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的日子中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抗击疫情的第62天。
  我向窗外望去,见那湛蓝极力将苍穹渲染,驱尽阴云缀以灿烂阳光。身穿白褂的攀登者,迎着三月风,目标是那与天际相接的山巅。被抛却的信仰趴在时空的窗扉凝神而望,周遭失却了往日的嘈杂,我的思绪平静安宁,心底清澈无比。
  新冠肺炎爆发伊始,我并未过多关注给它。直到我捧着手机百无聊赖地刷出那条新闻:无人机实拍的空巷,灰暗色调衬出一座大城市的病容,无声叩响我紧闭的心门。“老爸,钟南山是谁啊?”黑体字加粗“复出”二字,我总觉那背后有故事。“抗击非典型肺炎时的领军人物,”老爸回答,话中透露着憧憬与膜拜,“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啊!”原来如此,这位院士在我出生前就已非同一般。我“哦”了一声,随手点开那条新闻。图片加载需要时间,我看着转动的圆圈,转出一片青翠密林,那里有一位隐居山林的侠士,总会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拯救人民于水火中,尘埃落定时转身不带走世俗功名,飘然重回那片静。老爸的声音随着图片一齐亮起:“他已经84岁了。”
  我呼吸一滞,所想的青山刹那间被渲出深秋的橙黄,那侠士的鬓角也被染成无杂质的白。他已经没法从天而降潇洒转身一笑,但他手中的刀和剑依旧凌厉。花甲明志,他临危领军战“非典”;耄耋生辉,他星夜逆行奔武汉。
  我自以为重复无趣的生活,其实最为宝贵。
  外面的街空荡路寂静。空旷里都是黑,滴进眼眶,慢慢地模糊了我对万家灯火的遥望,把它们吞噬殆尽。明明空无一人啊,却又有无数脚步扎实地踏在上面。他们捧着各种物资,微弱之火汇聚,汇聚起耀眼光芒,照亮了那一片迷惘。木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人类的伟大,在于他们将危险看得分明,却仍选择冲锋陷阵去奋勇杀敌。回看我自己,没有济世悬壶的本領与机会,但仍迫不及待想要做些什么发发光亮。
  我执笔书写抗疫前线的动人事迹,以微薄之力充当宣传媒介,这也算一种成长吧!我手中紧握的钢笔尖端有两片金属薄片,其中含着一滴微不足道的墨水。写下第一句话时,手中的笔化为利刃,我也参与进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战疫。当晚我极具感情地在饭前朗读了那篇文章,父母的一致好评助长了火苗复燃。自那以后,我成了家中的疫情速递员,当我笔下的文字以村头大喇叭的形式公之于众,一生一世的梦也终归有了颜色。
  知识和本领是力量,良知和人格是方向。既然无法站在医院高喊口号,那就在网课的琅琅书声中奋起。我从不以为然的局外人摇身变为参与者。我能将我的所见所想寄予文字表达,这是技艺上的成长;我能明辨是非识破流量冲来的谣言,这是思维上的成长;我心中装着国家,在举国上下共同对敌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的成长,这便是成长本身。说到底,“成长”不过是一个词语,在等待一个寻找方向的孩子,而我在疫情期间抓住了它的衣摆。
  把所有懵懂与稚嫩归还给过去的我,今日的我,胸中有抱负,笔尖指山河。
  我们坐在灯上,我们火光通明。
  ◆点评
  该文语言生动洗练,富有表现力。开篇点出“抗击疫情第62天”的时间点,交代背景,迅速把读者带到抗疫的紧张气氛之中。从“并未更多关注它”,到主动了解,到为之忧心、因之思索,再到决心执笔为之宣传鼓劲,最后上升到在网课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技艺、思维和思想品德上磨砺自己,这是作者从“局外人”到“参与者”的蜕变成长。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精妙的环境描写,虚实结合,烘托气氛,更好地塑造了国士的人物形象。同时,该生思维有一定高度,看待问题深刻透彻,也为文章更添色彩。
  (指导老师:陈金华)
其他文献
作者自画  我叫胡雨蝶,天真美丽,雨中成蝶。然而我更愿做一条书虫,在古往今来的书籍里咬文嚼字,汲取养分。梦想有一天,丰满了羽翼,能像大鹏那样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展翅飞翔!  全球化时代,如机遇的星河,但亦如薄冰之路。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笃定向前,如何使我们已然拥有的不成为未来的桎梏?这需要我们回归并思索“学以成人”这个哲学命题。  首先,我们不妨理解:何为“学”?  在笔者看来,“学”包含三个维度,且
