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zh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鼻咽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参数的变化,评价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评估其治疗疗效的早期反应。

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12月30日至2013年3月31日,2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试验组),选取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的2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入对照组。诱导化疗前后、同步放化疗后行鼻咽部灌注核磁共振扫描(PWI)得出相关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

结果

试验组中,在诱导化疗后及放疗后鼻咽部病灶区域的BV、BF值较诱导化疗前均有明显下降(F=3.05、3.85,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鼻咽部病灶区域相关参数BV、BF、MTT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鼻咽部病灶区域的BF在放疗后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0.72±0.56 vs 1.92±1.26,t=-3.056,P=0.012)。

结论

血管内皮抑素在改变肿瘤血液动力学变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磁共振灌注成像有可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估抗血管生成治疗减少肿瘤的疗效。临床试验注册号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RT-ONRC-12002394.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基线肝脏病理改变与恩替卡韦(ETV)疗效之间的关系,探讨基线肝脏病理对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为慢性乙型肝炎(CHB)个体化精准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 366例自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行肝穿刺活检术并应用ETV(口服0.5 mg/d)治疗96周以上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线肝脏病理与治疗48、96周不同应答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HB患者行肝组织病
期刊
目的测量分析北京春季室外空气中放射性核素210Pb水平。方法采用便携式大流量空气采样器采集室外近地面空气气溶胶,利用高纯锗(HPGe)γ能谱仪测量气溶胶样品中210Pb活度浓度。结果2015年春季北京室外空气中210Pb活度浓度范围值267.2~1 697.6 μBq/m3,均值为(878.7±386.7)μBq/m3,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空气中210Pb活度浓度有差异。结论北京春季室外空气中能够检
目的评价射波刀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接受射波刀治疗的22例(27个靶点)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患者资料。肿瘤体积为0.88~125.66 cm3(中位数18.87 cm3),处方剂量为21~51 Gy(中位数39 Gy),分割次数为3~8次(中位数5次),生物等效剂量为35.7~100 Gy(中位数72.6 Gy),64%~82%(中位
目的初步探究移动CT在进行头部扫描时产生的杂散辐射在空间中的分布,以期为移动CT的辐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CareTom移动式多排CT头部序列进行单次扫描,用TLD(LiF:Mg,Cu,P)型热释光探测器测得辐射剂量值,并用Matlab软件绘制出辐射剂量场的空间分布。结果移动CT前方的辐射剂量稍高于后方,周围空间辐射剂量场则大致呈从前向后的"倒三角"形分布。最大数值出现在中心水平层面,移动C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图像和CT图像的配准范围对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对腹部、头部和胸部各5位患者分别进行CBCT和CT扫描,将扫描后各部位图像的配准范围处理成4种模式,模式1为CT配准范围大于CBCT配准范围;模式2为CBCT与CT配准范围相同;模式3是将模式2的CT平移5 cm;模式4是将模式2的CBCT和CT两边同时减少2 cm。4种模式均使用图像分割与配准工具包进行配准,比较4种模式
期刊
目的探讨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iASPP)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随访2012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治疗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30例。临床分期依据2009 AJCC/UICC分期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Ⅲ~ⅣB期患者行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ASPP在130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iASPP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其表达对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放射抗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重要因素,也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经典Wnt信号通路与肿瘤放射抗性的关系,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检索了近10年来有关经典Wnt信号通路与肿瘤放射抗性的相关研究,并进行综述,对经典Wnt信号通路参与放射抗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力求寻找某些规律和不同作用途径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找有价值的线索。
目的研究基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与加速器日志文件(dynalogs file)重建模体内剂量的差异性。方法收集12例盆腔患者的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将计划信息复制到"Cheese"模体上重新计算剂量,而后在瓦里安加速器(RapidArc)上执行,"Cheese"模体置于等中心处获取射野影像(EPI),将EPI传入EPIgray软件中重建剂量。同时利用Mobius软件调用加速器日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