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提出:“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广泛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活动中灵活利用。”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行为,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优化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品德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46-02
《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提出:“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广泛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活动中灵活利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品德与生活学科而言,面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要组织好一堂课很不容易。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有效地改进了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充满新鲜、生动的空间,使枯燥、单调的书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教学《春游》这一课时,我利用教学软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春天是充满生机的季节;春天更是孕育着无穷希望的季节。现在春暖花开,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脚步轻轻向我们走来。你们看……趁机出示春天的画面:春天里的小池塘、长得嫩绿嫩绿的小草、清澈见底的绿水,刚长新芽的柳枝。通过多媒体播放轻柔的音乐,出示春天美丽的风景图片进行教学,同学们睁大双眼欣赏着来自大自然的美丽风景,竖起双耳聆听着音乐中风吹柳条的声音,十分认真地寻找春天,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好得多。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音、形、画、像等色彩丰富,真实传神,声情并茂,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声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教学中的许多疑难问题不需教师费很多口舌便迎刃而解。
例如在教学《庆祝国庆节》这一课时,“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不借助多媒体,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电视录像,让鲜花挥舞、彩旗飘扬、人民欢腾的热烈场面把学生引入情境,把开国大典的盛况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边听着激动人心的解说,一边观看着开国大典的盛况,这种融声音、画面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大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如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求知欲望稳定持久,使开国大典的盛况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印在心里。接着我用课件显示一幅简易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北京、找家乡河北的位置,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样一来,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别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运用多媒体触动心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叶澜教授说:“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展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深度、广度、活跃度的过程。信息时代各种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能大大丰富表现力。教学中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触动心灵,从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我为家庭添欢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我提前录制了班上父母关爱孩子的瞬间进行播放,看着父母在校门口送孩子进校的目光,等孩子放学时翘首企盼的神情;听着父母鼓励的话语,真心的告白,不厌其烦的叮嘱;吃着父母精心烧好的饭菜;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看着不曾在意的瞬间,学生心中充满了感动。接着我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曲阎维文的歌曲《母亲》,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打开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把这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使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父爱母爱的亲情海洋里,学生联想自己平时的生活,或激动,或愧疚。课堂上,有些学生眼里闪烁着泪光,甚至有的学生泣不成声,他们内心感情的波澜犹如海潮激荡,这样的课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四、运用多媒体模拟情境,指导学生行为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关键是为儿童行为导航,即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受到时空限制的课堂中实现学生行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现代教育媒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按照教师意图,创设生活情境,规范道德行为,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时,单凭老师的说教,学生很难对交通安全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在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一部分内容后,放了一段关于“篮球女孩”的录像,篮球女孩钱红艳下身的半个篮球、两手拄着木质的把手当脚行走,纤弱的小手抓着两个小木板, 不论上下楼梯, 或是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都是拖行,这样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流泪了,有的孩子更是泣不成声,他们充分认识到了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搜集资料,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教育的综合课,重在培养小学生适应生活的初步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例如在讲《崇敬人民英雄》一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英雄的故事,上课召开故事会,学生有的拿来了故事书,有的带来了英雄电影的光盘,还有的孩子从网上下载了英雄的故事。课上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真是令人感动。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一个学生(就是从网上下载故事的学生)竟然把故事的时间、地点、战役名称以及是几级战斗英雄都准确无误地讲了出来,在同学们惊异的目光中,在老师的赞扬声中,学生们越讲兴致越高,真有一种在擂台上不甘示弱的劲头。在类似这样的比赛中,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增强了,自己的知识也丰富了,形成了资源的共享。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在课堂中的巧妙运用,有效地改进了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充满新鲜、生动的空间,使枯燥、单调的书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品德与生活课“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对于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品德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46-02
《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提出:“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广泛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活动中灵活利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品德与生活学科而言,面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要组织好一堂课很不容易。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有效地改进了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充满新鲜、生动的空间,使枯燥、单调的书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教学《春游》这一课时,我利用教学软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春天是充满生机的季节;春天更是孕育着无穷希望的季节。现在春暖花开,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脚步轻轻向我们走来。你们看……趁机出示春天的画面:春天里的小池塘、长得嫩绿嫩绿的小草、清澈见底的绿水,刚长新芽的柳枝。通过多媒体播放轻柔的音乐,出示春天美丽的风景图片进行教学,同学们睁大双眼欣赏着来自大自然的美丽风景,竖起双耳聆听着音乐中风吹柳条的声音,十分认真地寻找春天,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好得多。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音、形、画、像等色彩丰富,真实传神,声情并茂,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声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教学中的许多疑难问题不需教师费很多口舌便迎刃而解。
例如在教学《庆祝国庆节》这一课时,“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不借助多媒体,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电视录像,让鲜花挥舞、彩旗飘扬、人民欢腾的热烈场面把学生引入情境,把开国大典的盛况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边听着激动人心的解说,一边观看着开国大典的盛况,这种融声音、画面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大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如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求知欲望稳定持久,使开国大典的盛况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印在心里。接着我用课件显示一幅简易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北京、找家乡河北的位置,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样一来,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别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运用多媒体触动心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叶澜教授说:“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展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深度、广度、活跃度的过程。信息时代各种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得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能大大丰富表现力。教学中充分合理使用多媒体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触动心灵,从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我为家庭添欢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我提前录制了班上父母关爱孩子的瞬间进行播放,看着父母在校门口送孩子进校的目光,等孩子放学时翘首企盼的神情;听着父母鼓励的话语,真心的告白,不厌其烦的叮嘱;吃着父母精心烧好的饭菜;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看着不曾在意的瞬间,学生心中充满了感动。接着我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曲阎维文的歌曲《母亲》,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打开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把这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使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父爱母爱的亲情海洋里,学生联想自己平时的生活,或激动,或愧疚。课堂上,有些学生眼里闪烁着泪光,甚至有的学生泣不成声,他们内心感情的波澜犹如海潮激荡,这样的课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四、运用多媒体模拟情境,指导学生行为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关键是为儿童行为导航,即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受到时空限制的课堂中实现学生行为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现代教育媒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按照教师意图,创设生活情境,规范道德行为,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时,单凭老师的说教,学生很难对交通安全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在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一部分内容后,放了一段关于“篮球女孩”的录像,篮球女孩钱红艳下身的半个篮球、两手拄着木质的把手当脚行走,纤弱的小手抓着两个小木板, 不论上下楼梯, 或是在崎岖不平的路面上都是拖行,这样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流泪了,有的孩子更是泣不成声,他们充分认识到了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搜集资料,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教育的综合课,重在培养小学生适应生活的初步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例如在讲《崇敬人民英雄》一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英雄的故事,上课召开故事会,学生有的拿来了故事书,有的带来了英雄电影的光盘,还有的孩子从网上下载了英雄的故事。课上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真是令人感动。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一个学生(就是从网上下载故事的学生)竟然把故事的时间、地点、战役名称以及是几级战斗英雄都准确无误地讲了出来,在同学们惊异的目光中,在老师的赞扬声中,学生们越讲兴致越高,真有一种在擂台上不甘示弱的劲头。在类似这样的比赛中,孩子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增强了,自己的知识也丰富了,形成了资源的共享。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在课堂中的巧妙运用,有效地改进了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充满新鲜、生动的空间,使枯燥、单调的书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品德与生活课“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对于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