期刊
作者自画  高欣桐,2004年生产的优质产品,长158厘米,净重98斤,各部分零件齐全,中心驱动件硬核。问世16年来一直在注入红色基因,程序标准,品质过硬,多性能共存,三标齐全,假一赔十,包退包换,现址为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  晚上八点十分,英国伦敦大学主建筑的北部回廊空荡荡的,只有一个似旧非旧的陈列柜,周围墙上挂着两三幅名画的赝品。《蒙娜丽莎的微笑》旁边挂着一幅名不见经传的画作,叫作《选择》。
期刊
张壬潇:生活情感,中国风,励志追梦。  杨 轲:现实题材,想象题材,思乡题材。  全 祎:人文,悲剧,自然。  林晟煜:最寫实的城市平民现状,关于某一古诗文的自我鉴赏和个人思辨,对于逐渐没落的民族传统及乡村事物的美好写照。  廖恩慈:家庭,生活,未来。  马小婷:青春奋斗类,思辨明理类,纪念与见证类。  曾雨儿:叙事抒情类,感悟生活类,自然修养类。  罗宛莹:尽量能不局限于题目的思辨明理发散类型;
期刊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膽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期刊
作者自画  热爱创作,习惯用文字来表述自己的内心,从不拘泥于写文章固有的模式和题材。  我写爱、写四海、写贪嗔痴、写日升月潜,我还会写被人遗忘的、偏执的、隐晦的事物,写一切来自尘埃却拥抱光明的伟大,来自深海相遇的月色,来自青春的热烈,来自年迈的岁月。  为我的天性创作,为我的热爱创作。  我曾肆意游走于田野之间,步履轻快,无畏且坚定;  我只麻木直立于腐泥之中,身负重枷,苦痛却向阳。  ——题记 
期刊
读周子微同学的《小老板》,我读出的是一种苏州派。子微笔下的卖菜小老板的故事,看似不经意的信笔轻描与淡写,恰恰将战“疫”的惊天动地和电闪雷鸣巧妙地隐于氤氲着浓厚吴文化气息的市井生活间。  一是立意上,以小见大,是典型的柔中蓄劲、雅不废俗的吴人气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我们生活的冲击,被迫居家隔离的无奈,陷入封城困局的艰难,社区联防联控的努力应对,共克时艰的无私援助,等等,都被作者蕴藏在了“我”出门买菜
期刊
陌生人,愿你一夜好梦,愿你前路平坦,愿好运偏爱你,春风也同你撞个满怀。  ——题记  我该怎样形容温暖?也许是阳光照耀在身上的惬意,也许是冬日一杯热茶的温度,也许是寒风中裹着厚厚棉衣的庆幸。无论温暖来自何处,那种温度在你我心中都分外珍贵。  几个月前,在新冠肺炎疫情武汉爆发;到今天,疫情仍在持续。  足不出户的日子从刚开始的清闲逐渐变为麻木,有时候趴在床上许久不动,有时候看一部纪录片许久不眨眼,有
期刊
作者自画  我居住在一个古色古香的田园小镇——南宋镇,一个来自半山区半现代化城镇的孩子。我是朴素的,没有很好的背景也没有极高的天赋,但我有一颗不甘平凡、不服输的心。我相信再贫瘠的土地经过繁衍也会有小草迸出稚嫩的尖芽。可有时又为止步不前、无能为力的自我而懊悔。可细细想来,无论如何,直面人生的永远是自己,唯有尽力而为才有机会成功——哪怕多走半步,亦是强于原地踏步。  曾有书上对“人”的解释如下:  “
期刊
作者自画  同学们说我是一个爱笑的人,也许是因为我觉得笑是有力量的,能感染他人甚至自己吧,一如执起笔来就会感到书写的力量,文字的驱使。喜欢这种文字与情感交织的时刻。学习忙碌,但我还是爱找机会放空自己,放飞思绪,什么都不干抑或伴一曲音乐,摸一本杂志。只愿当下与文字为伴,珍惜时光里这种简单的快乐。  古有儒者荀子言人之性恶,因而《劝学》中有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需要通过后天学习来摆脱兽性
期刊
“灾难是无法预见的。”——加缪《鼠疫》有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这个春节假期变得格外漫长。正如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中所说的:“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人人自危,本该是举国同庆的节日,却因疫情的蔓延而变得冷清压抑。这场疫情让我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起——关心与担忧。每天早晨起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