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在春节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其中放鞭炮、发红包等一系列带有春节色彩的传统习俗依然流传至今。可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干涉,全国上下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关于红包内所含的金额数也做出了明確规定。越来越多的人发出“年味变淡了”的呼声。言语中透露出鞭炮与红包对于年味的重要性,可鞭炮的消失或对于红包进行限制,真的就是年味变淡的“元凶”吗?我想,那可未必。
  在春节的传说中,鞭炮更像是一种武器,怪物“年”潜入村庄大肆破坏,村民们最后在神仙的点化下得知“年”的弱点,利用鞭炮赶走了怪物,保卫了家园,并作为一项传统而流传至今,时至今日,鞭炮的种类已经是让人应接不暇。烟花、爆竹作为观赏性道具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可随着它们的飞速壮大,各种由鞭炮引起的事故也逐年上升。鞭炮行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选购时一不小心的错选就会引起一桩桩悲剧。在许多城市的儿童医院里,处处可见被鞭炮伤害的儿童,场景可谓触目惊心。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小概率事件。可正是这极小概率,让每个安全意识淡薄的孩童处于危险之中。当然,不允许燃放鞭炮似乎是有些不近人情,但我却愿意相信这一政策会在不久后放松,再给人们一次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
  而关于红包所包含的现金数目的限制问题,有许多人或许会感到不解。“红包内的现金数与国家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可能不了解春节送礼后的陋习。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互相走动走动,送上自己准备的礼物和真挚的祝福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可总会有一群投机主义者借着春节的幌子,给领导、上司,甚至是孩子的老师送上厚礼,还美其名曰“薄礼”,直接败坏社会风气。不计后果的尝试触碰法律的底线,全然不顾对社会的影响,甚至有些官员也借着春节的名义大肆敛财,直接败坏了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不加以管束,加以处罚呢?
  春节里的传统习俗正象征着一种传承。对于传统习俗的态度是个人的事,关于习俗被禁或管束的新闻更像是一种警醒,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能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习俗流传得更远。
  升格策略
  作文的内容选择了春节里的传统习俗,并细化到了“发红包”和“放鞭炮”两类。在对传统习俗发生的相关变化的描述中,悟出了自己的感受,表明了自己对于传统习俗的独特见解。但是,题目中明确了只能从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类文体中进行选择,这篇作文显然不是记叙文,却也不太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规范,更像是一篇评论,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因此,如果能够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让作文的结构规范和语言表达更为精确,文章会提升到新的层次。
其他文献
晋代以五柳先生自号的陶渊明自述“好读书不求甚解”,许多人把这看作他的洒脱与癫狂。宋代理学家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对此倒是很有自己的见解:“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对于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读书总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一翻就懂的书,读起来没有多少兴味。既有难度,就不会一翻就懂。难懂的问题在认真思索后还不得其解的,不妨暂时放一放,也许看了下文
期刊
在神州大陆的齐鲁大地上,微山湖如茫茫大海中一条泛着亮光的虾,极小却显眼。(比喻缺少美感,无法传达出对家乡特有的情感)在此,每个晨晖初次打破静寂的金乌,都迎着鸡鸣、伴着炊烟悄然升起。(这是任何地方都有的美丽,应该写出地域特有的美)这一片水生水长的汉子们便吆喝起来,任由嘹亮的出船声在水草间穿梭,即使隔着数里也能听得舒畅。  当人们在为房车而奋斗的时候,微山湖人早就造好了自己的“房船”。每一户人家就这样
期刊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令人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  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
期刊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记叙文写作中,设置悬念可以让情节曲折,波澜起伏,会更吸引读者,读起来也会更有味道。  悬念是记叙文情节引人入胜最基本、最主要的技巧,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我们可以将悬念当成一种结构技巧,也可以当成一种叙述技巧。  “一碗水里造漩涡”,在记叙文中设置悬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期刊
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菲科问他:“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听到众人的笑声,菲科补充道:“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这时,全场目光注视着他。  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
期刊
有人说,远离了故乡,游子才明白,原来,故乡的鸡啼、犬吠、蛙叫、蝉鸣都是歌;也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我們的家乡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水域辽阔,景色优美,一代又一代微山湖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请以微山湖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散文,突出展现微山湖特有的景色和风情。  要求: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也可以说家乡的才是民族的。这道命题具有鲜明的地域
期刊
我的财富,是桂花。  初秋,每当走进外婆家的院子,总能闻到淡淡的桂花香。院子的东侧,有一棵桂花树,繁密的花缀满了枝头,像一片星海。桂花小小的,却足以给人美的享受。  外婆对我的爱淡淡的,却足以让我感到温暖。  小时候,我常在那棵树下玩,读着美好的童话故事,时不时自言自语。外婆总会来陪我,带着温暖的笑,挺着还没弯曲的背。到了桂花盛开的季节,外婆便摘桂花给我泡茶喝。外婆因干活而变得粗糙的大手掌,在花中
期刊
同样是在这样一个黄昏,我卧在床头。我的小房间还透进来些许落日的余晖,冬天的清寒笼罩在陈旧的书桌和冰冷的书架上,书乱糟糟地堆在上面,就像此刻我复杂的心绪。  小火炉散着一丝余温,我却不愿意去添一块炭,因为似乎只有冰冷才能唤醒我写下这样一段没有任何意义的文字。明天就要离开了,待在家里的几个月,我从来没觉得故乡原来这般富有诗情画意。  母亲走进房子,和往常一样给炉子添炭,竟也是那么慈祥。  前几日,也是
期刊
苏轼的《和子由论书》是和弟弟讨论书法的一首诗,诗中写道:“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如果技艺不精湛,即使多几种技艺又有什么用呢!什么时候能把这些都抛开,对万事都懒惰些。)他的本意在于说明书法重在“寓意”,不必死学古人,斤斤计较于“法度”,刚好说明了读书中“博与专”的问题。  《郁离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楚王在云梦泽打猎时,发现鹿在左边跑,麋在右边奔,头顶又有一只天鹅在飞。
期刊
材料中的树叶真是一片可悲的叶子啊!究竟是为何可悲?其实,所谓的可悲并不是说它倒霉——毕竟就树叶而言抵抗大自然是不可能的。而是因为它的目标随风向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着实可悲。  这则带幽默讽刺意味的寓言反映了大多数人在制订计划时的通病——给自己做未来规划时,拟定目标往往不明确,具有临时性,易受到形势变化的影响而轻易改变或放弃。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那到底制订明确而持久的目标有什么意义呢?请看下面一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