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它的行为表现是对事物的好奇、喜欢和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具备了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才有可能关注知识方法及其研究过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了这一点,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谈谈我多年来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想问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因此,要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如:我在上《草船借箭》这课时,抓住“借”字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其实是骗,为什么偏偏用“借”呢?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了这里用“借”不但点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而且暗示了这箭在后来作战时还要还给曹操,也就是曹军造箭射自己。
  二、创造条件,使学生敢问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
  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没有讨论、交流,课堂死气沉沉。我这几年尝试着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没有害怕感而敢于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悦,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微笑、关注和点头,允许他们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插话,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质疑促思。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1.以问引文。
  如《猫》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说猫老实吧——它——贪玩——尽职——”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猫老实却又说它贪玩,说贪玩又尽职呢?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然后通过讨论,就会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学生的思维也更深化了。
  2.提供范例。
  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喜欢模仿的又是教师的行为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探因求果、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定势等方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长期潜移默化,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提问变为主动提问。
  3.变课堂的“纵向提问”为“横向提问”。
  所谓横向提问就是在课堂上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再由学生通过思考来自行解决的一种提问方法。由于提问者与回答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者地位,因此这种提问方法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纵向提问相比,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消除在课堂回答过程中的紧张感,能为推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四、提高认识,使学生善问
  善问是在学生有主动提问意识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问、会问的进一步提高。善问需要问得当、问得明、问得妙。
  问得当,是指当问之处才问,不要一有疑就问、每疑必问,应当经过充分的思考确实有疑问再提问。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通过查工具书、向别人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便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提问。
  问得明,是指对问题的表述要清楚、明白。清晰的表达可以使问题更加明朗,而且还能帮助提问者理清思路,为问题更加深入地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问得妙,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的认识水平,这些问题无法从课本或教学资料中得到答案,必须由学生经过理解、分析、推测、归纳等过程将那些看似零碎的信息进行加工。这就需要调动提问者认知方面的所有潜能,有时还要受到自己的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约。
  我们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必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思维和语言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根本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不仅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设置场景,开发潜能;深化训练,发展思维。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动态演示与静态画图相结合,再现于学生眼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去探究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以观察、体验为手段,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
期刊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课堂教学工作实际,作者就学生素质培养,从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等方面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科学教学 素质培养  当今世界充满竞争,只有重视教育、教改,发展个性,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提高人的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前,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
期刊
摘 要:作文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本文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引导  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这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作文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呢?文中笔者从培养写作兴趣和练笔习惯、学会观察与积累、科学练笔、赏识为主等四个方面对小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期刊
数学阅读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除了文字语言外,还包括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些语言的阅读是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学不到的,必须通过阅读数学文本来学习和加强。因此,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更应该贯穿在其它各科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低年级开始重视
期刊
一、明确阅读目的,提高主动自读能力  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攻方向。人教版中年级的实验教材,每组都有一至两篇略读课文,这样编排旨在加强学生自读训练,是为了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略读课文中。通过学生反复的自读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性阅读能力。课本所选的略读课文大多故事性强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期刊
初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写作文“应付”、“厌烦”,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教师教作文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来。初中作文教学难、学生作文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高的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功底都有关系。如何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使学生作文出现闪光点?下面我就自己指导写作的经验谈几种具体做法: 
期刊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美术教育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启蒙教育,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当一个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能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美术
期刊