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习已成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头疼问题。“留守儿童”学习中“优等生”和“差生”两极分化呈严重趋势,加之教师认识偏差、歧视态度等原因,导致农村教育出现了偏差。“差生”的“后进”问题如何解决?作为一个班主任教师,应该审视自我,立德树人是职责。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后进生” 直视 对症 误区
一、直视“后进生”
把镜头聚焦在“后进生”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差生大多居然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也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变得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教育上的缺陷。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久而久之,他们破罐子破摔,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学习能搞上去吗?
是什么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后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这些“留守老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留守老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他们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所以习惯用金钱弥补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他们不懂得感恩,认为父母拼命挣钱就是为了给自己花,应该的。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思想不健康的孩子,学习能搞上去吗?“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顺口溜,反映出许多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二、对症“后进生”
1.走近“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班主任就是学生的心理医生,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裴斯泰洛奇说:好多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呵护和管教,学业和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产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语、情绪低落等现象,这种状况,对他们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要想他们之所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可以通过主题班队会关爱他们,利用手机听父母的声音,利用互联网和父母见面,说出想对父母说的话,父母也说出想对孩子说的话,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抛弃他们,是爱自己的,外出打工也不容易。
2.包容“留守儿童”的“后进”。我们要嘴下留情,不能体罚孩子,更不能言语攻击、侮辱“留守儿童”。我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留守儿童”,不要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缺点,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为他们很敏感,一句不合适的话,一个过激的动作,都会让他们对老师失望。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一块金子,也会发光,学习的激情就会被点燃,学习信心就会树立起来。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你还担心成绩上不去吗?
3.疏导“后进生”健康成长。要以现实实例教育他们学会自理、学会生活、学会自尊、学会自律、学会自强,使他们知法、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我们经常感叹“5+2=0”,我们应该从留守儿童的身边小事抓起,逐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只要我们付出了,就能握好手中的这把双刃剑。人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思想,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行为,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习惯,会有品德的收获。因此,我们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生活在阳光雨露下,我们的人生字典里不再有“后进生”这个代名词!
三、走出“后进生”误区
教无定法,教有所依。“后进生”的教育不能只限于表面化的教育,要在务实中拓进,立足实际,走出误区,避免“说教式”的方式。课堂授课教育与生活教育不能等同,课堂教育重心在学生知识的接收与道德的感染,是高于生活、理想化的教育;生活教育在于学生设身处地的感觉,极易触动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多一些直观的教育启迪,少一些理想化甚至虚无的精神压迫。
农村“留守儿童”是成长的幼苗,需要我们用爱来哺育。“后进生”是缺乏营养的幼苗,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来哺育。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会圆梦。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后进生” 直视 对症 误区
一、直视“后进生”
把镜头聚焦在“后进生”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差生大多居然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也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变得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教育上的缺陷。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家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家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久而久之,他们破罐子破摔,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学习能搞上去吗?
是什么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后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这些“留守老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留守老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他们认为物质上的丰裕就是“幸福”,所以习惯用金钱弥补愧疚,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他们不懂得感恩,认为父母拼命挣钱就是为了给自己花,应该的。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思想不健康的孩子,学习能搞上去吗?“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顺口溜,反映出许多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二、对症“后进生”
1.走近“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班主任就是学生的心理医生,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要随时随地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裴斯泰洛奇说:好多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呵护和管教,学业和身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产生性格孤僻、寡言少语、情绪低落等现象,这种状况,对他们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要想他们之所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可以通过主题班队会关爱他们,利用手机听父母的声音,利用互联网和父母见面,说出想对父母说的话,父母也说出想对孩子说的话,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抛弃他们,是爱自己的,外出打工也不容易。
2.包容“留守儿童”的“后进”。我们要嘴下留情,不能体罚孩子,更不能言语攻击、侮辱“留守儿童”。我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留守儿童”,不要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缺点,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为他们很敏感,一句不合适的话,一个过激的动作,都会让他们对老师失望。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一块金子,也会发光,学习的激情就会被点燃,学习信心就会树立起来。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你还担心成绩上不去吗?
3.疏导“后进生”健康成长。要以现实实例教育他们学会自理、学会生活、学会自尊、学会自律、学会自强,使他们知法、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我们经常感叹“5+2=0”,我们应该从留守儿童的身边小事抓起,逐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只要我们付出了,就能握好手中的这把双刃剑。人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思想,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行为,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习惯,会有品德的收获。因此,我们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生活在阳光雨露下,我们的人生字典里不再有“后进生”这个代名词!
三、走出“后进生”误区
教无定法,教有所依。“后进生”的教育不能只限于表面化的教育,要在务实中拓进,立足实际,走出误区,避免“说教式”的方式。课堂授课教育与生活教育不能等同,课堂教育重心在学生知识的接收与道德的感染,是高于生活、理想化的教育;生活教育在于学生设身处地的感觉,极易触动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多一些直观的教育启迪,少一些理想化甚至虚无的精神压迫。
农村“留守儿童”是成长的幼苗,需要我们用爱来哺育。“后进生”是缺乏营养的幼苗,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来哺育。只有这样,“留守儿童”才会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