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与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温控与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运血箱内不同温度、不同贮存时间下的血生化指标变化,并采取模拟振动试验分析振动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贮存1d时,4~6℃与7~9℃的运血箱内温度条件下Na+、K+、游离Hb、pH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贮存5d、10d时7~9℃条件下Na+、游离Hb、K+较贮存1d时有显著增高,贮存10d时pH超出正常范围。K+在60min时振动频率达到150次/min有显著增高(P<0.05),且90min时100、150次/min频率较未振时有显著增高(P<0.05)。游离Hb在在振动时间延长、频率增高的情况下水平逐渐增高,在60min时100、150次/min不同频率、90min不同频率下的游离Hb较未振时有显著增高(P<0.05)。pH在60min振动频率为150次/min时超出正常范围。结论:控制在4~9℃范围内运血箱温度较为合理,但贮存时间越长、振动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对血液质量的有一定的影响,在保证箱内温度适宜下,有针对性的对振动、贮存等问题做好处理,有利于提高血液质量。
  【关键词】 温控 运输 血液质量
  血液质量受时间、运输工具、道路、振动、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运输血液过程中,常见的主要因素则有温度、时间、振动等[1]。为提高血质量,保证输血安全性,本文对温控与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作出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所需材料有贮存1、5、10d血液及血浆,以及15L、3cm聚苯乙烯泡沫板作绝缘层的血液运输箱。
  1.2 方法
  1)检测运血箱内温度,并加强箱内温控,以5% NaCL液为冷源,聚录乙烯塑料瓶为冷源外包装,内装冷源4000ml;冷源体积:运血箱容积=1:9。2)对—邻甲苯胺比色法测定血浆游离Hb,pHS-3C型酸度计则定血液pH值,电解质分析仪测定K+及Na+。3)将温控已实施的运血箱固定在振荡器上,振幅3cm,100次/min频率以及150次/min下振荡运血箱,然后在未振动、振动30min、60min、90min下取样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由表1可见,贮存1d时,4~6℃与7~9℃的运血箱内温度条件下Na+、K+、游离Hb、pH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贮存5d时7~9℃条件下Na+、游离Hb、K+较贮存1d时有显著增高,pH值有下降但未超出正常范围,贮存10d时pH超过正常范围,且Na+、游离Hb、K+较贮存1d时有显著增高(P<0.05)。
  由表2可见振动频率100次/min下,Na+、K+相较于未振动时不存有显著性变化(P>0.05),K+在60min时振动频率达到150次/min有显著增高(P<0.05),且90min时下表各频率较未振时有显著增高(P<0.05)。游离Hb在在振动时间延长、频率增高的情况下水平逐渐增高,在60min下表不同频率、90min不同频率下的游离Hb较未振时有显著增高(P<0.05)。pH在60min振动频率为150次/min时超出正常范围。
  3 讨论
  静态常温4℃下,红细胞的保存期为35d左右[2],通常血液在保存期内,若保存时间越长血液红细胞磨上脂蛋白、脂质会逐渐丧失,红细胞会逐而转变为类似球形,脆性有显著增加,易造成溶血发生。从温度来看,温度变低可抑制红细胞代谢,温度控制在静态常温4℃下利于血液质量的保存,但却也受贮存时间的影响。本文表1结果也表示,贮存1d时,4~6℃与7~9℃的运血箱内温度条件下上述血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而超过5d则由显著变化,说明在短期内4~9℃的箱内温度下,可保证血液质量。
  在血液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所造成的随机振动和离散冲击力可导致红细胞膜出现损伤,能够致细胞内容物外溢、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可造成游离Hb的显著增高,从而可导致不同程度溶血[3]。K+、游离Hb均是反应细胞机械性溶血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将此些指标作为本文的观察指标。从本文研究来看,振动时间及强度对K+、游离Hb均有显著影响,通常游离Hb超过了40mmol/L而还用于输血,则可能造成肾功能损害。通常情况下,汽车、摩托车在公路、沙石路等环境下运行时,车振动频率不高于100次/min,但也仍应注意运行时间,从最大程度保证血液质量,提高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钟宁,顾和平,李志强等.4℃储血冰箱血液制剂不同储存载量与采集点温度的关联[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2):102-103
  [2] 黄秀琳,李维,杨虎等.标本保存的时间和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13):1621-1623
  [3] 郑朝晖.血液运输箱储存血液运输过程温度变化情况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3,(23):381-381.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管理对门诊处方的规范性及其用药合理性所造成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12月于我院门诊开出的9000张门诊处方被选为对照组(药学干预管理措施未开始实施);2017
【摘 要】 目的 探讨“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对娄底卫校12级护理02班采用“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对12级护理03班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模式,实验一年后比较两班之间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1302班)内科护理学期末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理1303班)。结论 “系统化设计”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课堂翻
期刊
目的:探究临床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护理功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46例功能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
目的:观察分析结直肠息肉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探讨双镜联合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用指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息肉
本研究测试了26个松节油基萜类化合物对德国小蠊的驱避活性,并分析了定量构效关系。20个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向驱避活性,其中薄荷醇的驱避活性最高,驱避率为69.8%。利用Gaus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合理沟通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诊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合理沟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1至2年的复发率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和康复疗效量表评分上,观察组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疗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开始密切关注起来,由此也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同时,医疗损害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医疗损害责任鉴定模式的研究则成为医疗制度完善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医疗损害责任鉴定模式的基本问题,以期促进我国医疗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 医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产后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行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新生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14例,按照单双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
【摘 要】 目的 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情况,并针对调研结果给出可行的保健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案,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本市530名围绝经期妇女参加调研,采用Kupper-man评分法、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生存质量自评表(SF-36)等对调查对象的健康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所有调查对象中52.64%的妇女出现月经异常,64.3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