知他是一个出名的爱才如命,用才放手的“才迷老总”。 吴根富今年刚满50岁,中等身材,平时寡言少语,办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